浅谈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南京的天空》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10月23日,在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展出了七位艺术家关于“金陵艺术家驻地项目”的汇报展,洋溢着鲜明的托斯卡纳风情,也融入了南京的印象与体悟。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的《南京的天空》这幅画尤为特别。
  关键词: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视觉;平面与纵深
  1 强烈的视觉文化冲击力
  刚进展厅就被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南京的天空》(如图)这幅画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所征服,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趋势下,当代作品中所呈现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刺激着我们的眼球,画面的点、线、面、黑、白、灰、平面化、去重心、布满局、面积比、几何化、整体构成感等绘画因素都体现了当代画的特征。“现今的文化是视觉的文化,我们都需要视觉文化修养以便在当今社会中游刃有余。” [1]
  1.1 点、线、面的运用
  20世纪初期,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提出了点、线、面这三位重量级元素在绘画领域中的运用。点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元素,无数个点组合就形成了一条线“点是静止的,线产生了运动,表示内在活动的紧张,这二者要素,交织与并列,创造了语言难以表达的独特的语言。”[2]正如在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作品中,所画的物体采用抽象的绘画方式,以无数线性为模件,经过变形、方向的转换、相交、分离等方式来选用符合构图形式的放置,予以组合创造出无限而又有精深感的作品。“从西画造型理论来看,物体上本无线的存在,所谓的轮廓线不过是面的转折或交界,是虚拟的界限。”[3]而画面中乱而不乱的线,铁轨、电线、高楼的线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幅作品中,笔者以塔作为参照物,以线组成的道轨为平面与(背景建筑)即纵深感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体现画面纵深感的建筑物都是倾斜的,而这种倾斜则是画家在画面形象布局上运用了斜向的运动。平面上线性美似乎让笔者产生运动感。画面中几乎所有的建筑都以不确定的模糊来表现,有的地方用线表现、有的地方则表现出似线非线、似面非面的形式。但当我们眯着眼睛看时,很确定就是现代化的建筑,采用不明确的视觉区域来激发我们想象空间,而建筑中唯一运动很明确的线来表现的塔,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符号的象征,这为画面赋予了趣味性。
  1.2 黑、白、灰的处理
  对于西方来说,运用康定斯基的观点“从色彩角度看,白比黑温暖;从温度角度看,黑白是温度的象征”。[2]黑、白构成是西方现代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整幅画洋溢出中国画水墨画的特征,但这也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水墨画的再现,因为中国的水墨画是弧线形的运动,而这幅作品则是应用于几何形,直线型的穿插等形成线性透视或焦点透视。在多元文化发展趋势下,中西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相互吸收对本民族文化有利的因素。画家将水墨画的黑白灰对比形式挪用到自己画面中,前景的纯黑与楼房窗户结构线的灰,与画面大面积的留白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与艺术观点。同时,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绘画形式呢?这也许与画家当时来到南京天气有关。初到南京,雾霾比较严重,所以画家画出了对南京的第一印象。南京是一座古城,所以画面上画了塔是对传统文化语言符号的象征,与现代化建筑和正在建筑的楼房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的虚实关系、平面与纵深关系、空间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气息形成我们对视觉上的思考。
  2 巴尔别里用异样的眼光绘出《南京的天空》
  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以传统的都市风景画与现代都市风格,表达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他在探索城市街头的感觉,刻画那些位于城市边内的“无人区域”,以异样的眼光审视南京这座历史古城,在绘画上,他们也带有自己国家深厚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甚至反观西方文化与自我,将南京的印象与体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使南京文化得到了新的体现。
  一幅作品的好是体现在多种元素的集合。《南京的天空》从视觉上让我们大饱眼福;从文化、绘画风格角度上,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为巴洛克艺术。17世纪就出现了不同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的新风格,主要是精神上与手法上的变化,在建筑的表现上,追求结构的复杂多变,融入大量的雕塑与绘画,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和谐、结构、清晰的特点;不再遵循文艺复兴时期重视素描结构,而是采用垂直线、水平线、追求稳定等原则;在作品中强调的是激情、戏剧性与运动感,追求色彩与光线的表现,多采用的是弧线、曲线和复杂多变的构图。而从《南京的天空》则可以看出画家只用了黑、白、灰的色调,表现出画面的单纯性;建筑多采用的是点、线、面的结合,体现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斜向的运动则体现画面的运动感;铁轨的平面与建筑的纵深体现了画面的三维透视空间感;特殊语言符号的运用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这些画面特征并不是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以实景为依据、以自身艺术修养为根基、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借鉴而创作出的排山倒海、气势惊人的作品,异样的眼光是宝贵的,它即是他者文化的一个符号,又蕴含了丰富与复杂的跨文化意义,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肯定,同时为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加深了印象。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葛红兵,等,译.译林出版社,2014:2.
  [2] 瓦·康定斯基(俄).论艺术的精神[M].查理,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75,133.
  [3]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6.
  作者简介:贾小鸽,女,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与创作。
其他文献
加拿大的GY!BE.英国的Mogwai.美国的Explosions In The Sky也许是当今世界上名气最大的三支后摇滚乐队。他们把后摇滚发展并推向了极致,无论是史诗般的长篇大论,还是精雕细琢
观察发现,小学生对学习的自控能力普遍不好,情绪化比较严重,在课堂上很容易就分散了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此设计出针对他们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案,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很
期刊
木文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T程专业的主体服务对象,提出突出“煤炭特色”,依托实验室、科研项目及实践教学签约单位,构建地质工程特色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微信指数破400ZCI的共三家新闻中心.BTV新闻以微信指数446ZCI夺省级电视台新闻中心微信周榜41周冠军,其阅读指数以464位居第一,点赞指数以285位居第二.江苏新闻以438ZCI位列
课前,我们结合学情充分备课.当我们拿着充分考虑、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教学时,学生们的回答、反应等常常会不按常规地超过我们的想象.给了我们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我
期刊
期刊
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提问是一门有讲究的艺术,教师问题的优化可以能够提升课堂的空间:趣味问题激发学习欲望,满足心理需求,增强心理期待;探究问题引领学生发现学习,学会学习;层
期刊
项目教学法是以师生共同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分析"地籍管理"课程自身特点、传统课间实习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项目教学法优势的基础上,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中,尝试构建以确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过程、展示项目成果和总结评价项目为主要环节的"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并阐述了各环节教学的具体内容、方法和任务。
在教育教学之中,教师经常会运用暗示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以暗示教学方法为基础和前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其中则可以更好地发挥暗示教学
期刊
本文以地质工程专业“岩土钻掘工程”课程本科课堂教学为例,从不同学科侧重点入手,尝试进行课堂授课设计,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综合学习能力。探讨了现阶段该课程的创新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