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而在这个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教师不仅要去努力教基础知识,让学生学知識,还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学会数学的方法、学懂数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21-002
  数学教学仅仅通过教师的单方面努力,或仅仅通过学生的苦学都是不行的,因为数学教学是一个双向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探索、钻研、完善和改进的[1]。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就是如何让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数学教学双边体系进行得有条不紊。这时就要提到一个看似在日常学习中没有特别去教授,但非常有用的东西,那就是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极其必要且有利的,好的学习习惯为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学生学好数学、学会数学、学懂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谈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极其有必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极具可塑性,也是接受性学习最重要的时期。而且中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相应学科思想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习惯养成,尤其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2]。中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接受能力均非常强,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点进行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找准好的时期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就会让整个数学学习变得顺利且有章可循。所以在中学这个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快速的接受能力不仅要用在掌握本阶段的基础知识上,还要用在从多方面入手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上。
  2.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决定学习成功的五个因素是:动力、基础、方法、习惯、精力,在中学数学学习中亦是如此。而这五个因素中,习惯是其他因素的推动剂,只有一个好的习惯,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坚实的基础、精准的方法和饱满的精力。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好习惯在学生学习中也是十分有益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容易陷进一味埋头苦学就能取得好成绩、所有科目都用同样无力的方式去学习、做题只追求表面上的多,没有注重质量与数量的结合等等一系列的误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生学习中的这些误区,就要从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入手。数学思想学习尤其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规范解题的习惯和培养应用数学的习惯。
  2.1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
  我国中学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做好数学教学,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自主学习,存在于学生学习的整个系统,既包括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知识、课堂自主整合知识,也包括课后自主练习与反思。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就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多方面进行,作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课前设置有效的预习作业,有效指的是能起到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快进入预习任务的作用。这种课前的设置是有必要,且能给予学生一定导向性地、具体体现形式如:导学案、预习问题解决等;(2)在课堂上适时设置探究问题,这些课堂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一定是有实时意义的、可行的,能让学生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解决课前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探究性问题一定也是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3)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感、梯度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适合自己梯度的习题中去巩固和查漏补缺。好的课后作业设置可以让学生不惧怕习题,而是在习题中去考察自己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只有教师做好了方方面面,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不仅是指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包含课前和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具体体现为:在数学解题中,要养成一题多解、题目转化等思维方式转变的数学习惯;对旧知识进行探究,养成发现旧题新用的习惯;最重要的还要养成一种与他人分享、与他人交流、与他人进行知识碰撞的习惯。
  自主归纳,即要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习惯,在学习完了一节、一章、一本书后,就需要将这些细碎的知识整合起来,养成及时归纳的习惯。学生还要学会用思维导图、知识框架等知识归纳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分块整合;还要学会对一块知识的易错、重点难点、高频题型进行分类归纳,常见的体现形式为:习题集、重难点归纳本、错题本、题型归纳本等。
  2.2培养数学思想的习惯
  新课标理念中,在中学学习中特别强调注重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有了数学思想的帮助,就可以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学习高中必修四的三角函数时,要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离不开三角函数的图像。只有将三角函数的图像牢记于心,才能很好地解题。所以拥有将数字与图形运用空间想象结合起来的数学能力,对于中学生做题是非常必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3],初等教育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还有:比较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等。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多渗透数学思想的习惯培养,习惯养成了才能抬手就来。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找到解题思路,逐步培养出自己的数学思想习惯,最终在解题时得心应手。   2.3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
  数学教育中真正发生数学的地方无一例外地有数学解题活动,那如果当一个学生没有勤奋而得法的解题训练,就根本谈不上掌握数学,因为数学解题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中学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其解题习惯,就要首先了解中学生在解题时失分的原因。普遍调查可知,中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失分情况主要的原因有:没有考虑全面、读不懂题、没有做题的步骤、直接盲目地去做题等。中学生在改正数学题时,也会出现一直处于木偶状态:老师黑板上讲解,学生在底下不管是否弄懂就无意义地抄写的问题。那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做题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从而真正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怎样解题”“怎样学会解题”,从来就是千百万学生心头的一个问号,从来就是千百万数学老师要努力回答的问题[4]。如何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呢?就要从解题的三步程式入手:
  第一步:简单模仿
  即模仿着教师或教科书的示范去解决一些识记性的基础问题,加深印象,初步掌握,每堂课的当堂练习就属于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指导学生课堂学、课后悟与整理,不要本末倒置。
  第二步:反复练习
  即通过多做题、做层次逐步提高的题,去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题目类型,建立更广泛的数学联系。教师要告诉学生,多做题是要多用心去做,不是盲目刷题,高效且有思考的做题当然越多越好。
  第三步:自发领悟
  即在模仿与练习的基础上,在积累与体验的过程中,领悟解题规律、形成数学直觉。
  在求解一道题目时,有久思不解间的突然明白,有长期积淀后的豁然开朗,但这一切常常是直觉的,连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正是前两步内化的结果,形成了解题的基本程式。这种程式体现了:接受记忆—练习巩固知识—顿悟提高层次[5]。
  2.4培养应用数学的习惯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想法,让他在生活中以发现数学的眼光去将数学融入生活。
  以近几年的中考、高考题中出现的应用题为例进行分析,各种类型的题均有出现,而其涉及到的背景面更是甚广。遇到这类题时,就会发现培养应用数学的习惯有多重要。题目给出的背景有涉及校园活动的实际解决问题,如2019年陕西中考20题:小明测量古树;有响应时代的热点问题,如2020年重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0题:“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有讨论体育项目的比赛问题,如2019年陕西省理科數学18题:乒乓球赛制;有谈及企业经营情况的问题,如2020年重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18题:重庆火锅店经营方式;还有普及中华悠长文化的问题,如2019年陕西省理科数学16题: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2019年全国卷理科数学6题:《周易》中的“重卦”……所以可见,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东西,学生将数学融进生活时,这些题就会由“陌生人”变为“熟人”,何谈读不懂背景呢?
  综上,要想学好数学,首要任务就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配合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会收获好的学习效果,就会为在数学的天空里遨游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张德利.数学教育70年(一)——回顾[J]基础教育课程,2020(02):9-18
  [2]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教学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学校教材,1987.10.1;4-5
  [3]张先波.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吴增生.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 2014,23(03):11-15
  [5]王沛钰.立足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J]福建中学数学,2017(10):20-22
其他文献
星期天,熊小弟看动画片入了迷,看了一集又一集。他感到眼睛胀胀的、酸酸的。这时爸爸回到家,看到电视机前的熊小弟眼睛红红的,对他说:“眼睛是我们一生的好朋友,一定要保护好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会很听话”。  很多人在长成为大人之后,似乎彻底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喜欢游戏的特点,往往用成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来对待孩子,因此也常常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找不到教育孩子的“窍门”。而“游戏教育法”在我的家庭育儿中屡试不爽。  在冬天,孩子的赖床、起床气等问题似乎更为突出,如果家长再因为着急上班而缺乏耐心,家里就很容易呈现“
摘要:网络教学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网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关键词:生物教;学网络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05-002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宣布春季学期延期开学。2月28日,教育部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为了应对延期开学,教育部给出
摘要: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充分认识理性思维的内涵、形成、发展和重要性,了解理性思维与生物学的关系,掌握培养理性思维的策略以及具体方法,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能力。关键词:高中生物;理性思维;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09-002理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和优化
摘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资源与价值。在分析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校园的基础上,提出初中生物教材部分内容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的策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策略;科学性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11-0021.中医药进校园的
摘要:古籍产生及传播的过程不同于现代书籍,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以讹、脱、衍、倒四种类型为代表的错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对这些错误进行了校对修改,在课文中保留了些许痕迹。教师可借用校勘学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教学水平,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世界。关键词:校勘学;中学教学;文言文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07-002文言文
本文基于belkin模式对中小学生危机干预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建议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合理表达倾听和积极关注;其次,建议教师纠正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培养积极心理;最后,
摘要: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是阻碍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英语课堂上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格的关键。关键词: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提高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16-002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徑。英语,作为一门语
教具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其能将物理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元素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的获得物理知识素养。借助自制教具可将抽象的摩擦力问题转化成直观
摘要:兴趣,是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因素。凡事无趣则无爱,无爱则无学甚至厌学,更何况初中学生多视历史课为“副科”而轻视历史课。如果能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具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本身就会符合有活动动机产生的认知倾向。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知识,这才具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关键词:兴趣;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效益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