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融合的学前数学特色教学案例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培养五年制高职师范生学前数学从教技能的角度,以幼师生设计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认识圆柱体”为案例,从匠心独具的手工制作,增添活动导入的光彩;诗画形象感知圆柱体,让孩子玩得轻松快乐;圆柱体的多领域应用,打开孩子认知的大门,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多领域融合的方式,改进、完善与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多领域融合;幼儿数学;特色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本论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师范生学前数学从教技能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文号:C-c/2020/03/24)和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高师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R-77726)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教育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偏重于教学法,以培养五年制高职师范生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学科,也是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正是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师,正所谓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是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从教人员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校幼师生接受的学前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幼师生们多才多艺,练就了一身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能写会画的本领.但在幼师生幼儿园教学技能的培养上,各学科仍是“各自为政”的教学状态——就學科论学科,各学科之间没有融合渗透,这样的学前教育模式对于幼师生将来的教育职业生涯发展十分不利.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堂上,我发现学生设计的数学教育活动学科性太强,基本上还是“就数学讲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学科交差融合的内容少之又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数学纳入科学的领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以外的其他领域如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都与数学教育产生密切联系,在其他学科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固然能巩固、加深、补充、促进儿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使儿童的数学学习更为生动和有趣.但是如果能够直接在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有机融合其他领域的内容为数学教育内容服务,那么既能丰富和发展数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能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下面就以幼师生设计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案例“认识圆柱体”为例,研究在实践中如何通过多领域融合的方式,有效改进、完善与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匠心独具的手工制作,增添活动导入的光彩
  对于数学教育活动“认识圆柱体”的导入环节,幼师生设计的活动导入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复习平面图形的旧知导入,二是直接出示圆柱体的实物导入,三是将长方形变成圆柱体的魔术导入.这三种导入方式的情境感不强,缺乏童真童趣,难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新知的热情和兴趣.虽然幼师生在教学语言设计中使用了一些如“图形宝宝”、“新朋友”等符合幼儿语言特点的教学用语,但是在图片呈现和实物展示时完全没有卡通形象参与,完全是纯粹的数学图形,不符合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对此提出如下几种改进方案:
  1.生活实物导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生活教育”第一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方面的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才可谓教育的本质.”[1]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也对学前数学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数和形这两个元素,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它从数和形的角度来研究整个世界,伽利略曾说:“宇宙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除非你先学懂了它的语言,否则这本书是无法读懂的.”数学语言全世界通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发现圆柱体的“身影”,带领幼儿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是幼师生选用最多的导入方式,也是践行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有效方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选取的生活实物一定要贴近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如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圆柱体的生日蛋糕,圆柱体的水彩画笔等等.幼儿的思维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的,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2],幼儿的实际操作活动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便会立即停下来.生活中的实物就是最好的学具,在数学学习中要为幼儿提供摆弄实物的操作机会,让幼儿完整经历从实物到半抽象物(如实物图片)再到抽象物(数学图形)的过程,而不能一上来就直接呈现实物图片或者抽象的数学图形.
  2.角色扮演导入
  幼师生可以在数学图形中添上平面的或者立体的卡通笑脸,如眼睛、眉毛、鼻子,还有身子、手臂等等,让图形变得生动有趣.幼师生还可以钻入一个事先制作好的圆柱体里,两侧各挖一个圆孔伸出两只手臂跟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个图形宝宝,是你们的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我的名字吗?想知道我有哪些本领吗?”
  3.趣味魔术导入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对童话故事中各种神奇的魔法很感兴趣,幼师通过魔术导入的方式讲解知识能吸引孩子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如何通过变魔术导出圆柱体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幼师可以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孩子熟悉的平面图形入手,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圆柱体.比如幼师生先将若干同样颜色的圆形纸片“摞”起来变成圆柱体,再拿一张另一种颜色的长方形纸片“卷”起来变成圆柱面,注意一定要提前设计好比例,最后将二者“粘合”起来变成表面光滑的圆柱体.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不同颜色的侧面和底面也为幼儿后续观察圆柱体的结构特征提前埋下伏笔,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诗画形象感知圆柱体,让孩子玩得轻松快乐
  在“认识圆柱体”活动的主体部分,幼师生应该怎样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为了引导幼儿发现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两个圆形一样大、圆柱体中间部分一样粗等内容,幼师生设计了多样的活动方式,鼓励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等环节自主探索、观察并发现圆柱体的结构特征.比如:通过比赛滚、比叠高、“找家”等方式区分球体、正方体与圆柱体的不同,让幼儿直接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圆柱体的形状或者竖剖、横剖的方式观察圆柱体不同剖面的形状,以及在纸上用颜料拓印出圆柱体的上下两面进行比较等等.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劣势,首先“找不同”的方法不确定性太多,通过比较获得新知的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思维层次,相当于绕了弯路,不能够让幼儿直接得到新的认知.其次,幼儿对圆柱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直接观察一定会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不妨改进为“谁的影子”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在只需要选择的情况下直接对号入座,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提升.最后,用颜料拓印恐怕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费时又费力,可以改进为用手指直接测量的方式.
  诗画可以将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将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渗透到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诗歌之中,同时配以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图画[3],让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幼儿乐于并易于接受.所以,幼师生在总结归纳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时可以自编一些儿歌和顺口溜,比如球体:圆滚滚,胖墩墩,立不住,站不稳,四面八方都能滚,圆柱体:上下两圆一样大,中间圆柱一样粗,倒下能朝前后滚[2].幼师生还可以在引导幼儿在感知圆柱体粗细高矮的不同时将圆柱体拟人化,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别扮演高、矮、胖、瘦的“圆柱体一家”.
  三、圆柱体的多领域应用,打开孩子认知的大门
  学前数学绝不是孤零零的课堂教学,它应当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更强调知识要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关注其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和应用[4].在“认识圆柱体”活动的延伸部分,幼师生多半设计为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我们的确需要在教学中融入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生活[5].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既可以带着孩子们欣赏并思考,也可以带着孩子们玩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圆柱体在自然界的应用
  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从数学角度看,周长相同的物体,圆形的面积最大,那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也是最大的.这样看来,圆柱形的树干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是最科学、最结实、最适合在自然界中生长,圆柱形树干可以给植物带来更大的防范和保护.
  2.圆柱體在生活中的应用
  其实,不仅树干是圆柱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管、煤气管、易拉罐等都是圆柱形,同样利用了圆柱形用材最少、体积最大的原理.还有滚轮擀面杖、粉墙的滚筒刷、滚筒踩水车、打井用的手摇柄等等.
  3.圆柱体在体育、娱乐和美术中的应用
  圆柱形的沙袋、滚轮玩具、水上的充气滚筒、版画滚筒、海绵滚刷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玩一玩或者画一画.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名教师对教育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教师在职业追求中用心钻研、用心思考,善于发现和融合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努力挖掘并发挥出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拓展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智慧,为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教育机智.
  【参考文献】
  [1]周洪宇编.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9.
  [2]杨旭,杨白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综合版(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4.
  [3]张双双,孙晓林.诗画教学:对幼儿数学学习新路径的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01):116-120.
  [4]陈青主编.快乐学数 智慧玩数——“幼儿思维数学”游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8.
  [5]亨宁·安德森(丹麦)著,周悬译.爱上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1.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对数学更抽象的认识和探索,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逐渐会产生类似“解题方法是怎么思考出来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在练习中进行
随着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总承包已经广泛应用于勘察设计行业,以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也越来越普遍。全面有效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成为众多勘察设计企业
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和审计业务深度融合水平,黑龙江省审计厅党组经认真研究确定重点打造“三亮一严”党建品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审计厅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内外部越发激烈的竞争。想要存活下来,企业每一步都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需要有抓手来支撑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财务分析就是一个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重要方法,其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而言大有裨益.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中尚有诸多局限之处,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局面.鉴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为背景,首先分析其主要的误区,再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给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误区;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一、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几乎贯串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而数学教学里计算能力的培养属于学习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提升我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性,同时是一门严谨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知识
【摘要】本文以一道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为例,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其通解,由此展示了微分方程求解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一阶微分方程;变量替换;积分因子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学院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019XJJGB009)  一、引 言  微分方程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实际问题一旦转化为微分方程模型就可归结为微分方程的中心问题——解微分方程.
【摘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概念学习需要经历概念的感知、理解、巩固、系统化等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概念、获得概念和巩固概念的过程.一般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概念感知、概念获得和概念巩固.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理论基础,提出了在概念获得阶段所采取的一般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學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
内部审计是指内部指派的审计人员对本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审查、评价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各都必须建立健全内部
“猜想”是一种数学学习概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探究数学问题,这种想象并非以往提到的“凭空畅想”,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