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对于以最恰当范围切净皮肤恶性黑素瘤原发灶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应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皮肤恶性黑素瘤20例患者资料。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即遵循《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年版)》确定初次扩大切除范围,然后根据标本边缘常规病理制片结果决定是否逐步扩大切除及扩大切除范围,直至病理确认肿瘤切净。统计扩大切除次数并比较最终扩大切除范围与指南提示的原发灶切除安全距离间的差异。

结果

20个病例中,有7例(35%)经2次及以上扩大切除,才病理证实肿瘤切净,即7例(35%)的扩大切除范围与指南存在差异。

结论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能够以恰当范围切净皮肤恶性黑素瘤原发灶,避免了切除不净及过度切除,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和创伤最小化的临床治疗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以病理及随访等结果作为金标准判定67例微腺瘤、20例大腺瘤和15例正常垂体,对其行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图像特征并测量正常垂体、微腺瘤以及大腺瘤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数值大小。对微腺瘤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术式选择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中粘连情况综合分析,选择补片式颈动脉内膜切除(pCEA)支架取出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eCEA)支架取出术或颈动脉局段切除+人工血管间置术(CEGI)取出支架、
目的评价椎板间隙入路下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省中西结合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脊柱外科共计27例放射学表现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患者,通过椎板间隙入路行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3、6、12个月进行详细的随访问卷调查,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实施618例次CEA手术。其中男470例,女102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66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占58.2%,高危患者占26.9%,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占35.6%。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死亡、脑卒中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增强CT及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在壶腹周围肿瘤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术前增强CT及CE-EUS资料,并与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增强CT及CE-EUS在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的作用。结果CE-EUS在判断周围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1.3%、78.7%、60.0%;特异度分别为71.4%、69.7%、95.9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急诊科处理自杀未遂患者时很少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可能原因。方法对北京市2所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的急诊科和精神心理科以及1所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门诊医生及联络会诊科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医生对于自杀未遂患者的态度及其工作可能存在的障碍。结果问卷回收率分别为68.7%(急诊科医生)和87.0%(精神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在态度量表上多项评分低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小鼠,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利用脂多糖诱导激素抵抗。48只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卵清蛋白组(B组)、脂多糖+卵清蛋白组(C组)、脂多糖+卵清蛋白+地塞米松组(D组)、脂多糖+卵清蛋白+白杨素组(E组)和脂多糖+卵清蛋白+地塞米松+白杨素组(F组)各8只。在第1、14天,A组腹腔注射磷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探讨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行运动纤维束的完整性与运动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卒中组);匹配健康志愿者20名(健康对照组)。采集DTI数据,重建双侧下行运动纤维束,包括皮质脊髓束(CST)及辅助运动纤维束(aMF),并评估卒中组患侧与健侧CST及全部下行运动纤维束(CST+aMF)数量,观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首次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60例,分为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C组,30例)及术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N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基本情况,两组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中、术后输血及血液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