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历史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新理念。要让学生成为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者,体验与质疑者,评议者与运用者,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和普及者。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重视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训练学生发现事物的新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教师要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提炼、引导,让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产生迁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例如:日本的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教学。教学大化改新时,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理解正是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后面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指导学生从分析大化改新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得出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的尖锐,内忧外困的夹击使得日本再一次进行了改革,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如此的教学使得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培养创新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帮助学生客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論于史,史论结合。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致力于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独创性人才。
  
  二、利用探究与活动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希望自己成为创造者、成功者,这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要求。在教学中,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很多调查反映,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去领会(背)、掌握(记),最终在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这种僵化的教与学的程序模式,极大的制约或误导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展开。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
  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材就为学生们设置了学习与探究、活动建议,这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有利素材。在探究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也可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做体系。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述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的提高,形成敢想、敢说、敢争的精神,自然会萌发创新的欲望和激情,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探究活动要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讨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活动把探索知识的权利留给学生,把思维创造的权利给学生,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探究与活动课价值和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它为学生创造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空间。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大胆设想,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对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使发散性思维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提高思维的变通性,着重启发回答问题的思路,引导思维变向,增强应变能力。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在教学重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的创新品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时间的使者纵马而来,2006年的中考已经过去,2007年的中考又即将拉开维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面对中考,考生们打算如何从容应对呢?笔者对最近两年全国各省市的中
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招生考试僵化,生源质量差;课程教育落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只重视
摘要: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学分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新形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配合我校学分制试点改革及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本文总结了我校在长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关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与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主式教学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更是文化的一个活的载体。因此,学校管理就是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的管理。     一、目前,校园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校园精神”说,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通过校园精神、传统的弘扬,创设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   二是“校风”说,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   
摘 要:网络诞生最初就是应用于教学和科研,网络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新名词,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和创新教育对传统教学的革新和给教学活动带来的新问题,并就目前在信息化教学中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应该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Internet;信息化;网络教学;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Internet是计算机逐步普及之后最令人激动的应用。它本是美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归纳和分析。同时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如何更好地依“标”施教,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依“标”施教;策略;方法    初读新课程标准,有春风扑面之感,清新独特、耐人寻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初的欣喜、激动变得更为理智和冷静。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试论新时期经济新闻的本体认识李惠民在新闻传播领域,经济新闻日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争先传播、广大受众纷纷关注的焦点内容。这是因为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进步诸因素
当前我们煤炭行业正处于低谷,市场低迷,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员工思想复杂多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只有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增强职工的信心,鼓舞斗志,才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重视品德教育,挖掘育人素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信息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如果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城镇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谈起,导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生态建设的原则,并强调小城镇建设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态小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引言  小城镇即规模最小的城市聚落,它不仅是农村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中心,而且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与纽带。它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但同时也意味着对自然的远离和破坏。一直以来,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