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新课的引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初中物理新课引入的巧妙设计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让学生增强“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心,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良好的第一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关键词:暴露问题 作好演示 实例引进 制造悬念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16-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怎样才能开好“课头”,引入新课呢?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过如下尝试。
  一 暴露问题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上当、碰钉子,暴露知识上和技能上的缺陷和漏洞,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节的教学中,我针对学生认为“量尺子”简单、容易,先让他们比赛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然后收上学生记录的纸条并公布几个相差较大的结果后,我不是急于指出问题马上进入正题,而是讲述了一个“因小失大”的故事:50年代国外一架大客机失事,使100多人丧生,飞机摔成碎片,问题就出在一个只值几分钱的小零件上,原因是加工不太精密——相差头发丝粗细的百分之几。
  学生既感到震惊,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时因势利导地讲授测量的基本知识,学生就不会漫不经心,原来以为没有什么学头的教材也聚精会神地学。
  二 做好演示
  引入新课的演示,要处理得当,运用巧妙,讲“惯性”时,我是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的,然后,我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倾斜30度)向上运动,演示前,我问:小车突然停止时,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的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让他们带着这个问题看书,听讲,自然会更加细致,更加认真了。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课文中间或后面的演示也可以用于课堂的开头,例如:讲《大气压强》一课,我就先模拟“马德堡半球”的演示。具体做法:将两块平板玻璃重叠,用水排出间隙间的空气,再让学生来将他们分开,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觉得太简单了,可结果怎么也分不开。这时老师问要想将他们分开,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讲蒸发时,我先提出问题:扇扇子为什么觉得凉爽?扇扇子会使温度降低吗?然后,做对比演示;对着温度表的干燥球部扇扇子,玻璃管中的液柱纹丝不动;温度表玻璃泡包有酒精浸湿的棉花,扇子一扇,液柱急剧下降,这样的开头,犹如磁石吸铁,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
  三 例引进实
  借助于实际实例引入新课題,讲压强时,我随手拿起一个学生的书包发问:为什么背带不用细绳而用款带?讲比热时,我列举了夏天太阳底下的水泥码头和沙滩比河水更烫的事实,讲摩擦时,提问穿旧鞋为什么比穿新鞋容易滑倒?讲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时,又分别列举镜子里的花看得见摸不着,放在盛水碗里的筷子看似向上翘折等事例。
  四 组织议论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或难以建立的概念,单凭教师的枯燥说教,费尽口舌也不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倒不如提出问题,组织讨论,让他们在急辩和议论中获得深刻而正确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牢固树立“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我抛出两个观点:例如,桌子不拖不走;车不拖不动等,得出观点一: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又如,拉动的桌子放手就停,刚推动的车松手就不动等,得出观点二: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们赞成还是反对?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纷纷,积极举手发言,有否定的,也有肯定的,摆事实,讲道理,互不相让,通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终于统一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 对照比较
  自然界的某些规律,具有十分明显的对称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出课题。例如,讲电磁感应,我先提出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一句话就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又如,在讲“发电机”一栏时,我是这样讲:利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可以制成电动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制成发电机。学生自然就会从电动机的作用和构造联想到发电机的原理和结构。如:功率和速度,压强和密度,都可以利用它们类似的或对称的性质和特点,采用比较和对照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 制造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悬而未解”的问题,悬念设计的好,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然而,引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提契全课,难易适当,富有启发性,吸引力。分子运动论,属于微观范畴,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懂,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我就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为什么可以闻到桂花和醇酒的芳香?为什么粉笔能在黑板上显示字迹?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怎样才能确保测量的是乒乓球的直径?学生答不上来,急切地想知道这一切。
  七 引入史料
  我在讲《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由伽里略与亚里士多德之争引入。又如讲《浮力》一节时,从曹冲称象这一典故讲起。在讲光的传播速度时,从我们看到古老的光引入,这样就引起了很好的效果,在讲《液体的压强》一节时:我就模拟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具体做法是:在塑料瓶的侧壁钻几个小孔,用蜡封住,瓶内装满水,水不喷出,而在通过玻璃管和橡皮管连接瓶塞上的漏斗举高加入一小杯水时,蜡就被冲破,而且离瓶底越近的孔,水喷得越远。当学生看到明显的现象后,就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产生强烈的要求,并能对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无关而决定于液体深度的结论信服无疑。
  新课这样开头,既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又可以使学生增强“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教师要特别重视每一堂课的开头,使学生建立起正确、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他文献
人们活着需要吃饭,然而吃饭却不仅仅是让人活着。中国古人已然认识到吃饭具有广泛功能。祭祖礼神,期友会亲,报上励下乃至安邦睦邻,往往都要好酒好肉地来上一顿,似乎只有上上
艺术的现代化在于精神上绝对的开放,即用最大的可能去融合世上各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秉承各个时代的文化渊源。作为一个艺术家,要不断地寻求突破、寻求创新、超越自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到2020年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要遵循的六条原则。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项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时,一定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总结。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12-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对新课标下化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维能力 学习环境 方法指导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13-01    化学学科是初中学生在三年学习生活中最后接触到的一门基础知识学科,以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性肝损害(ATLI)发生的易感因素。研究药物代谢酶CYP2E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推论。通过PCR-LDR方法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CYP2E1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它们与ATLI之间的关系。结果:1.纳入队列的1505例患者中,有6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TLI),发生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HR-HPV DNA)联合三阶梯技术(即:TCT+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50例筛查对象均进行TC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选择题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及选择简捷运算方法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真正做到解题的准确和快速。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选择题 常用解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14-01    高中数学选择题注重双基及基本方法、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比较、
介绍了一种机载航空摄影测量系统--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阐述了在太原试验区应用DCS系统进行试验的情况.指出,使用该系统可加快测图速度,缩短成图周期,可进行大比例
研究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环境危险因素和家族聚集性,计算GDM的患病率研究设计和方法:2003年4月-10月之间,共有1130名孕妇在孕满24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