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演进分析r——以苏州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四大试点之一,为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文章通过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和城乡公共服务协调水平,构建了12项评价指标,对苏州2012—2019年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苏州近8年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呈现相对平稳的上升型演化趋势,且苏州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总体水平已达到中度一体化的阶段.根据所得结论,从多方面对苏州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选取既有文化商业街区广场空间中的行人作为研究对象,在行为观察及其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行人在文化商业街区广场中的行动特征及广场空间的物质环境要素.分析广场场所空间特征,并通过对核密度图像的分析,全面地把握文化商业街区广场空间中行人的停留特征.进而总结出文化商业街区广场空间物质环境要素与人的行为特征的关联性,并提出既有的空间提升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湿地的形态和功能载体,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和实践表明,在科学和适度的人工引导干预下,通过建设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体系,合理利用景观学途径,实现风景园林学、林学、生态学、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跨学科交叉融合可以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神农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关注湿地的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及休闲展示功能,通过防洪排涝、水系优化、低影响开发、湿地生态恢复与地带性植被重建、景观设施完善等手段保护漳泽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湿地公园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近年来,一批具有历史价值但未划线保护的资源在“保”与“不保”的矛盾中让位于经济建设,往往面临被拆除的窘境.但此类资源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新空间与激活的可能性,因此,为守住历史初心,实现活化利用,文章以水南村为例,通过类型化分析挖掘资源背后的延伸价值,试图从文化激活的角度探索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的美好愿景.
随着我国建筑遗产的存量急剧减少,加强对建筑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当下,我国关于建筑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尚不充足,对此类人才的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滞后现象.BIM技术在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中被广泛应用,在相应的建筑遗产保护教学中也起到较强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文章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文章首先阐明了传统建筑遗产保护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教学中的优势,最后探索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遗产保护教学中的模式,以期对创新建筑遗产保护教学模式有所贡献.
徽州地区中水环境对传统村落的营造建设具有独特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文章以黄山休宁县梓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观察法对村落水环境周边的人群行为活动进行调查统计,并对水环境的空间类型和行为模式进行界定和划分.最后通过对水环境场所的类型化分析,以开敞度、亲水度、可达性、建筑和设施等为空间特征因子将所有区间划分为6种类型,并对各空间类型中的行为模式进行关联研究.
住区广场是居民茶余饭后消遣光阴的重要场所,广场空间微气候的提升可以为居民带来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文章研究合肥老旧住区典型布局方式、景观乔木绿化率、广场绿化布局方式.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蜀山新村住区布局模式去研究广场不同布局方式对住区夏季微气候的影响.研究得出:围合集中式和均匀式布局有利于夏季的降温,集中式和围合式有利于广场通风,且集中式夏季的热舒适度最高.
城市建筑遗产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体现岁月变迁的历史发展轨迹,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见证了经济、社会交替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以沈阳张氏大帅府为例,剖析了大帅府建筑设计中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提高张氏帅府建筑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设计改造原则.
马特乌斯兄弟对于空间本体的思考,使得其作品中的空间常常呈现出模型浇筑般的精致感,同时也带有“洞穴”般的深邃.文章以马特乌斯兄弟的代表作阿莲特茹海滨住宅为例,从场所营造和空间操作两个方面去探寻建筑师的设计思想,挖掘出在其作品之下所反映的对于“虚空”的思考以及对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反思.
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老港区无法满足船舶大型化带来的靠泊需求,致使我国很多发端于近代的港口工业遗产面临着闲置甚至损毁.为了使其得到保护、利用、焕发生机,文章以大连商港为例,采用案例分析和指标赋值等方式方法,对我国近现代港口工业遗产价值进行研究,提出我国近现代港口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
五当召(包含吉忽伦图嘎查)作为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地带的第一批传统村落,其外部空间形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对村庄进行形态解析,分析村庄现状并总结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吉忽伦图嘎查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