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来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除油气资源外尚未得到全面深入开发,定量衡量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选择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生态足迹分析这一定量方法,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的压力之下,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基本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区域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系统结构亟需调整。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主要建立了两类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Ulam稳定性理论;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主要是建立广义可微性下模糊微分方程的Ulam稳定性理论;
实现轻量化结构的途径之一是零部件的紧凑化设计与功能集成,这导致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进而对塑性加工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板料体积成形工艺(Sheet Bulk Met
通过将单次断裂扩展成连续断裂,并利用被加工面表面形貌面积和投影面积之比k1,计算断裂次数,根据脆性材料微观断裂机理的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脆性材料切削温度理论模型;使用
采用溶剂热法在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LiMn1-xFexPO4(x=0,0.1,0.15,0.2,0.3)纳米片。研究了Fe含量对LiMnPO4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nPO4被部分Fe替代后,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搌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其艺术做出初步探讨,以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木结构可能会因耐久性问题导致失效,目前我国对木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远落后于其他结构,尤其是结构、构件层面的耐久性问题。2015年版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新增了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