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天、故人和我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敝处原多雾,春桃傍水开。看花兼有酒,何事不应来?
  你想啊,十里的路程十里河,十里的河畔又开着十里的桃花。你站在六十四米的高楼上看去,苍白的霾拢着你的眼。于是便只剩下一条长长的、粉红色的线条,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去。然后你便想到了身在另一个城市的那个够你想一辈子却一辈子都不想见你的女孩,想着她的城市,也是有着长长的河和淡淡的雾。也许会有桃花呢。你这样想着,却写下了邀客的诗。一瞬间就有想要伏案痛哭的冲动。
  春天来了,我想起古龙先生抽噎着的那句“可以缓缓醉矣”。然而对于春天,我撒了谎。
  所谓十里桃花,只是一个存在于文人字里行间、供人想象的意象罢了,因為就算你真的栽齐了十里桃花,也无法命令它们在同一时间绽放。我看了十七年桃花,没有一回,发现相距五百米的两株桃能在同一个时候盛放。往往由南及北,一小段一小段地开去,一直开到你看不见为止。等到你再望不见枝头那一点红色的时候,春天也就结束了。
  于我而言,春天是个生病的季节。非但不见什么美感,反而常常患了这样那样的恙疾。感冒是常有的,那偏头痛、结膜炎、鼻炎、口腔溃疡、肠胃炎,也一股脑涌出来迎春。脸色差得很,行止都极不相宜。想讲出口的许多话,也不知同谁讲。好像你一个人站在旷野里,大声呼喊或是奔走,田野里都是回声。于是那些话就一遍遍说在心里,诗经里所谓的“我行其野”,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孤独的意味。
  生平谬托知己,其实也不一定是虚荣攀附之徒的专利。一个人活着,如果身边没有人理解他,若是逢着远道而来的人,那么也许仅是一点礼貌性的认同,便足以视为知己。“有朋自远方来”的前提是身边没有朋友,所以“不亦乐乎”也就理所当然了。没有人真正喜欢听我讲话,抑或是说没有人真正听得懂我在说什么。人们都笑,就像笑孔乙己“回”字有七种写法的那班孩子。于是将喧哗来矫饰失落,嘻笑也,呵骂也,全然虚妄。只在夜深独处之时,往往想与人说的那些不合时宜的话,兑着清泪来自问自答。
  春天病得久了,心情难免糟糕,言语间得罪不少故旧,因而愈发难于开口。玩笑戏谑也愈发变本加厉。其实同我呆得久了,许多人都以为我是个乏味且不可理喻的人。妹妹倒是很乖,肯时时伴我左右。我也不好常将诸如“回”字有七种写法之类的话来烦她,只是将换衣物、加餐食的话作为问候,可妹妹除了说好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久耽于文字搭建,不敢把它称作文学,在这里忙得很,没法子任凭己意去捏造大段的文字,枯燥乏味压倒了诗兴,心下烦,也无法好好地去压格律,所咏的题材无非是怀人。可该写的早在夏天写尽了,于今彼此思念之人的面孔,多也模糊了,只那微雨而闷热的夜,和一扇扇随时可敲开的门,还记忆犹新。
  写东西的本意是有感于春天,不自觉地却写了很多有关自己的,不知道什么的话。有人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今年一冬未见雪,立春那天倒是下了薄薄一层,铺在地上,也算不负这一年的等待。
  人家说大庆路旁有几株桃花先开了,去衡百的路上所有柳树都抽条了,然而春的消息,除了身体的不适还时常提醒我供暖结束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什么征兆了。目光所及之处只有一大片枯黑的疏枝,不晓得是什么花木,只记得秋天会落大片枯红叶子的。上午看时,仍是枯槁如骨,到下午日头转过楼,竟瞥见一层萌黄的小叶覆盖在枯枝上,和焦黑的枝子混同了颜色,看不明晰,就算作得到了一点来自春天的善良的馈赠吧。
其他文献
道前街  我爱辽阔的事物  天空,原野,海洋,远人的心  死生契阔。所以我容易哭  昨夜我散步到这里  突然就哭像秋天的银杏  有一整条沃尔塔瓦河的忧伤  但雨下得大起来  头顶又没有一把蓝色的伞  银杏树的叶子是早已经落光了  插曲  好想给自己改个名字  像一只鸟儿绽开翎毛一样好看的  一尾小鱼跃出水面一样好听的  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没能想出来  明月是个男子,彩云是个姑娘  当时明月在,曾照
期刊
离开大山深处的那个家,已经有段日子了。逃避那个令她心烦意乱的声音,虽然让她在离开家乡后耳根清净了许多,但一个女孩子,因着内心深处的柔弱、初入社会的彷徨,在夜深人静时分,总会时不时地油然升起一股思念之情。她会想起自己“老好人”的父亲,还年幼的弟弟,甚至她所要逃避的那个发出令她心烦意乱的声音的源头一她的母亲。母亲的形象频频在她记忆中闪现。杜鹃选择了逃避,是因为母亲太强势,她不敢面对生她养她的母亲,也无
期刊
成秀虎的诗作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原音,其悲悯的人文情怀、直面现实的勇气、独立的人格力量和觉醒者的先驱意识,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  瞻岳庙  沉重,脚步与表情凝重  如打造的石像掉进历史的黑洞  很难自行爬出,即使成了偶像  后世的光芒难以照亮  前朝的黑暗  那一段历史写满悲壮  毁国,毁家,呼唤英雄辈出  精忠报国,家国情怀刻在后背  苟且偷生难望绝尘而去的影子  坏人的可恶反衬英雄的悲壮  仅凭雄
期刊
专家点评《泉源》并不意味着惊奇或惊喜,反而有意回避着意料之外的可能,它甚至完全没有顾忌多角恋情的铁律,却试图写出缝隙里躲藏着的那些细碎奇怪的东西。小说以青年学生隋欣一段时期的情感历程贯穿全篇,那些断断续续出现在手机上的文字,使小说人物建立起某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关联,并辗转腾挪出丰富的情感空间。隋欣在这个空间里犹豫、纠结又自得其所。那么在这场既不涉及灵魂又不涉及肉体的情感风波中,到底是什么填充了那些
期刊
阿琪阿钰的诗  给父亲打电话  今天是第一百零五个父亲节  我莫名其妙地  拨打了父亲的电话  一个女人用普通话对我说  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我对着天空和大地说了一声  对不起  然后就删掉了父亲的号码  因为  父亲已去世两年  如果我的父亲还活着  他今年  刚好四十八岁  母亲,我从北京回来了  母亲,我从北京回来了  铁轨伸进你的血管  白蛇爬向你的心房  母亲,我从北京回来了  炊烟飘
期刊
满震是南京市六合区文联驻会副主席,我与他在宝应的全国微型小说笔会上相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浓眉大眼,国字脸,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看起来很温厚也很儒雅。  虽然久在官场,满震身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官气,有的只是文人的文气。我曾经开玩笑地说,满震,你野心够大,想满世界为你震动?他哈哈一笑,名字是老父亲的作品。我饶有兴趣地问,你老父亲一定是知识分子吧?他颇自豪地答道,是一位老教师。从小,满震的
期刊
西南财经大学·忘川诗社简介  与这所西部地区知名的财经大学长达九十余年的办学历史相比,忘川诗社年幼得像个孩子。四年前,几位生性多动的青年偶遇在一起,痛感于校园里弥漫的实用主义气息,决心投身诗的力场予以回击。在物欲之川肆意的时代背景下,是否还能以诗之名,以忘弃之姿,在心灵深处建造一方静园?忘川诗社自成立以来,虽多坎坷,却从未放弃类似的尝试。为数不多的社员专业各异,然而大多与财经相关。或许谁也无可避免
期刊
1  去年秋天我在一个二十人规模的小公司上班,这和我现在的状态挺像,老长时间身边都没个女人。进公司没多久,我盯上了客服部的吕平。一天下班后,吕平推着自行车走到桥上,我拦住她说要请她吃饭。之前从没和她说过话,只有几次擦肩而过地相视而笑。吕平站着没动,我抢过她的自行车招呼说,上来吧。  我们来到步行街,我有点后悔,真的,我能感觉到我在欺骗自己。我对后面这个叫吕平的女人根本没一点兴趣。我为什么注意上她?
期刊
即将告别在日本半年的流亡生活,告别中华革命党的领袖孙中山先生、反对袁世凯政府的革命战友,公羊寿就要回到袁党爪牙遍地、杀人如麻的纷乱中国。公羊寿,这位来自常熟西北乡沙洲的乡村青年,难以消除心中的留恋,但又激动不已,他怀着“腰横一剑从豪士”、“誓将宝剑斩鲲鲸”的壮志,决意登舟返国。  时间,是1914年的初秋。就在一个月前的日本东京,8月15日的傍晚,孙中山先生在寓所中接见了公羊寿。25岁的公羊寿,带
期刊
与牛同车  沈乔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自1981年在《小说界》发表《月亮圆了》至今,已发表长篇小说《狗在1966年咬谁》《白楼梦》《股民日记》《就赌这一次》《枭雄》五部;中短篇小说、散文、电视连续剧等数百万字,作品获多种文学奖。  眼看到国庆节了,我走出打谷场,通讯员叫住了我,說有我的电报。我狐疑地拆开电报纸,眼泪夺眶而出,上面写着:弟病重速归。  太阳一下子变得惨白。可以说我是很少哭的,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