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走入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作者在教学中通过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进行思考,得出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践的具体策略,旨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生活化 实践思考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开始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以求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落实新课程标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与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相吻合,都显示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换言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积极配合教学计划,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就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际效力。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印证中,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使语文学科回归本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众多专家与学者开始倡导使语文学科回归本源。从本质上说,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以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散文为例,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描绘的景色源于生活和现实,教学的目标不但是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语文积累,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
  因此,教师必须使语文学科回归本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发挥语文学科的魅力,使学生能够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更大程度地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陶冶情操。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1.营造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也就是要进一步拉近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开展语文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过于苛刻,使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根本无法展开联想,无法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教师需要改变态度,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保持亲和的态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温和,能够信任、信赖教师。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放开思维,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展开联想,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生活化。
  例如,在《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将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使学生不敢展开联想,无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此时,教师应该保持亲和的态度,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基于此,学生才能够在课文阅读中联想到现实中的雨景,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生动的画面,进而将語文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2.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
  在小学语文中拥有大量来源于现实的素材,这些素材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促进学生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反之,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赵州桥》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完成生字的积累,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对桥有一定的认识,对赵州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见识过的桥,想一想它们的结构与赵州桥有什么不同,再对比一下两者之间的优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回忆,能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对课文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小学语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通过现实素材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同时使学生对现实世界进行更有深度与广度的认识。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语文、积累语文,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感受。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例如,学完《画杨桃》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关创新的事例,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体验和思考。具体地说,当学生在切开水果时会思考,假如换一个方向切水果,是否会得到好看的图案。又如,当学生在欣赏日落时会思考是否站在不同的高度能够看到不同的景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思考语文、领悟语文。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在不断加深,这就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生活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不断提高能力,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建设,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文学教育.2014(7、8、9).
  [2]课外语文.2013(10、11、12).
  [3]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4(4、5、6).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汉有游女”为何“不可求思”,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本文通过“之子于归”表示的时态问题,用“这个女子已经出嫁”解释这一问题。  关键词: 汉有游女 之子于归 出嫁  一、“汉有游女”释义  对“游女”的理解,齐、鲁、韩三家都认为是汉水女神,刘向根据《鲁诗》说,在《列仙传》中记载:“郑交甫过汉皋,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与之言:‘愿请子之佩。’二女解佩與交甫而怀之。去十步,探之则亡矣。回
第一部分: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引流区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局部淋巴引流的主要区域。 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正位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摘 要: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测试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可。理想的分数不仅需要平时扎实的英语学习,而且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作者从四级中对话听力部分出发,结合四级辅导经验,归纳总结出一些应试策略,希望对考生及辅导四级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师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对话听力 应试策略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
题目:Gd-EOB-DTPA(钆塞酸二钠注射液)对肝脏病变的检出价值:磁共振平扫与Gd-EOB-DTPA增强扫描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使用Gd-EOB-DTPA增强后的肝细胞期与磁共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树立小课堂大语文的意识,并将大语文的观念和注重课堂实践的思想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坚持思维参与和语文实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大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学习实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目标,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目标是确定的,而路径常常是不同的。
摘 要: 职教语文教学和普通高中有许多差别,特别是职教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并不参加高考。很多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如何教学才能更符合职教特点。其实职教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因此要求职校语文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应用出发,为学生在社会上立足铺好基础,这样职教语文才会焕发新的青春。  关键词: 职教语文 语文应用 传统教学  课堂上,特别是语文课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永恒的话题。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要不断汲取、更新、成长,更要懂得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需要前进,教育需要改革,教学更需要改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学习离不开思考,有“思”就会有“疑”,而解“疑”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不知到有知,从旧知到新知的创造过程。通过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塑造独立的人格。  关键词: 语文
<正>从营养支持到营养治疗再到特殊疾病的营养治疗是现代营养治疗学的重大进展。近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PUFA)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受
摘 要: 口语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是一项很实用的交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语文能力体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日常交往的现实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而且必须高度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口语表达 地位与方法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教学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