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传播格局下科技事件的报道图景与规范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科技报道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当前科技事件报道图景呈现出主体多元、领域广泛、形式丰富的多样化图景,但同时部分媒体存在科学专业素养缺失等问题,导致误导公众对新科学技术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媒体需避免因对科技的盲目崇拜陷入奇观化和神化,并针对报道图景的特点来规范报道生产。
  【关键词】科技传播  媒体失范  规范路径
  科技报道,即对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内容包括科技成就、科研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等。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在载人航空、生物技术、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而这些成就也成为我国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源泉。①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技报道的呈现变得更加多元和广泛。但同时,各大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往往会对新的科学技术采取宏观叙事的方式,高度赞扬甚至进行具有狂热倾向的报道,使得新闻事实本体产生偏颇。因此,媒体应该及时规范自己的报道内容和方式,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
  一、科技报道的呈现:主体多元、领域广泛、形式丰富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技报道的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传统的官方媒体的主导格局被打破,涉及的报道领域也更加广泛,传播渠道也愈加丰富。在这种传播格局下,科技报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
  (一)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双向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转型的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京报》等,以及微博、微信、知乎、短视频平台等自媒体共同构成了多元的科技传播主体。主流媒体能够率先给公众提供较为权威的科技知识和报道,如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这一消息最先就是由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对黑洞照片进行宣传报道。②尽管自媒体很难在一些重大的科技报道上率先提供独家消息,但它们依然能够利用主流媒体报道的科技新闻进行二次传播。
  (二)報道视角多样,涵盖领域广泛
  随着我国不断在科技领域取得新成就,科技报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生物科技、化学科技、电子科技、航天科技等,既有对AI、VR、AR等智能科技的展示,也有对引力波、新型类脑芯片、青蒿素抗药性等的报道。此外,在报道中,媒体从不同的视角对科技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既聚焦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又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互动,同时还带有人文主义关怀。在对黑洞的报道中,中央媒体发布的《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跨越5500万光年的曝光:原来你是这样的黑洞!》等文章获得了大量的转载。
  (三)传播渠道增多,形式愈加丰富
  在多元传播格局下,科技传播不仅表现为传播主体增多,还表现为传播渠道的增多。微博已经成为重大科技事件报道的首要平台,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以及一些垂直专业类的自媒体成为对科技新闻的深度解读渠道。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B站等弹幕式互动视频网站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报道事件,也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场所。根据抖音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2月,其平台上关于科技传播的内容播放量累计超过3500亿,点赞量超过125亿。③
  二、报道意义的建构:对科技的神话性编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古代神话日渐式微,现世神话却以各种形式渗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与日常生活,有力地主宰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实践行为。④而科技神话作为现世神话的典型代表,是科技与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科技新闻进行报道,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的科技成果,更应该以批判的态度看待,多方位核实信息,听取权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当前,我国媒体在对科技事件的意义建构方面,呈现出一种神话式的描述,对科技进行宏大叙事,高度称赞,然而对于科技的实际应用效果很少有报道能够解释清楚。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媒体记者的科学素养不足、把关弱化、过度追求新闻轰动效应等问题。
  (一)专业精神缺失,对科技成果盲目肯定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众了解科技知识的重要渠道,应该秉持专业的精神和公正的态度报道科技新闻。新闻专业精神要求记者以客观、准确、真实的态度去报道事实和挖掘真相,是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的信用基础。
  然而,由于科技报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媒体记者难以判断科技成果的价值。为了在众声喧哗中赢得受众眼球、增加流量,新闻媒体在对新科技的报道中,通常表现为对成果的盲目肯定,主观性地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甚至加入标题党队伍,滥用“重磅”“惊人”等词语,还出现把阶段性的实验成果过度赞美成能够改变生活的黑科技。⑤一味的追求传播效果,不仅使媒体丧失了专业精神和公信力,而且还会使大众沉浸在技术美好的想象中,造成社会对某项技术的狂热追求。媒体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对科技成果进行客观分析,以启发社会大众。
  (二)弱把关助长伪科学出现,引发社会风险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往往存在省略事实核查以及求证多方意见的步骤,弱化了把关程序。在科技领域,许多新的技术由于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应该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较长时间的反复论证才能够慎重得出部分结论。但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报道中,国内主流媒体在未经过内容严格审查,首先发表了题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新闻,引发国内其他媒体的纷纷转载,并对该事件进行肯定。但随着果壳、丁香园等自媒体的转发和质疑,公众态度开始发生转向,对这项科技成果表示担忧,还引发了民众反对科技的舆论,造成了社会的恐慌。⑥所以,媒体在报道科技类新闻,尤其是涉及与人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时,一定要慎重对待,谨防伪科学的大肆传播。
  (三)追求轰动效应,对科技片面化和娱乐化报道
  加拿大传播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指出媒体为了赢得经济利益,会利用生产的免费产品如节目、信息、娱乐等来吸引受众,然后将受众打包卖给广告商。⑦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广告效应,很容易对科技新闻进行娱乐化报道,以此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同时,卢因、怀特等人的“把关人”理论指出,大众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不是有闻必录的,而是依据所收集的线索和材料对事实进行有选择性地加工处理。在科技传播中,媒体成为科技内容报道的主要决策者。   然而媒体在进行科技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对一些科技新闻进行碎片化和娱乐化的报道,导致公众也对科技事件进行娱乐性解码,而忽略了科技本身所带来的价值和进步。此外,由于媒体记者缺乏一定的科技专业知识,在对科技事件进行表达和传播时,往往缺乏说服力,有意回避关键问题等。这样不仅对科技事件的报道更加片面,还造成了一些虚假科技新闻的出现。
  三、报道图景的规范:科学允许试错,但新闻报道应慎重
  媒体在进行科技报道时,其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于科技事件的认知。报道的偏颇和失误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科学研究中,科学家总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但是对媒体而言,频繁的试错会极大损害媒体公信力,造成社会大众的不信任。所以,在报道科技事件中,媒体应明晰如何去报道、从何种角度去报道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来报道,才能够使科技传播做到最好,增强公众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科技传播图景。
  (一)给予多方讨论空间,寻找报道平衡点
  媒体在进行科技报道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争议性较大的事件,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报道,给予不同立场的表达空间。媒体若只报道一方的态度,则有损其公正性,且容易误导社会大众。如对于科技领域的长期议题转基因食品到底有没有危害,媒体就应该向公众展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在报道过程中,也应该避免专业术语的堆砌,尽量使得文本具有可读性,串联起科技传播中的通俗性、趣味性与故事性,让深奥的哲理深入浅出,易于大众接受。所以,媒体应该在可读性与知识性、不同观点之间找到一个报道的平衡点,理性客观地促进科技传播。
  (二)善用体验式采访,尝试趣味性报道
  体验式采访是指新闻记者通过亲身经历的方式参与到报道的事件,是记者深入了解事件真相、探析事件发生过程的一种好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的报道会更扎实、更自然、更贴近公众的生活。当前我国媒体在科技传播中,依然存在“大”和“空”的问题。媒体在进行科技报道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进行体验式的报道,以小切口凸显大主题。《人民日报》曾在其科技视野版推出“我在科技一线”的系列报道,通过记者实地走访,来展现科技一线的真实情况。⑧同时,媒体还应该尝试一些趣味性的报道,如制作轻松有趣的动画视频、将游戏与科技探索相结合等。
  (三)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赢
  主流媒体在科技报道中,因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公众总是会选择他们作为了解最新科技事件的第一信源。但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报道风格太过严肃,语言太过艰涩等原因,科技事件并不能够得到广泛地传播。而新媒体中的自媒体平台,在科技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更为快捷、反馈及时高效、言论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且报道风格也更为活泼。⑨
  因而主流媒体可以考虑和一些专业的垂直类自媒体进行合作,如果壳网、丁香园等。这些垂直类媒体通常有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其生产的内容对于科技传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主流媒体联合自媒体进行传播可以相互补充,实现多种声音的碰撞和融合。
  四、结语
  在各类媒体百花齐放的时代,科技传播已经日益走近公众生活的舞台中心。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监督者和引导者,有义务承担起对科技报道的责任,既要做到公正客观、理性思考,又要避免深奥难懂、视野狭窄。媒体在保持对科技肯定与敬畏的同时,也应持有一定的批判和怀疑精神。特别是在对涉及伦理道德相关的科技进行报道时,应听取专家意见,向多方求证核实,避免陷入主观的想象之中。此外,媒体还应该避免对科技的盲目崇拜,陷入奇观化和神化的科技景观。最后,媒体在科技报道中应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让公民参与到科技生活的讨论中来,使媒体和公众形成交往理性。
  注释:
  ①黄亮.硬核包裹下的“軟性表达”——科技新闻报道的新时代语境浅析[J].新闻战线,2019(23):86-87.
  ②王堃,章翔.科技舆情观察:黑洞照片成“新宠”勿让衍生舆情抢风头[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9/0419/c209043-31040057.html,2019-04-19.
  ③环球网.抖音张楠:科普已成抖音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EB/OL].https://tech.huanqiu.com/news/2019-03/14590241.html,2019-03-22.
  ④丁和根.大众传播时代的科技神话:建构、表征及反思[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01):1-11.
  ⑤靖鸣,管舒婷.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报道的问题与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07(003).
  ⑥黄钦,戚婧.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风险传播与视觉修辞[J].传媒,2019(19):70-73.
  ⑦高亢.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商品论”作用机理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5):163-164.
  ⑧喻思娈.我当地震观测员[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715/c1007-28555623.html,2016-07-15.
  ⑨姚文华.自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9,5(18):43-45.
  作者简介:刘晓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文 言
其他文献
以核桃枝粉末为原料,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法研究核桃枝多酚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测得核桃枝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是96.85%;对·OH的清除比率是49.35%。结果表明:核桃枝多酚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快速灵敏的体外实验初步分析筛选出了新的抗氧化物质来源,为核桃枝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50例疑似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典型病变征象检出率和辐射相关参数。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总毫安秒、有效放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空洞、钙化、毛刺、分叶等典型病变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水分析化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认证评估要求的核心课程之一。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传统多媒体辅助现场教学无法实现,课程教学转入完全线上模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头脑灵活的年轻老师组成教学团队,建立了长江雨课堂/腾讯课堂双平台直播+长江雨课堂/微信群答疑的教学模式,提炼了“工程导向-教程延伸-思政传心”的教学思路,为保证本科教学专业基础课线上教学质量提供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参考。
为研究波浪低频往复冲击作用下墩柱结构物浪溅区涂层的力学剥蚀因素,分析波浪周期、波高和气泡直径对涂层剥蚀的影响,基于ABAQUS/Standard分析模块,建立了考虑波浪周期、波高和气泡直径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波浪作用过程中结构物/涂层界面的气泡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涂层界面气泡应变和影响范围与波高的关系为线性正相关,且基本不受波浪周期的影响,但波浪周期越小,其波浪力作用的频率越快,并在周期时达到最大值;应变和影响范围随气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而气泡直径越小,其应变分布(椭圆的形状)越规则,波高越大、周期
7月20日,2021中国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无锡召开。大会以“新技术新融合新传播”为主题,全国各地宣传、网信部门,新闻媒体、主要商业平台负责人和业界专家学者、自媒体代表等共话新媒体未来。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中共无锡市委网信办、无锡高新区党工委(新吴区委)网信委、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协办﹐现代快报+·ZAKER新闻、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承办。
[摘 要]本文在剖析学情分析内涵的基础上,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扩招生源为调查对象,发现扩招学生呈现生源分布多元化、知识水平层次化、学习习惯差异化、学习目标明确化的学情特点,提出推行融入课程思政、开展循环闯关训练、探索增值性评价和借助立体化教学资源等策略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性行动。这不仅仅是综合性及行业特色性院校的主战场,也是地方院校突出特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推动新工科全方位建设的必然要求。以渭南师范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地方院校能源化工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以及学科竞赛角度探索工程人才的培养,总结了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VV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和
研究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1月1号至2021年1月1号O3污染规律特征,以及其与PM2.5、PM10、SO2、CO等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2020年广州市黄埔区O3污染控制情况良好,2020年超标率仅为6%;从季度看,都符合二级标准;从月份变化看,无明显规律;从24小时变化看,符合O3生成的理论曲线。相关性计算表明,O3与CO和颗粒物的负相关性最好,相
采用常压内部沸腾法对辣木籽硒多糖进行提取,以辣木籽硒活性成分有效保持为考察指标,设计L 9(33)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内部沸腾法提取辣木籽硒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5.0 mL/g解吸辣木籽样品25 min后,迅速加入温度为80℃的蒸馏水50 mL提取6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辣木籽内部沸腾法提取液,辣木籽硒多糖的含量为24.7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