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土味儿前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忘小时候,豫东农村的广袤乡野终年弥漫着麦子、玉米、高粱、红薯,以及暖温带瓜果的味道。一年四季各种味道聚集起来,发酵出一股浓郁的醉人气息。今天的我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与村庄的距离逐渐拉远,乡野泥土的味道越来越淡。起初,我在一所乡下高中教学,后来到县城一所中学工作,好在学校周边都有乡村,我与土地的距离不是很远,间或可以嗅到乡村的味道。尤其是调至县城工作以后,这种与土地的距离感就越发明显了。如今,半百之年的我,留在记忆里的那些村庄物象,那些影响深远的往事也渐渐模糊起来,但是我坚信,这些永远不会退出记忆。因为我的童年记忆里,鄉土早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现在我工作的地方位于县城北郊,尽管俗务缠身,但是因为靠近乡野,我又可以闻到乡村的味道了,生活便多了些许诗意。学校周边的田野虽然不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但在这里我还是看到了故乡的影子。烦琐的日子里,受到外压的时候,一个人忘却一切,在野地里踽踽独行,欣赏路边的野花带来的亮色,看田野里的枯荣变化。此时此刻,那颗几近干枯的心好像盼来了一场春雨,久囿的心有了苏醒的迹象,进而振作起来。过去的一幕幕犹如电影一样闪现在我的记忆里,我沉睡的意识由于得到浇灌开始有了生机。我超然一切,世界于我不复存在,因为我陶醉在村庄的味道里了。我很欣慰,在这个已很难找到宁静的地方我竟然还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在这里我可以放心疗救自己受伤的心灵。在庄稼地里,我跟心中久违了的村庄亲近。此时的我很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因为我的灵魂在这里得到了休憩。
  工作再忙,一有时间我就会走出居处,来到郊野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虽然这里的村庄不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但是似曾相识的乡愁给我带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春天来的时候,大地复苏,这里的地沟渠畔开满野花,花香弥漫,麦田青青,蜂蝶飞舞,一片诗意。夏初,麦收结束,庄稼地里的玉米,几场雨后,郁郁葱葱,翠色欲流。伏天的其他庄稼也鼓足了劲儿疯长,给人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初秋,天气凉爽,秋庄稼迎来了累累果实,尤其是那些果树,把果子炫耀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总能激起味蕾的萌动。秋收后的旷野尽管些许萧条,但是能欣赏到路边傲霜的野菊,也是美的享受。冬季里少不了覆盖麦田的大雪,一连几日,远近的大小村庄笼罩在茫茫雪野里,偶尔有家犬跑过,留下一连串脚印,给寂静的原野带来一丝生气。而现代的村野里已没有了过去的打麦场地,更没有了馒头模样的麦秸垛,也没有了在雪地里带着家犬追逐野兔的身影。雨后的夏夜能听到蛙声一片已是很可贵了,但是村野的符号还是存在的,在这些符号里,我可以找到一些乡愁的慰藉。有了慰藉的我在喧嚣市井里,已经很是幸运了,甚至有点儿满足奢望的感觉了。
  心灵休憩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还会浮现出泥地里自己深陷的脚印和冬日里蹲在墙根晒太阳抽烟的伯父们。农耕时代母亲做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以及地锅里柴火燃烧时冒出可以把眼泪熏出来的滚滚浓烟,这些都是我美好的回忆。难以忘记我到县城上高中,每到周末,父母都会站在院子东北角上的高地,遥望我回家的身影。老家喂养的那头倔强的草驴,那条长得还算健壮的白狗,那群特别爱下蛋的鸭子,那些繁殖能力特别强的长毛兔,还有那头老母猪带着一群猪崽在猪槽里抢食的场面,这些都是让我值得回味的与故乡有关的画面。而今的我却只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蜷居在防盗门、防盗窗围成的空间里,匆匆欣赏一下阳台上悬挂的绿萝和兰草。
  在故乡的泥地里出生,摸爬滚打在童年的青纱帐里,而今行走在现代的街衢里,这就是我行走的轨迹。这其中,始终弥漫的乡土味道是值得我感恩的味道。有了乡土的熏染,提醒我时刻保持着农民固有的淳朴和善良,保持着农民固有的正直和忠厚。我带着这种固有,自由地在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里前行,尽量呵护着基本可以得到独立舒展的人格,确保自己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不胡乱生长。今后的岁月里,这身泥土味儿会陪伴我直至终老。
其他文献
家乡有句童谣:“炒黑豆,黑豆香;卖生葱,生葱辣;造宝塔,宝塔尖,戳破天。天呀天,地呀地,三拜城隍老土地。土地公公不吃荤,两个鸭子囫囵吞。”这首童谣勾起了我对黑豆故有的情愫。  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偶尔能吃到香喷喷的炒黑豆,比现在小孩子们吃的小零食都香。为了填饱肚子,每逢放学,我们结伴去牲口圈看牲口,不顾那牛、马、羊臭气扑鼻的粪味,趁大队饲养员忙碌看不到,抓几把喂羊羔子的煮黑豆,手上、嘴上满是黑豆的
期刊
故乡卫辉位于豫北太行山东麓,一个被卫河、孟姜女河及五六座小型水库环抱的县级市,历史上有“水城”之美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快感,更有许多欢愉的时刻,尤其是在田间地头。每年中秋临近,地里的庄稼果实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玉米撩起它红褐色的发须,露出一排排金黄的牙齿。有道是“三春不如一秋忙”“芝麻开花节节高”嘛。  最有趣的是在豆子地里逮蟈蝈,
期刊
也许是因为人至中老年,我对家乡的怀念越来越强烈。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江西垸那小小的村庄,闻得见枣花儿清香,听得见襄河水流淌……  我爱家乡的枣花儿,每每在梦中回到老屋前那一棵青翠的枣树下,寻觅另一个儿时失落的、温馨的梦。想起五月枣花儿盛开的季节,不起眼的小黄花,缀着碧绿发亮的枣叶,铺在枝头,落入衣襟,撒入屋前的台坡,飘向堤坝,把清香酿入春风,撒遍乡野。  枣花儿,比不上桃花的妩媚,也不及杏花的娇艳
期刊
我们是深夜赶到机场的,准备午夜11点48分飞往重庆,愉快地丰富这次国庆假期的内容。这个建在山顶的小机场,应该是国内除了高原地带或因军事需要之外,少有的建在山上的机场。  今年的秋天似乎一直都不愿消弭夏意,空气中仍带热流阵阵,晚上都仿佛还紧紧地揪着夏季的尾巴不放。璀璨的灯火下,幸喜乘客不多,数排座椅的候机室里,只有十几人。记得之前也曾来此乘过一次飞机,那时机场初落成,便与友相约来这里感受新奇,并且特
期刊
天高云淡,枝头果满。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此刻,走出家门就会融入多彩的季节。  不久前,我来到古城凤阳做客,席间,一位亲友看了看满桌佳肴,脱口说:“桥尾。”一句话,瞬间提醒了我。“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该县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我真是常在芝兰室,不知其芳香。家乡的确有曾作为清室贡品
期刊
街头小巷,乡里人的背篓筐子中賣的是煮嫩玉米棒子,我们一家三代人当早点买回吃了一两个月了,依然是那样香甜。年过八旬的岳母住医院被抢救刚苏醒,问她想吃点啥,她细声说:“苞谷糊肚。”酒席上金灿灿的玉米小饼子成了香饽饽。此时此刻,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家乡山川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  在漫长的岁月里,玉
期刊
爱情的花朵璀璨在遥远的天边,誓言终成等待的遗憾。七夕前夜的幽梦潜入夜的帷幔,心变成荒原。  又是七夕,朋友圈晒礼物与她无关,心裂成两瓣。一束落款“翟朗曼”的玫瑰出现在眼前,却被她郁闷归还。  记忆的片段朦胧着时光的幽怨,婚前他说:“我要时常聆听你心底的期盼,不让心事枉锁眉间。”她怀着甜蜜与幸福在柴米油盐里沦陷。  婚后的日子犹如东半球和西半球交错的经纬线,阻隔了曾经的温暖。漾起细雨般缠绵的呼唤,她
期刊
她迎浪相拥一怀涌动的清凉,他窃笑的眸光随着海水的毂毂浅唱,轻书一段奇缘妙章。  她像鱼儿畅游,泛起波纹漩漾;他浮在水面,起伏着波浪。突然,一条海蜇盘吸她的右腿肚,她剧痛难忍,“哎呀”一声,水花骤响。他速游,牵手,使劲儿拉她,救护到岸上。  病床,她青黑的右腿令他惊悚,神情紧张,幽微的呻楚撞疼他的心房。  “我怎么了?”  “只是海蜇咬伤。”柔磁的声音骤减她的伤痛,心房沐浴着暖阳。  月余的陪伴默契
期刊
小时候,家乡的明月是独享的,喧闹的。  金黄的月悬在空中,蓝宝石般的天空只有几颗星星在眨眼,自然就应了一个词—月朗星稀。还有这句歌词:“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画面感超强!更多的时候,唱儿歌:“月亮走我也走,你打烧饼我买酒,你带带,我带带,黄狗是你老太太。”我不知道这些歌词为什么这么无厘头,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但是,就是很顺口,可不像作词家们那般讲究。不过,好像歌里面依然有
期刊
昨日,万紫千红的夏日还在火热之中,一阵秋风,迎来了凉爽的八月。在农民们紧张的秋收环节里,中秋节大踏步地走来了。迎中秋,庆丰收,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中秋祭月,贡品有时令水果,新鲜采摘的玉米、毛豆等,首要的便是月饼。  听老辈人讲,过去,祭月买月饼的都是有钱人家。老百姓则是用当年的新麦面发酵,包上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红白糖等馅料,上笼蒸熟,再用食用红色素点个红点点,就是月饼了。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