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也有故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高云淡,枝头果满。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此刻,走出家门就会融入多彩的季节。
  不久前,我来到古城凤阳做客,席间,一位亲友看了看满桌佳肴,脱口说:“桥尾。”一句话,瞬间提醒了我。“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该县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我真是常在芝兰室,不知其芳香。家乡的确有曾作为清室贡品的美食桥尾,而小时候听过的一则关于桥尾的传说,更是回味悠长。
  故事发生在清末。是年,正是草长莺飞、柳条迎风的阳春三月。一天晌午,地处江淮之间的定远县炉桥镇一家百年饭馆,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此人白褂、黑裤、布鞋,干干净净,只见他径直走进雅座,目不斜视。年轻的小二赶紧跑过来,接过褡裢,放在一边。抹桌、泡茶、上瓜子,动作熟练,一气呵成。没等到小二开口,老者冷冷地发话了:“要一斤酒,来一份韭菜炒鸡蛋。”小二刚想扭头吆喝,端坐的客人放下茶盏,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补充要求,“炒鸡蛋不能放油,要有油;不能加盐,要有盐味。”
  小二立刻傻眼了,像木桩,立在原地。在客人的催促下,他无奈地向掌柜报告了客人要的菜和要求。
  掌柜听后心想:这哪是来吃炒鸡蛋,简直就是捣蛋。不过干勤行的特别讲究和气生财,所以他还是三步并两步,急速来见客人。然而,掌柜尚未开口,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先发话了:“要是家常菜都做不好,我就摘了你的招牌,还开什么饭馆?”
  招牌可是店家的命根子,摘了招牌,可就要关门“大吉”了。那年代,按行业规矩,茶馆、饭馆都在门头悬挂牌匾或旗杆,即招牌。而一些小饭摊,只能在门口或路边搭一个草棚,摆一张大桌子,加几条长板凳,桌子上放个粗糙的陶瓷盆,盆内放十多双筷子,表示这是卖饭的摊点,没有能力也没资格悬挂招牌。
  掌柜一听此言,头上直冒冷汗,好话应付后,立刻到后院,面见自家老爷子。八十多岁的老爷子,正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听了儿子介绍的情况后,抬眼问:“家里还有陈年的桥尾吗?”掌柜答道:“有,家里尚有一个收藏了十五年的桥尾。”于是老爷子吩咐:“不要慢待人家,赶快点燃木炭火炉,我亲自做。”
  这里所说的桥尾,就是用多种配料反复腌制晾晒而成的猪后座,外表为圆形,如团扇,一般五六斤重,因连着尾巴,又是炉桥特产,所以称作“桥尾”。每年中秋过后,因为天气转凉,变冷,制作的桥尾尤其好,由于多次腌制并且多次出風暴晒,清幽的香味深入内里,肥瘦相间,咬一口唇齿留香,历来是切片清蒸的大菜,非隆重场合,难见踪影。尤其可贵的是,可以长期保存,历经冬夏不变质,无异味。若是超过十年的桥尾,肉质疏松,用刀轻轻一划,皮肉分离,外皮不但油光透亮,而且结实。
  话回到上段,就在这位客人烦躁时,小二端上食材配料和火炉。老爷子取出剔除了肉质的桥尾皮,当作铁锅,三下五除二,一道色泽金黄的炒鸡蛋做好了,这道菜,因为炊具特别,没放油,但是有油;没放盐,但是有盐味,完全符合顾客提出的要求。客人连忙站起身,赞不绝口,拱手行礼,自报了家门。原来,来客是京城恭王府的厨师,他听说炉桥镇有一家百年美名的饭店,特来寻访。经他刚才的挑剔,果然名不虚传。
  打那时起,炉桥的美食在当时名传天下。至于“桥尾”,清代中晚期诗人龚自珍在《与吴虹生书》中有“今日又得桥尾之赐,仍赊酒与儿女共酌之”的记载。书中提到桥尾,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而“赊酒与儿女共酌 ”,恰好暗合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心境,岁月艰难,仍有曙光。不过今天我以为,尽欢更好。美食佐酒,兴趣盎然;故事怡情,点缀生活。家人或亲朋团聚,岂能不尽情欢乐,一醉方休?
  可以说,大江南北,所有的经典美食都有来历,都富有传奇色彩。比如,油条原名油炸桧。秦桧倒台后,百姓痛恨奸臣,临安一位早点师傅就制作了代表秦桧和王氏的小面人,下油锅油炸,在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下油锅等于下地狱。由于购买者络绎不绝,供不应求,厨师急中生智,干脆将两个面人压成两根长条,放在油锅里翻滚,久而久之,被称为油条。只是,这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对我来说,仿佛是隔山看山,望尘莫及。自古以来,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多来自各代经典诗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它们不仅意思精辟,还自成意境。每一个故事,都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画面,仿若在眼前铺开,引人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心意趣。
  桥尾的故事,我记忆清晰,难以忘却。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技术都迅速发生了更新换代,这就导致了当前教育的滞后性问题。这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商业模式、经济业态的多样化,会计的实操也面临着多种新局面与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新事物是当前会计教育重点研究的问题,也是促进会计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会计;教学;核心素养  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
期刊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传统课堂模式逐步转变,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更是对课程进行详细、科学、合理的策略构建,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效果的提高有极大的促進作用。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涵义概述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
期刊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新中国迎来了72周年华诞。72个春秋,每一次的国庆都在人们的心中热血沸腾。新中国的生日,温暖了14亿中国人,激荡着56个民族的饱满热情,澎湃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  国庆节前夕,德高望重的王老师,在文学群里发来了他的“国庆三愿”,一愿祖国繁荣富强,二愿人民幸福美满,三愿亲友快乐安康。这三愿中,他祝福人民幸福美满,的确,如今人们已然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百姓安居乐业
期刊
深深柳巷装满童年追逐嬉闹的朝暮时光。转眼,青春的懵懂彷徨又映印悠长的街巷。  云龙翻滚轰雷泻雨袭柳巷,他张伞撑起一片天,和邻家恋妹挽手奔赴求职考场。  霹雳斩断树杈将她砸倒,她血染裙装,他背起她去医院疗伤。  残疾晦暗了她的妩媚,他扶她巷里练步,一瘸一拐,摇摇晃晃。  他娘堵门嘶嚷:“不许搭理她!”“不!我要抚平她的忧伤。”他家远迁,逼他另找对象。  娘嫁人,断绝与他来往。无情棒拆不散恋鸳鸯,他带
期刊
中秋节,友人从乡下送来了一兜枣儿,鲜红的、珍珠一样的枣儿,洋溢着甘甜汁水的枣儿。洗净后放在嘴里一颗,那甜味瞬间润满了喉咙,沁入了心脾,舒服极了。一时间,有关儿时吃枣的往事涌上心头。  少年时,我们吃惯了红薯,又常不见油腥,青瓜、李枣便是孩子们最好的美味。  腊八节时我们便对枣树寄予了厚望,说是“砍一刀,结一筲(竹木等做成的水桶)”“扩一棍,结一囤”。当然,砍一刀要在刀口上抹一点儿碗里的腊八米饭。第
期刊
在佛山,偶然见到一方鱼塘,可勉强算作“农业”的代表了。作为制造业重镇,稻田、蔗林早已消失,桑基、鱼塘也成了历史。  金秋要看到一片丰收景象,那只能去广场了。而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佛山市顺德区,“逛公园”更成了国庆节最好的去处。就拿顺峰山公园牌坊来说,坊间称其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我在网上搜索一番,还真没找到世界上哪座牌坊比这座宽88米、高38米,挂石总重量达3000吨的牌坊更大。顺峰山公园牌
期刊
家乡有句童谣:“炒黑豆,黑豆香;卖生葱,生葱辣;造宝塔,宝塔尖,戳破天。天呀天,地呀地,三拜城隍老土地。土地公公不吃荤,两个鸭子囫囵吞。”这首童谣勾起了我对黑豆故有的情愫。  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偶尔能吃到香喷喷的炒黑豆,比现在小孩子们吃的小零食都香。为了填饱肚子,每逢放学,我们结伴去牲口圈看牲口,不顾那牛、马、羊臭气扑鼻的粪味,趁大队饲养员忙碌看不到,抓几把喂羊羔子的煮黑豆,手上、嘴上满是黑豆的
期刊
故乡卫辉位于豫北太行山东麓,一个被卫河、孟姜女河及五六座小型水库环抱的县级市,历史上有“水城”之美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快感,更有许多欢愉的时刻,尤其是在田间地头。每年中秋临近,地里的庄稼果实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玉米撩起它红褐色的发须,露出一排排金黄的牙齿。有道是“三春不如一秋忙”“芝麻开花节节高”嘛。  最有趣的是在豆子地里逮蟈蝈,
期刊
也许是因为人至中老年,我对家乡的怀念越来越强烈。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江西垸那小小的村庄,闻得见枣花儿清香,听得见襄河水流淌……  我爱家乡的枣花儿,每每在梦中回到老屋前那一棵青翠的枣树下,寻觅另一个儿时失落的、温馨的梦。想起五月枣花儿盛开的季节,不起眼的小黄花,缀着碧绿发亮的枣叶,铺在枝头,落入衣襟,撒入屋前的台坡,飘向堤坝,把清香酿入春风,撒遍乡野。  枣花儿,比不上桃花的妩媚,也不及杏花的娇艳
期刊
我们是深夜赶到机场的,准备午夜11点48分飞往重庆,愉快地丰富这次国庆假期的内容。这个建在山顶的小机场,应该是国内除了高原地带或因军事需要之外,少有的建在山上的机场。  今年的秋天似乎一直都不愿消弭夏意,空气中仍带热流阵阵,晚上都仿佛还紧紧地揪着夏季的尾巴不放。璀璨的灯火下,幸喜乘客不多,数排座椅的候机室里,只有十几人。记得之前也曾来此乘过一次飞机,那时机场初落成,便与友相约来这里感受新奇,并且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