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农作物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植物保护团体要求禁止一种新的基因改造(GM)玉米。这种GM玉米不受新的强力除草剂的影响,而这种新的除草剂会杀死生长在玉米田中的大部分野草。环保人士说,因为杂草是一些小动物尤其是昆虫的食粮,使用新除草剂与GM玉米将会对环境有害。支持使用GM玉米的人士则说已有一项科学研究显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这是上述文章所提及的科学研究的细节:
  玉米被种植在全国各地的200处田地;每块田地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种植基因改造(GM)玉米并施用新强力除草剂,另一半则种植传统玉米并施用传统除草剂;在施用新除草剂的GM玉米中所找到的昆虫数目,与施用传统除草剂的传统玉米中所找到的昆虫数目大致相同。
  1.文章所提的科学研究中,有什么是故意變动的?请就下列各因素圈出“是”或“否”。
  环境中的昆虫数目 是/否
  使用的除草剂种类 是/否
  2.玉米被种植在全国各地的200处田地,为什么科学家们使用了一处以上的地方?
  A.这样可以让很多农夫尝试新的GM玉米。
  B.为了知道他们能种植出多少玉米。
  C.为了尽可能用GM玉米覆盖最多的土地。
  D.为了包含玉米不同的生长条件。
  3.“每块田地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种植基因改造(GM)玉米并施用新强力除草剂,另一半则种植传统玉米并施用传统除草剂。”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其他文献
蚯蚓又叫“蛐蟮”、“地龙”,它们身体细长,能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那么,它们是怎么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的呢?  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其实是它的嘴巴,仅仅是用来进食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科学家曾经对蚯蚓做
期刊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多地进入“雷雨模式”。这样的天气在带来丰富降水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的“下水道”。如何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呢?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目前正在我国一些城市尝试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钢筋水泥”破坏天然“海绵体”  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核心定义在于修复和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让
期刊
惊险有趣的半冲浪  冲浪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据记载,18世纪末欧洲一些航海家周游世界时,在南太平洋和夏威夷群岛看到过当地居民用各种尺寸和样式的冲浪板在海上熟练地滑行。20世纪初,这项古老运动传到了欧美。近几十年,冲浪运动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常在有风浪的沿海进行,最适宜的海浪大约在一米高左右,如果浪头太低,滑行就很困难。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巨浪滚滚,冲
期刊
在拉丁美洲的热带森林中,栖息着一种世界上最懒的动物——树懒。它们主要分布在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巴拿马等地。树懒是贫齿目动物,头又圆又小,耳朵也很小,并且隐没在毛中;尾巴很短,只有3~4厘米;上颌有5齿,下颌有4齿,细小而没有釉质。动物学家依据树懒的趾数多少,将它们分成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  三趾树懒身长53厘米,两臂平伸,宽度可达82厘米,四肢为三趾。它们行动缓慢,每迈出一步需12秒钟,平均每分
期刊
人的嘴里,都有口水。有人曾经统计过,一个人在一昼夜内能分泌出大约1000~1500毫升的口水。  口水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我们嘴里有三对叫做唾液腺的“喷泉”,口水就是从那里分泌出来的。口水不仅使干巴巴的食物变得湿润,便于吞咽,而且食物只有经过口水的浸泡以后,舌头才能尝得出各种味道。不过口水最重要的用处还是它能帮助消化。口水里有一种酶,能把食物里的糖分解出来。我们吃米饭、馒头时能嚼出甜味来,这就是口水
期刊
实验材料:  色素,有盖子的塑料瓶,吸管,橡皮泥,盆,一壶热水,剪刀。  实验步骤:  1.拧下塑料瓶的瓶盖,用剪刀在中间扎一个孔。  2.在塑料瓶中装半瓶水,再滴入几滴色素,然后拧紧瓶盖。  3.把吸管插入瓶盖的孔中,再用橡皮泥把周围的缝隙堵住,然后用少量橡皮泥蓋在吸管口上。  4.把瓶子放入盆里,在盆中倒入热水。  5.过几秒钟后,你会看到一股彩色的喷泉从吸管中喷出来了!利学原理:  将瓶子密
期刊
实验材料:  一碗水,一块磁铁,一根缝衣针,一块泡沫。  实验步骤:  1.一手拿着磁铁,一手拿着缝衣针在磁铁上摩擦几下。  2.将缝衣针插入泡沫中,缝衣针的位置要偏上一点。  3.这个就是做好的指南针,可以直接平放入水中。  4.指南针放入水中后,会自动转圈并停在一个方向不动。  5.如果和手机的电子指南针对比,你会发现它们的指向基本一致。  科学原理:  缝衣针本来是没有磁性的,但是跟磁铁摩擦
期刊
大自然生机勃勃,你可曾想到,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植物也许暗藏杀机呢?  18世纪30年代,拉普兰地区还是个比较荒凉的地区,人们主要靠放牧来维持生活。当时流行一种怪病,人們称其为“瘟病”,成千上万头牲畜“因病”死去,人们的处境因此变得十分艰难。  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正在这个地区进行考察,他细心观察分析牲畜致病的原因,结果发现,它们是因为吃了一种被称为毒芹的植物才发病的。  原来,所谓的“瘟病”,全是毒
期刊
实验材料:  皱纹纸(或者卫生纸),尺子,剪刀,笔。  实验步骤:  1.将皱纹纸折叠起来,用铅笔画上图案,沿线剪下。  2.剪出许多小鱼,画上眼睛,也可以画些其他的点缀。  3.用尺子在衣服或头发上摩擦几下,让尺子带有静电,尺子要尽量保持干燥。  4.用尺子轻轻接近“小鱼”,看,“小鱼”上鉤了!科学原理:  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静电的物体时,没有带静电的物体会集聚相反极性的电荷,由
期刊
课文背景  《放飞蜻蜓》这篇课文描写了陶行知先生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先询问蜻蜓吃什么,再讲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循循善诱地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尾巴、眼睛等器官的特殊功能,最后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那么,蜻蜓要飞到哪里去?它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没错,这只蜻蜓受到一番惊吓后,特别想回家。于是,小蜻蜓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