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指南针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材料:
  一碗水,一块磁铁,一根缝衣针,一块泡沫。
  实验步骤:
  1.一手拿着磁铁,一手拿着缝衣针在磁铁上摩擦几下。
  2.将缝衣针插入泡沫中,缝衣针的位置要偏上一点。
  3.这个就是做好的指南针,可以直接平放入水中。
  4.指南针放入水中后,会自动转圈并停在一个方向不动。
  5.如果和手机的电子指南针对比,你会发现它们的指向基本一致。
  科学原理:
  缝衣针本来是没有磁性的,但是跟磁铁摩擦后会被磁化。当磁化的针插入泡沫并放入水中后,由于针浮在水面上,可以自由旋转,被磁化的縫衣针就像一个磁铁,可以指南指北了。
其他文献
下面的图中给出了制作化妆品的两种不同配方。(口红比柔软的、乳状的唇油要硬一些。)  唇油  成分  5g蓖麻油  0.2g蜂蜡  0.2g棕榈蜡  一茶匙有色物质  一滴食物调料  口红  成分  5g蓖麻油  1g蜂蜡  1g棕榈蜡  一茶匙有色物质  一滴食物调料  操作指南  把装有油和蜡的容器放在热水里加热,直到它们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有色物质和调料,最后把它们混合起来。  问题1  在制作
期刊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面对一个刚买回来的椰子,要想吃到椰肉以及喝到椰汁,要费很大的力气。中央电视台科技类节目《加油向未来》中,主持人和现场嘉宾把口香糖做成尖锥的形状,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椰子,对准尖锥用力且快速地向下砸去,椰子居然被砸出了一个孔洞,椰汁也哗哗地流了出来。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做个实验,感受科学的奇妙吧!  实验材料  马铃薯粉、水、水盆、喇叭  实验过程  1.把马
期刊
在人类歌颂父母伟大的同时,应该看到,动物界其实也不乏伟大的母爱和父爱。  海马  海马也许是最不像鱼的鱼类,因其头部长得酷似马而得名。  海马体长10~30厘米,有一條长而弯曲的尾巴,喜欢生活在水藻丰富的海域。海马身体轻巧,为防止自己被海水带走,它们常常会用尾巴将自己固定在水草上。  海马的嘴为管状,不能上下开合,只能靠吸食水中的微小生物生存。海马游泳时总会保持直立状态,靠小小的背鳍推进和改变鳔中
期刊
半 泽/文  藕断丝连,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成语。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自然现象,那就是当新鲜的莲藕被折断之后,虽然主体已经完全被分开,但在折断处依然有不少细丝连在一起。  如果我们将细丝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我们肉眼能够见到的每一根藕丝,并非是圆柱形的,而是扁平的,它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这种更细的丝就像弹簧一样螺旋状地盘卷着,有极大的延展性。  那么,充满韧性的细丝究竟是什
期刊
蚯蚓又叫“蛐蟮”、“地龙”,它们身体细长,能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那么,它们是怎么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的呢?  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其实是它的嘴巴,仅仅是用来进食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科学家曾经对蚯蚓做
期刊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多地进入“雷雨模式”。这样的天气在带来丰富降水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的“下水道”。如何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呢?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目前正在我国一些城市尝试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钢筋水泥”破坏天然“海绵体”  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核心定义在于修复和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让
期刊
惊险有趣的半冲浪  冲浪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据记载,18世纪末欧洲一些航海家周游世界时,在南太平洋和夏威夷群岛看到过当地居民用各种尺寸和样式的冲浪板在海上熟练地滑行。20世纪初,这项古老运动传到了欧美。近几十年,冲浪运动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常在有风浪的沿海进行,最适宜的海浪大约在一米高左右,如果浪头太低,滑行就很困难。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巨浪滚滚,冲
期刊
在拉丁美洲的热带森林中,栖息着一种世界上最懒的动物——树懒。它们主要分布在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巴拿马等地。树懒是贫齿目动物,头又圆又小,耳朵也很小,并且隐没在毛中;尾巴很短,只有3~4厘米;上颌有5齿,下颌有4齿,细小而没有釉质。动物学家依据树懒的趾数多少,将它们分成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  三趾树懒身长53厘米,两臂平伸,宽度可达82厘米,四肢为三趾。它们行动缓慢,每迈出一步需12秒钟,平均每分
期刊
人的嘴里,都有口水。有人曾经统计过,一个人在一昼夜内能分泌出大约1000~1500毫升的口水。  口水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我们嘴里有三对叫做唾液腺的“喷泉”,口水就是从那里分泌出来的。口水不仅使干巴巴的食物变得湿润,便于吞咽,而且食物只有经过口水的浸泡以后,舌头才能尝得出各种味道。不过口水最重要的用处还是它能帮助消化。口水里有一种酶,能把食物里的糖分解出来。我们吃米饭、馒头时能嚼出甜味来,这就是口水
期刊
实验材料:  色素,有盖子的塑料瓶,吸管,橡皮泥,盆,一壶热水,剪刀。  实验步骤:  1.拧下塑料瓶的瓶盖,用剪刀在中间扎一个孔。  2.在塑料瓶中装半瓶水,再滴入几滴色素,然后拧紧瓶盖。  3.把吸管插入瓶盖的孔中,再用橡皮泥把周围的缝隙堵住,然后用少量橡皮泥蓋在吸管口上。  4.把瓶子放入盆里,在盆中倒入热水。  5.过几秒钟后,你会看到一股彩色的喷泉从吸管中喷出来了!利学原理:  将瓶子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