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用好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践行新课程标准就要把新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巧妙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诞生意料之外的精彩。
  一、 善待学生上课插嘴,让课堂生成精彩
  上课时学生的插嘴现象,一些教师认为是学生习惯不好,当然这是一方面。其实更多时候是学生“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当学生能脱口而出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他闭好嘴,等老师抽问时再说呢?岂不压制了学生天性!因此,对于学生上课插嘴,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敢于插嘴,有利于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对那些说得正确的插嘴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学习动机;对那些脱离课堂教学,纯粹是兴之所至的插嘴,要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使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不能不假思索和想当然的,进而使他们明辨是非、勇于改错。
  (1)学生上课插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正因如此,教学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教学如果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会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教学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上课允许学生插嘴,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自由地想象,能大胆地思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
  (2)学生上课插嘴,揭示出教师教学预设的失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上课插嘴,往往能折射出教师教学预设的一些失误。如,我在教“乘法分配律”时,设计练习只考虑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用刚刚学的乘法分配律计算125×48。在计算时就引来了学生的插嘴:“不如125×8×6简便。”是呀,我只想48可分成40加8,125分别同40和8相乘,达到简算的目的。殊不知学生想到了把48拆成8乘6,用乘法结合律能使计算更简便。这样的插嘴,指出了我在设计练习时忽视了“数学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原则。由此可见,学生上课插嘴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照出我们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让学生上课插嘴,其实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可反馈教师教案设计中的失误,使课堂教学效果超越预定的目标。
  二、 利用学生的错解资源,让课堂生成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永恒不变的矛盾。在学生即时的生成资源中,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容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知障碍,却容易被教师忽视或遗忘。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是教学资源。而这种教学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错误背后的原因,从而发掘出学生错误的价值。
  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很高。我出示题目:把一条长3.6米的绳子截取0.4米的小段,可以截取多少段?在列出算式3.6÷0.4后,学生列以下竖式计算,从而有3.6÷0.4=0.9。
  与此类似的错误在小数除法中频频出现,我觉得多说也没用,突然想到,何不把球传给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高招?就问:“同学们对此题评判一下,有什么想说的?”有人就发现:“3.6米的绳子被截成0.4米的小段,怎么会一段都不够呢?”有人说:“验算一下0.4×0.9=0.36,说明计算有错!”有人直接就说:“根据商不变规律来计算。”
  给了学生一次反思的机会,学生的回答竟然会这么出色!我深深地为这样美丽的错误而欣喜,为这种不经意的细节成就的精彩而感动。
  (作者单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限于认知、情感、经历的局限,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很不容易,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比较普遍,写老师无非就是“批作业到深夜”、“雨雪天坚持给学生补课”、“生病了仍然坚持上课”,写母爱就是“冬夜织毛衣,双手冻得通红,两眼布满血丝”、“孩子生病
期刊
冷静观察课堂上那热烈讨论的合作场面,不难发现不少合作学习还只是停留在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的外显形式上,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合作欲望和合作能力没有提升。以上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 从学生合作的需求处出发,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出示情景图问:“小朋友,你们在图上都看见了什么?”许多同学都对图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
期刊
知识教学是思维训练的载体,如何更好地借助载体促进思维?精心设问便是其中的一种适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得出:在学习中附加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而且问题与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问题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并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而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别对学生注意及思维均有不同的作用,因此要善于设问、注重问题的定位、定类,从而发挥问题的催化
期刊
故事一: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使用教材: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角的认识》。  过程:  师: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4种做角方法:① 剪角;② 折角;③ 画角;④ 搭角。  师:请你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学生小组活动:先每人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再在自己的小组中交流自己做角的方法。  师:你的角是怎么做的?  (学生边演示,边说自己的做法。)  生1:我用剪刀在纸
期刊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 创设生动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的情绪,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绚丽多彩的图片,形象的动画能创设出生动的语言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期刊
农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往往无电脑、无网络。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笔者在学习邮箱的使用中做了一些尝试,采取“头痛不能只医头”、“关键问题细讲解”、“及时评价增信心”、“同伴互助增友谊”、“综合测试验真功”等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信息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差异不断缩小。  四十三个邮箱是我所任教的五(1)班所有学生所
期刊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评价原则进行形成性评价呢?我觉得,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遵循情感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及科学性原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以下就谈谈我对这三个原则的实践与体验。  一、 情感性原则  在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时,我们要特别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现状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如此劳心劳力以收效甚微?这与缺乏情感的支撑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拟从情感入手,对作文教学的素材、构思、评改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快乐情绪促学生积累写作素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的积累在写作中是最基础的。如何积累素材?其实,生活中遍地都是素材。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情感
期刊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在“生活德育”的理念指导下,学校要使知识化的德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本文通过一些课例,说明品德教学怎样回归生活。  一、 课前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切身感受  任何一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和所学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授新课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布置学生课前作业,为新课作预备,使德育课更有实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