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下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类招生背景下,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深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江西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努力打造思政进课堂,强化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本文从思政教育特色做法及成效、教学改革创新做法及师德师风机制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化工专业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强化“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为提高国内大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化学实验过程中事故发生,本文从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调、风险评估和防范、管理化学药品、安全防护设施、实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方面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方法.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经验,将EHS理念引入国内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并实现有机结合是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在工业废水COD测定中,采用快速消解法相较于化学回流法有更加的简便,测定效率更高,更加节省成本,产生更少的废液等优点.本文提出用“固定零点”也即固定空白值来代替每批次的空白试验,达到更好、更准确的水质中COD的测定.经多年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法有效、准确,满足对化工废水的测定要求.
针对特殊转型期的应用化学专业,围绕“工科”特色人才培养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原有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改革,对系列化学类课程、创新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等进行了大力建设,使课程教学水平得以极大改善,更加适应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的工程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化工行业安全领域技术人员的缺失,修订与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提出紧跟学术前沿的创新型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途径和优化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能够应用工程热力学的相关知识发现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培养的人才也更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求.
以东莞理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精细化工专业综会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目前该课程在课程恩致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了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培养应用型现代精细化工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宏观、微观、符号是物质及其变化所持有的三种表征形式,帮助学生构建三重表征,对其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为例,通过问题引导、探究实验以及多媒体手段,立足于不同表征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逐步构建三重表征思维,进行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融合及转化,以培养学生在三重表征之间灵活转换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不仅能测定材料表面的组成元素,还能给出各元素的化学状态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分析技术,其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获取丰富的化学信息,对样品表面的损伤比较轻微、定量分析较好.因此,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被认为是一种可利用的最强力的表面分析工具.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配备了一台岛津Axis Supra+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零文针对该仪器设备的特点及现有的管理体制,就设备日常管理制度的规范、仪器管理团队的建立、仪器学习资源的构建、仪器设备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仪器开放共享等进行了尝试
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立足学科专业特点,优化纳米材料课程体系内容、深度融合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方向对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功能纳米材料》本科课程为对象,研究并分析了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性意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PBL教学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模拟软件加强专业英语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符合我国生物发酵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行业发展十分重要.《微生物工程》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工程》课程建设为出发点,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以及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重组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法,重构了实践环节,优化了考核体系,使学生的动手、创新等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