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深刻地了解学校企业化管理的,首先我们要从“化”的含义出发。“化”从字面理解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彻头彻尾的,从事物的本质上发生改变,包括它的性质和状态。而另一种是事物向某种性质或状态逐渐转换的过程。进而看学校企业化管理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就是把学校用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即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生产企业,而教育行为就是该企业的产品,使学校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体。这其中既包括了学校转变成企业质的变化,又包括转变的整个过程。
当前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实施的社会背景
1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教育界出现了对教育与市场经济各种关系的大讨论,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市场经济的理论和规则,如教育营销、教育股份制、教育企业化等名词应运而生。随着教育的市场化与产业化,不少学者把近些年来出现的上学难问题归咎于此。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适应,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利用市场经济来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由此,教育的发展就和市场经济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2 新形势下教育产业成为投资热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而得到的利益却在不断降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多利润大的行业多数是在大型国有企业的手中,国内的投资环境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寻找更好的、能带来更大利润空间的行业,此时,教育领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大量资金涌入到教育领域。大多数投身教育的企业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回报,这就促使他们对现有的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把企业管理中的方法和措施运用到教育当中去,这也就为学校的企业化管理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截止到2006年,我国的私立学校已经达到245所,这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的好学校。他们积极借鉴国外私立学校的发展经验,在我国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市场的需求为指针,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淘汰落后和需求少的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反映不断调整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建立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这些学校正在一步一步被社会认可,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有用的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低层面上,而是应该向着培养社会需要的、有自身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方向上发展,这就为中职学校如何分配教育资源、合理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职院校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适时地调整自身,提高资源使用率,实现学校的企业化管理改革,建立市场决定教育的新机制。
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的好坏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中职学校虽然有专业开设的论证报告,有专家的意见,但是有多少是通过实际做调查研究得来的?对教师来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做这样细致艰苦的调查工作,也只能是在网上查查,加上自己的经验做出一个论证报告。至于招生以后,如何组织教学和实训,到时候再说。招不到学生可以从“服从志愿”的学生里调剂,造成学校里,有40~50人一个班的,也有10~20人一个班的,既给学校的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也耽误了学生。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就业不理想的专业,招不到学生,说明专业设置得不合理,教学资源的浪费由学校完全承担,这样中职学校就会积极地采取措施,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做出修正和取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办出了自己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能够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报考学生多了,中职院校的经济实力增强,这样就使得院校有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构成,淘汰落伍的专业,发展热门的专业。这样既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学校有了自主权,它可以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及时地调整自己。中职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位老师的切身利益,学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把各项任务和指标分解到教研室,再分解到每位教职员工。特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人才方案的制定等,都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中职院校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建设,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从而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在结合学院发展的规划的同时,帮助每位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充分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在于它一代一代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中职学院的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教师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大力发展产学研之路,积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学校建立自己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一项工作都会具体到一个人,各种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中职学校不再管理松散,人浮于事。学校还为老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增加老师的自身利益,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位老师息息相关,学校的发展与老师的发展密不可分。
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 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实训课程体系
(1)企业文化进校园
结合企业的特点,建立与企业相联系的实训课堂,将企业中的各种称谓带进学校实训课堂中,如:经理、主任、班长、骨干等,并在课堂中建立各种企业所特有的管理模式,如:划卡、危险警示标、交接班记录等,让整个实训课堂充满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感受企业的特点,让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中的文化氛围。
(2)中职教师在企业化的实训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要认清自己所从事职业应承担的重大使命和社会意义,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热爱,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意志,在压力与挫折面前能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教师应该是以教学为荣,以有助于学生学业的养成为荣,有助于推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为荣。成就学生,而不是成就自己,是教师存在的真正理由。职业教师如果思想上有了这样的高度,就能用轻松的心态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看世界,那么,教师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时,对教师来说,每一天都会像节日那么欢乐, 每一个学生都会像自己的孩子那样可爱,每一个同事都像亲人一样亲切。在快乐中工作,自然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教师在实训课堂应该以企业的制度为标准,仿照企业建立自己的制度,让学生在健全的制度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尽快地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企业人。
2 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践
(1)组建班级企业化领导班子模式
在实行班级企业化的时候,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出自己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借鉴的方法是:班主任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掌管企业的大事。接下来就是总经理,这个职位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发展,处理企业中的问题。总经理产生后,就应该由总经理自己任命相关的人员出任副总经理、生产主任等,组成班子。然后以宿舍为单位,作为企业中的班组,各宿舍的宿舍长就是班组的组长,其余的学生就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这样一个完整的企业就算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企业还要进入发展的正轨上来,各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出现问题后,上一级的领导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惩处,不能胜任的还要重新进行竞聘上岗。
(2)建立虚拟的工资制度
在班级企业中也要实行工资制度,这样让学生更体验到真实的企业是如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挣钱的不易。基本上每位员工的工资都是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奖金和实践收入组成。前三项是一种虚拟性的货币,而第四项是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实习等创造的实际收入,两者组合就成为了员工的所有工资。前三项通过领导对员工日常的工作情况,如:学习、考试、行为等给予打分,而第四项就需要员工自己积极地通过社会实践去获得。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不仅要加强文化学习,而且还要努力参与社会实践。
(3)优秀员工取代三好学生
一个企业当然要评选出自己的优秀员工,而且有自己的评选办法,只不过在班级企业中的评选方法有所不同。它是以平时的学习、行为为依据,加上社会实践的成绩,就组成了评选的根据。评选过程领导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总之,学校的发展只有与时俱进,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变当前中职学校管理松散、人浮于事的现状,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当前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实施的社会背景
1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教育界出现了对教育与市场经济各种关系的大讨论,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市场经济的理论和规则,如教育营销、教育股份制、教育企业化等名词应运而生。随着教育的市场化与产业化,不少学者把近些年来出现的上学难问题归咎于此。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适应,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利用市场经济来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由此,教育的发展就和市场经济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2 新形势下教育产业成为投资热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而得到的利益却在不断降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多利润大的行业多数是在大型国有企业的手中,国内的投资环境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寻找更好的、能带来更大利润空间的行业,此时,教育领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大量资金涌入到教育领域。大多数投身教育的企业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回报,这就促使他们对现有的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把企业管理中的方法和措施运用到教育当中去,这也就为学校的企业化管理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截止到2006年,我国的私立学校已经达到245所,这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的好学校。他们积极借鉴国外私立学校的发展经验,在我国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市场的需求为指针,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淘汰落后和需求少的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反映不断调整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建立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这些学校正在一步一步被社会认可,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有用的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低层面上,而是应该向着培养社会需要的、有自身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方向上发展,这就为中职学校如何分配教育资源、合理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职院校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适时地调整自身,提高资源使用率,实现学校的企业化管理改革,建立市场决定教育的新机制。
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的好坏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中职学校虽然有专业开设的论证报告,有专家的意见,但是有多少是通过实际做调查研究得来的?对教师来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做这样细致艰苦的调查工作,也只能是在网上查查,加上自己的经验做出一个论证报告。至于招生以后,如何组织教学和实训,到时候再说。招不到学生可以从“服从志愿”的学生里调剂,造成学校里,有40~50人一个班的,也有10~20人一个班的,既给学校的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也耽误了学生。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就业不理想的专业,招不到学生,说明专业设置得不合理,教学资源的浪费由学校完全承担,这样中职学校就会积极地采取措施,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做出修正和取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办出了自己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能够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报考学生多了,中职院校的经济实力增强,这样就使得院校有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构成,淘汰落伍的专业,发展热门的专业。这样既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学校有了自主权,它可以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及时地调整自己。中职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位老师的切身利益,学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把各项任务和指标分解到教研室,再分解到每位教职员工。特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人才方案的制定等,都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中职院校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建设,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从而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在结合学院发展的规划的同时,帮助每位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充分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在于它一代一代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中职学院的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教师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大力发展产学研之路,积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学校建立自己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一项工作都会具体到一个人,各种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中职学校不再管理松散,人浮于事。学校还为老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增加老师的自身利益,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位老师息息相关,学校的发展与老师的发展密不可分。
中职学校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 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实训课程体系
(1)企业文化进校园
结合企业的特点,建立与企业相联系的实训课堂,将企业中的各种称谓带进学校实训课堂中,如:经理、主任、班长、骨干等,并在课堂中建立各种企业所特有的管理模式,如:划卡、危险警示标、交接班记录等,让整个实训课堂充满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感受企业的特点,让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中的文化氛围。
(2)中职教师在企业化的实训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要认清自己所从事职业应承担的重大使命和社会意义,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热爱,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意志,在压力与挫折面前能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教师应该是以教学为荣,以有助于学生学业的养成为荣,有助于推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为荣。成就学生,而不是成就自己,是教师存在的真正理由。职业教师如果思想上有了这样的高度,就能用轻松的心态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看世界,那么,教师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时,对教师来说,每一天都会像节日那么欢乐, 每一个学生都会像自己的孩子那样可爱,每一个同事都像亲人一样亲切。在快乐中工作,自然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教师在实训课堂应该以企业的制度为标准,仿照企业建立自己的制度,让学生在健全的制度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尽快地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企业人。
2 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践
(1)组建班级企业化领导班子模式
在实行班级企业化的时候,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出自己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借鉴的方法是:班主任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掌管企业的大事。接下来就是总经理,这个职位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发展,处理企业中的问题。总经理产生后,就应该由总经理自己任命相关的人员出任副总经理、生产主任等,组成班子。然后以宿舍为单位,作为企业中的班组,各宿舍的宿舍长就是班组的组长,其余的学生就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这样一个完整的企业就算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企业还要进入发展的正轨上来,各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出现问题后,上一级的领导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惩处,不能胜任的还要重新进行竞聘上岗。
(2)建立虚拟的工资制度
在班级企业中也要实行工资制度,这样让学生更体验到真实的企业是如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挣钱的不易。基本上每位员工的工资都是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奖金和实践收入组成。前三项是一种虚拟性的货币,而第四项是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实习等创造的实际收入,两者组合就成为了员工的所有工资。前三项通过领导对员工日常的工作情况,如:学习、考试、行为等给予打分,而第四项就需要员工自己积极地通过社会实践去获得。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不仅要加强文化学习,而且还要努力参与社会实践。
(3)优秀员工取代三好学生
一个企业当然要评选出自己的优秀员工,而且有自己的评选办法,只不过在班级企业中的评选方法有所不同。它是以平时的学习、行为为依据,加上社会实践的成绩,就组成了评选的根据。评选过程领导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总之,学校的发展只有与时俱进,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变当前中职学校管理松散、人浮于事的现状,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