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角度对金属表面图像边缘的影响分析

来源 :应用光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956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机器视觉的图像处理中影响图像优劣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源照射角度是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得到更好的图像数据,对视觉系统中光源照射最佳角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单一变量法,只改变光源照射角度,通过理论计算、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得到了最佳的光源照射角度。结合Sobel算法检验在最佳角度下和其他角度下的图像边缘质量,结果表明在光照角度为57.17°的倾角下图像光照数据和边缘图像表现最好。该实验结果对更深层次的图像处理和图像采集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油田公司地震勘探的主战场,其复杂多变的近地表条件给地震勘探带了很大困难。建立精确的近地表模型,掌握近地表結构变化规律,对地震勘探3大环节(采集、处理、解释)的研究至关重要。在分析DEM数字高程数据特征基础上,研发DEM数字高程校正方法,实现与实测地表高程的无缝拼接,填补了没有实测高程区域的空缺,为精确建立近地表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校正后的DEM数字高程建立盆
InGaAs光电探测器是近红外波段重要的光探测器件之一,具有高量子效率、低暗电流、宽带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测量、光通信及遥感等领域中。基于超连续白光激光器与双单色仪的光谱比较装置,利用标准InGaAs陷阱探测器对平面InGaAs探测器在900 nm~1600 nm波段进行了相对光谱响应度的定标,并与利用钨灯作为光源的响应度定标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光源条件下,光谱响应度在900 nm~1600 nm波段最大相对差值小于0.2%,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超连续光源的测量重复性最大值小于0.06%,远小于使用
动态场景下的图像去模糊技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计算机视觉问题。模糊图像不仅影响主观感受,还会影响后续的智能化分析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残差编解码网络的动态场景图像去模糊方法。首先,编码阶段采用多个残差模块提取特征,加入空间注意力模块感知模糊的空间位置信息;其次,通过在网络中采用全局-局部残差连接策略融合多层卷积特征,减少信息丢失;最后,解码阶段生成具有清晰边缘结构的复原图像。实验结果显示,提出
折反射全景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平面对称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提出应用光焦度控制方程和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来初步确定系统结构初始参数,在此结构基础上,应用Zemax软件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得到了一款仅由1块偶次非球面反射镜和6块折射透镜组成的折反射全景光学成像系统。该系统工作在可见光波段,全视场角范围为12°~178°,F数为3.5,其像差得到了较理想校正,调制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40 lp/mm处均大于0.37,成像性能较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同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公差分析。
摘 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及重新处理的二维和三维剖面等资料,对南缘主要复式背斜开展构造解释。将南缘复式背斜类型进行划分,对复式背斜下部成藏组合成藏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认识如下:①准噶尔盆地南缘复式背斜可划分为继承型、走滑型、反转型、三重叠置型和隐伏型;②继承型复式圈闭发育于构造位移较小的第二排(高泉背斜)及第三排背斜带(呼图壁背斜)中;走滑型发育于天山挤压冲断和准噶尔盆
以SRCNN(super-resolu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为代表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通常都有很高的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和SSIM(structural similarity)值,但其在视觉感知上并不令人满意,而以SRGAN为代表的拥有高感知质量的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