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刻纸传承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坛刻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难以传承的现状。现如今,数字媒体艺术蓬勃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金坛刻纸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主要阐述金坛刻纸传承现状及数字媒体艺术概况,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保护和宣传金坛刻纸中的优势,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坛刻纸传承和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金坛刻纸;数字媒体艺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近年来金坛刻纸的群众基础正在消失,传承人数量很少且年龄较大,保护和传承金坛刻纸刻不容缓。网络媒体是当代民众高度参与的信息接收和表达平台,数字媒体艺术依托网络为信息载体,具有形式的多样性、艺术的技术性和交流的双向性等特点,合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使金坛刻纸更加现代化,有利于引导民众发现和感受艺术作品,激发民众的保护意识。
  1 金坛刻纸发展概况
  金坛位于江苏省西南方,是刻纸艺术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金坛刻纸主要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创作方法主要为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金坛刻纸具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整体线条之间互相连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装饰性,且蕴含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作为江浙地区剪纸艺术的典范,金坛刻纸线条工整细腻,人物生动传神。自隋唐以来,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经过代代相传,在金坛形成了刻纸传统。明末清初,金坛刻纸的发展达到鼎盛,喜笺、门笺、窗笺等艺术作品深入人心,全县拥有30余家刻纸作坊和店铺,营造了金坛传统的民间刻纸艺术氛围[1]。
  2 金坛刻纸传承现状
  时过境迁,掌握金坛刻纸艺术的人数不断减少,金坛刻纸渐渐地脱离了群众。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部门就对金坛刻纸做过走访调查,结果发现随着金坛刻纸越来越脱离百姓生活,逐渐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艺术品”,有很多民间刻纸艺术家因为卖不出刻纸导致生活困苦,而且几乎没有人向他们拜师学刻纸,使金坛刻纸的延续出现长时间断层[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金坛刻纸原本作为一种普遍的室内装饰品,没能适应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导致民众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少,恪守传统文化的金坛刻纸也因此失去了大量的民众基础。除了老一辈的艺术家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兆群等人还在坚守初心,金坛的年轻人很少学习金坛刻纸,这便令金坛刻纸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人学习,就无法传承;无法传承,就没有人能掌握[3]。
  3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艺术的表达平台不再局限于纸张、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综合了网络通信、数字设计软件、艺术设计等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大潮中成为中流砥柱,非常适合应用于金坛刻纸艺术作品的现代化创新[4]。
  3.1 形式具有多样性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数字影视、数字游戏、数字广告、计算机图形、虚拟现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应运而生,成为信息传播的强大手段。
  随着影视剪辑和特效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影视打破了传统的单线性观看顺序。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使影视图像更加真實,电脑特效通过改变影视动画的时间和空间也可强化观众的代入感[5]。
  数字游戏的制作涉及各种三维设计软件、交互处理技术、造型设计艺术等,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动感、音效、色彩等方面。
  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产生了新的视觉效果,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引发受众的关注,提高传播效果,实现广告效能的最大化[6]。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集数字媒体艺术与智能终端设备于一体的先进仿真技术。基于人的视听感官和心理活动,计算机能够产生相应的三维图像和立体音效使体验者能够全神贯注地融入虚拟环境。
  3.2 艺术具有技术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时代产物,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虚拟性、交互性、普适性3个方面[7]。
  虚拟性指结合艺术设计学、心理学等学科,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如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三维建模软件等,对场景和人物进行设计和构建以达到逼近现实的效果。
  交互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用户之间的自由沟通和用户与平台的沟通,例如图书馆中的数字化查阅机器可以通过人性化的操作指导页面给借阅者提供帮助,而借阅者也可通过该机器向开发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普适性在于数字媒体艺术由精英掌握向民众普及过渡,绘图设计软件的操作通俗易懂利于学习,例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简称PS)早已成为一款大众化的软件。
  3.3 交流具有双向性
  交流具有双向性是数字媒体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双向交流不仅增强了用户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互动,还可以让用户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例如,新媒体艺术家佐梅雷尔的《生命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对艺术创作要素进行不同的选择,最后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虚拟空间的输入输出设备,现实空间的传感器、人工智能、媒体平台等都具备信息的双向传播能力[8]。
  4 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坛刻纸中的应用策略
  金坛刻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悠远美丽的民间文化。数字媒体艺术与金坛刻纸的交融,不仅有利于金坛刻纸的弘扬和传承,更能起到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的作用。
  4.1 利用形式的多样性重构艺术形象,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4.1.1 赋予生活功能
  金坛刻纸难以传承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从民间艺术走向了脱离群众的“纯艺术品”。运用数字设计软件,可以将金坛刻纸再次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门窗装饰、礼盒包装和数码产品造型等[9];还可以制造艺术商品,如儿童的拼图玩具、成人的临摹刻具等。相关产品投放市场后,民众在购买使用的过程中就带动了金坛刻纸的传播。当金坛刻纸的形象融入人们的生活,公众基础得以重新建立并得到巩固,人们的群众保护意识便会有所提高,这是弘扬和传承金坛刻纸的必要条件[10]。   4.1.2 融入现代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与电脑科技相结合形成了诸如影视动画、数字游戏、VR场景等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视频剪辑技术,可使观众对金坛刻纸的制作工序、文化内涵等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软件,通过电脑建立古代金坛的数字模型重现历史场景,可以模拟金坛刻纸的起源、盛行和逐渐衰弱的过程,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激发用户的保护意识;将金坛刻纸融入数字游戏,通过游戏和金坛刻纸亲密接触,使玩家对金坛刻纸的文化内涵产生认同感[11]。
  4.1.3 创新艺术内容
  传统的金坛刻纸一般是以农民生活为题材,内容的老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坛刻纸艺术作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急需改变创作策略,在保留一部分经典刻纸作品的同时融入科幻、城市、时事政治等现代元素。结合现代数字绘图技术增强艺术作品的精细程度并产生视觉冲击,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12]。
  4.2 利用艺术的技术性建立数字化信息库,避免艺术作品的流失
  4.2.1 数据采集
  使用现代摄影摄像设备,对金坛刻纸的使用工具、制作流程、优秀作品、人物事迹等进行数字信息记录,再结合现有资料,对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编排,形成金坛刻纸的信息网络。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现代留存的艺术作品、相关文献进行查阅,还应该实地考察并走访调研,因为有些作品和资料由于艺术家个人心意或者受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没能公开,而现代社会应该去接纳它们。保护和弘扬金坛刻纸,就必须正视金坛刻纸的历史,必须将金坛刻纸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13]。
  4.2.2 数字处理
  数字处理可分为图片化处理、视频化处理和数据化处理3个方法。所谓图片处理,即通过平面扫描设备将艺术作品制成高清晰度的数字图片并对图片效果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更加真实、生动。对于图片信息的分类,可以根据画面中空隙的密集度和形状的不规则度进行区分,而这就需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加以计算。数据化处理则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标记,建立检索机制,方便快速寻找目标作品,而这种信息要包含创作者、创作时间、创作灵感等详细内容[14]。
  通过数据采集和数字处理,将金坛刻纸艺术作品信息化,便于开设于专题网站和建造数字化博物馆。访客可以在观赏优秀刻纸作品的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技术以创作者的临时身份在特定设备上进行创作,通过实时感应和触控技术,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即可选择纸张大小、颜色,以手指代替刻刀完成自己的作品。访客在观赏、创作的同时会加深对金坛刻纸艺术的理解,激发传播和保护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金坛刻纸重新焕发活力,适应当代社会发展。
  4.3 利用交流的双向性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为人们线上交流提供了平台,现代人适应并逐渐依赖于这些平台来收集资料和进行互动交流,因此搭建金坛刻纸网络平台就显得合情合理且至关重要。
  4.3.1 创建作品交流网站
  与数据库唯一且专用的性质不同的是,交流网站面向大众,可以创建多个网站,并赋予各个网站不同的用途,如名家作品收录、爱好者交流站、艺术教学站等等。人们通过网站,不仅可以浏览其他人的艺术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供他人赏阅,从而激发创作欲望,提高欣赏水平,加强对金坛刻纸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举办比赛活动、对网站进行运营和推广可以使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金坛刻纸并动手创作,这不仅了扩大了群众基础,能促进金坛刻纸的传播,还为其延续制造了条件[15]。
  4.3.2 开发相关手机应用软件和微信公众号
  智能手机便于携带且功能强大,具有极高的普及率。可以开发一款集欣赏、创作、交流、下载于一身的应用,利用绘图设计软件使应用页面简洁美观,以此扩大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同时方便创作者随时随地上传作品并进行交流。开通金坛刻纸微信公众号,能够及时向关注者发送最新消息,持续吸引人们的关注,避免可能出现的“三分钟热度”现象。可以采用交互式广告如支付宝的“集五福”、抖音的“抖音小助手”等,设计成通过收集不同的刻纸来获得奖励,或者将金坛刻纸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投放。相比传统广告,交互设计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操作反复接收广告信息,引导用户主动参与和转发,大大提高宣传效率。
  5 结语
  金坛刻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人类文化的绚丽分支。它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保护和传承金坛刻纸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为金坛刻纸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将数字影视、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与金坛刻纸相结合,赋予金坛刻纸现代化内涵,必将对金坛刻纸起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 贝玉芳.艺坛一绝:金坛刻纸[J].创意设计源,2016(04):31-35.
  [2] 李益敏.金壇刻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研究[J].名作欣赏,2018(32):96-98.
  [3] 张海怡,蒋晖.论南京非遗剪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41-42+45.
  [4] 赵越,张宁.论数字媒体视野下的非遗传承人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4-5.
  [5] 殷梓程.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9(30):109.
  [6] 魏骥原.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2020(07):72-73.
  [7] 何方.关于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分析[J].设计,2017(15):48-49.
  [8] 宋佳莉,黄秀英,包婷.走进生活——论荣昌夏布的现代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019(21):70-71.
  [9] 杜玉霞,梁晶.论苏州园林花窗艺术在民宿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15):89-90.
  [10] 吴歆悦,李雪艳.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20(9):39-40+43.
  [11] 苗梅花,纪园园.“非遗”视角下的陶瓷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2):139-140.
  [12] 徐艳铃,王颖.唐代扬州铜镜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69-70.
  [13] 赵其烨,王锐涵.南京脸谱与剪纸技艺文化探究及其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8):43-44.
  [14] 臧钰婕,余昌.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应用研究——以白族扎染为例[J].名作欣赏,2017(33):90-91.
  [15] 高虹.金坛刻纸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的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01):54-57.
  作者简介:曹越(1999—),男,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陈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然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我国中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政府供给能力出现严重不足。在这种背景之下,社区志愿服务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供给方式,弥补了
地方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础环节,加快地方治理法治化进程,将促进国家治理秩序的有序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梳理研究地方法治建设理论,立足我国国情和地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每个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他们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会听课,课后不复习巩固。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本文主要从学
近年来,在“十八大”反腐方针的号召和指导下,党和国家对官员的腐败行为保持着高度打压的态势,但是,县级政府腐败问题频发对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预防并遏制县级政
本文在对职业倦怠和自我和谐的概念、测量方法及警察职业倦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警察职业倦怠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以347名福州地区警察为被试,采用Maslach
近年来,在习近平“打虎拍蝇”反腐败方针的号召和指示下,中纪委对官员权色交易腐败行为保持着高压打击态势,但是由于官员权色交易腐败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的非物质性、深度的隐蔽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福建省卫生人力现状,科学预测发展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将卫生资源整合成卫生系统的救治能力,扣除最低民用需求量,初步得出卫生动员潜力,并预测卫生动员潜力发展趋势,为国防卫生动员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国防卫生动员的研究及实践,借鉴其中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好的做法,为我国国防卫生人力动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查阅、统计分析、救治能力分析、
高三学生有谈诗色变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不知如何鉴赏;二是不知怎样作答。老师在古诗鉴赏复习备考中也一直围绕这两点进行教学,在一轮中主要解决如何鉴赏,在二轮中主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