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油气形成聚集地质过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设计

来源 :中国地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的形成演化发生于地下上千米深的微米—纳米级的岩石孔隙空间中,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其时空跨度超过人们以往的经验认知范围,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地下油气形成聚集地质过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建立了地球—板块—盆地—圈闭—油气分子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级场景,涵盖烃源岩形成、油气生成、油气运聚及破坏三个教学环节共十一类场景,实现了地下油气从形成到成藏的全场景、全过程再现,实验完成后采用双重测评方案测评并实时反馈,教学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探索新型专业课教学方式对培养新时代工科本科生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工科专业素质为中心,以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本文针对传统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内容生硬和过程单调等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通过“材料物理专业导论课”课程教学,提出利用主题导向式体验探索良性互动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让工科专业本科生逐步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精良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本文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导入环节,以“土地资源学”课堂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导入的设计
由于高职“古生物地史学”课程内容抽象繁多,且学生对史前生物有着一定的思考和质疑,因此,本文通过打造“科普直播达人”任务驱动,采用“比较学习法”使学生对古生物化石激欲望、会观察、能鉴定、悉反演、重保护,且在教学过程中将“猜猜我从哪来”游戏贯穿于全过程,游学交互,让学生掌握化石基本形态和构造特征,塑造学生的地质科学思维和质疑批判精神,并借助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化石知识的科普宣传,鼓励公民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承优秀地质精神,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让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地质人”精神成为学生的思想和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地质学专业有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包含大量的实习课程,因此在地质学基础实验室开展课程思政基地建设有广阔的土壤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与矿物实验室为例,概括了地质学实验室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学实验室课程思政基地建设的四个有效路径,分别是实验室课堂思政建设、实验教师思政素养建设、实验室环境思政建设以及实验室思政文化交流,以期将地质学实习课与思政课在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上进行深度融合。
目前,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下大类招生。大一新生面临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和学习方式的调整,应该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夯实基础知识。因此,构建学习型班级,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大一新生班级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问题导向型小组学习为例,以大一新生学习型班级为研究对象,明确学习型班级构建的重要性和小组互助学习的理念;明确关键班委及组长的选择机制;介绍了小组学习内容及组织方式。本文旨在为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引导和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提供借鉴,所创建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上教学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论述了以QQ群为基础的智慧树与腾讯课堂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技术方面,在熟悉QQ群、智慧树平台和腾讯课堂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基于QQ群进行融合线上教学技术调研分析,并通过QQ群公告与智慧树平台发布课程预习任务;在线上教学实践方面,以QQ群为基础,充分利用智慧树平台优质共享课资源,基于智慧树平台见面课与腾讯课堂实现课堂环境再现,并通过智慧树平台与腾讯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在线上教学效果方面,基于智慧树平台作
实践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为了将实践教学、创新思维与立德树人相统一,做到知行合一,本文对油气地质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采取“三项结合、三轮驱动、三措并举”的“三三三”模式,通过开展混合教学,拓展能力训练,推进课程思政,建立健全了“素质养成、能力创新、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油气地质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专业特色、体现油气地质类人才成长特点的育人之路。
在全国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本文以高校地理学课程思政工作实践为基础,梳理了课程思政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组织保障-核心团队-评价体系”的课程思政组织模式,和“围绕地理学家,讲故事”“服务国家发展,讲政策”“重视实验教学,讲操作”等六个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实现知识学习、实习实践和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近年来,虚拟地理环境的地学分析及地理实验辅助功能逐步得到了重视,虚拟地理环境实践教学成为提高地理学相关专业大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虚拟地理环境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虚拟地理环境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维结构"的教学方法:一是涵盖地理学复杂系统及子领域的教学内容,二是立足自身以研促教、立足成果重现创新、立足全网资源共享的多样化教学环节,三是独立实践与小组合作相
本文以地质类专业放射性勘探方法的野外实践教学为案例,根据专业现有矛盾、实践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该方法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制定思政教育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以身示范感染学生,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元素,让“政能量”入脑入心,进而构建“知识+能力+德育”的教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