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地方戏演员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好诗好书法,此已广为人知。然而毛泽东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听戏。他对京戏尤为爱好,对地方戏也很感兴趣。每到一地总会听上几出戏。他看过的地方戏难计其数,但他与地方戏演员的接触交往,笔者倒作过一些访谈和了解。作为一国领袖对地方戏的热爱和关心,对推动地方戏的繁荣和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对黄梅戏演员严凤英讲:注意劳逸结合
  严凤英是中国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所主演的《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等戏,早已被搬上银幕;她在这些戏中所塑造的各种艺术形象,早已活在人们的心中永不褪色。正是由于她的杰出的艺术才华,得到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许多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也曾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
  1958年4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会议期间安排了文娱晚会,严凤英所在的黄梅戏剧团也应邀前往为中央领导人演出。4月6日、7日晚上,毛泽东连看了两场黄梅戏,并对严凤英等人的精彩演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认为黄梅戏很有特色,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健康的思想内容。他看了严凤英主演的《打金枝》后说:“这个皇帝手段高明,能团结功臣,不偏听偏信。公主小汇报的一些逆耳之言,他置若罔闻。相反,他在严格管教自己的子女这一点上,好多共产党人都做不到。”看了严凤英主演的《金钗记》中的一折《春香闹学》后,又对旁边的人说:“卑贱者最聪敏。”
  这年9月17日,毛泽东与张治中一起视察合肥。在参观安徽省博物馆后的当晚,他又一次看了严凤英的演出。演出结束后还亲切地接见了她。他一边与严凤英握手一边说:“今年4月间,我们在武汉见过面。”严凤英很激动,又由于毛泽东说的湖南话, “间”字的发音酷似“干”字,所以她一时没听懂,只愣愣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没听懂,于是又说了一遍:“4月间。”可她还是没听懂,急得满面通红。毛泽东见她着急,便伸出四个指头,又耐心地慢慢说道:“今年4——月——间!”她这一下总算领悟了毛泽东的意思,连忙说:“4月间。对,今年4月间我们在武汉为主席演出过!”
  毛泽东见她听懂了,便微笑起来;接着又问:“你们一年能演多少场?”严凤英想了一下,说:“一天也不休息,年节都不过,我们也要迈开大跃进的步伐,一年演三百多场!”
  当她离开毛泽东身边,其他演员立刻围上来关心地问道:“毛主席和你谈了些什么?”她便把一年演三百多场的原话告诉了大家。大家一听急了:“你怎么忘了?我们剧团现在分成两个队,每天一场,一年就是六七百场!你快去向主席改正!”她一听,便又急急忙忙跑到毛泽东的面前,说:“主席,我错了!”
  毛泽东笑笑,感到很奇怪: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便错了?就问道:“什么错了?”“刚才我紧张,把我们剧团分队的事忘了。”严凤英解释说:“我们现在分成两个队,一个队一年可以演三百多场,两个队一年可以演六七百场!”
  毛泽东一听笑了,便特意关照道:“演这么多?要注意劳逸结合啊!”
  1960年,严凤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在“文革”中她却遭到批斗毒打,被戴上“黑线人物”“黑干将”“反江青分子”等十几顶帽子。她不堪忍受凌辱折磨,于1968年4月8日含恨自杀,年仅38岁。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到平反昭雪。
  给粤剧演员红线女题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红线女本姓邝,是我国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唱腔优美动听,蜚声海内外。其在粤剧中的领衔地位,犹如常香玉在豫剧、严凤英在黄梅戏、丁果仙在晋剧、新凤霞在评剧中的地位一样,都是地方戏中的一流演员,为中国的戏曲舞台增色不少。由于毛泽东在建国以后也时常去广州视察工作,又喜听戏,所以有时来广州,有关部门就安排红线女为毛泽东唱粤剧。而红线女也因此而与毛泽东有所接触。
  1957年,毛泽东有一次在广州视察工作时,接见了红线女,并对她说:“要做一个劳动人民的演员,要多下去,闻闻泥土气息,要一辈子为工农兵服务。”
  毛泽东的这番话,给红线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直到毛泽东去世,她仍铭记在心。
  过了一年,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汉的武昌召开。按照惯例,在会议期间,总要为中央首长举行一些文艺晚会或文艺演出。由于红线女的粤剧唱得非常美妙动听,毛泽东很感兴趣,所以红线女又被邀请来武昌演出。
  红线女随粤剧团从广州来到武昌,当即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演唱。毛泽东未必听得懂粤剧,但由于红线女的演唱高亢甜美,韵味深长,他还是全神贯注地听了她的演唱,并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以后,毛泽东等中央首长还特意登上戏台,与演员们握手,以示祝贺。红线女那时不过30多岁,她早就知道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相当高超,便趁與毛泽东握手的机会,壮着胆子向他提出:“毛主席,写几个字给我,我希望。”
  毛泽东一时没想到她会提这一要求,便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应允了。
  当天晚上,毛泽东回到自己的寓所,便提起毛笔,书写了鲁迅的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然后,就吩咐工作人员送给红线女。
  第二天,当工作人员将毛泽东的这幅书法作品交给红线女时,她真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这么快就满足了她的要求。
  在“文革”中,红线女受到严厉的批斗和残酷的迫害,身心受到创伤。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她才在舞台上重新亮相。近年来因年老体迈,基本封唱。
  为越剧演员范瑞娟“打抱不平”
  范瑞娟是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嵊县人,生于1924年。她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中扮演的梁山伯这一艺术形象,在观众中享有盛誉。该剧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和华东地区的戏曲汇演中,均获演出一等奖,1953年又被拍摄为彩色电影,获文化部金质奖。此外,她还主演过《西厢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多种优秀剧目。由于她名声大,所以与毛泽东有过几次接触。   1950年夏,范瑞娟等有幸到怀仁堂去演《梁祝哀史》。
  演出开始了。在演“思祝”一场戏前是休息,这时后台有人对范瑞娟说:“我看到毛主席了,他老人家坐在第五排中间。”范瑞娟也想看毛主席,嘴上却说:“大家讲好了,不可往台下看嘛!”
  休息完毕,音乐声重又响起,范瑞娟上台演“思祝”。这时戏台上就她一人,她清清楚楚地看见毛泽东坐在前排中间,身穿白衬衫,敞着衣领,兴致勃勃地看她演出。当演到梁山伯掐指猜算祝英台临别时留下的哑谜,左算右算也算不出时,毛泽东不禁哈哈大笑,用手指着范瑞娟所演的梁山伯说:“看你傻乎乎的,等把日子算出来,祝英台早已经嫁出去了。”此话一出,引得旁边的人都笑起来了。
  演出结束,毛泽东等站起来鼓掌。毛泽东还摇动着手臂,向正在谢幕的范瑞娟等人致意。范瑞娟目送着毛泽东退席,直到他的身影消失。范瑞娟等回到后台,负责接待工作的中央办公厅的钟灵来对他们说:“演出很成功,毛主席看了戏很高兴,他要我转告你们,希望以后你们再来,他再看你们演出。”说完以后,他还代表毛泽东请范瑞娟等全体演员到瀛台去吃夜宵。
  第二天,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秘书打电话给范瑞娟说:“你们在怀仁堂演出,毛主席说要谢谢你们,要送给你们礼物,你们有什么要求呀?”范瑞娟答道:“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看了我们的演出,是对我们全团的极大鼓舞,这比什么礼物都宝贵。”“沈部长要执行毛主席的意思,送给你们剧团回上海的火车费用。”范瑞娟等人的“东山越剧社”那时还是民间职业剧团,一切经费完全自理,但她还是说:“不要,如果一定要送的话,别的都不要,只要送给我们每人一个纪念章好了,让我们永远牢记这次难忘的演出。”
  1951年10月,范瑞娟等应政务院的邀请,再次赴京演出。10月7日晚上7点半光景,他们正在怀仁堂化装室化装,忽然剧场里传来暴风雨般的掌声,原来是毛泽东来看戏了。这意外的情况使他们特别激动,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完后,全体演员排列在台上挥动手臂,一个劲地高呼“毛主席万岁!”而毛泽东此时则走向台前,招手向范瑞娟等致意。
  毛泽东本来多看京剧,越剧看得很少,但通过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对越剧也引发了一些兴趣,所以在10月15日晚上,他又到怀仁堂来看范瑞娟等人演出的《宝莲灯》一戏。范瑞娟在戏中先演刘彦昌,后演沉香。演出结束后,范瑞娟等又一次排列在台上向毛泽东致敬,而毛泽东则又一次走到台前向他们招手致意。
  10月21日,范瑞娟作为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特邀代表出席会议。有一次她正与评剧演员小白玉霜、天津的河北梆子演员韩俊卿在一起,毛泽东走过来了。她有点紧张,想走开,小白玉霜一把拉住她,说:“干吗这么紧张?”
  这时,毛泽东发觉范瑞娟像是演越剧梁山伯的演员,便亲切地问她:“你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吧?”范瑞娟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毛泽东知道她有点紧张,便亲切地对她说:“你去年的演出我看过,今年又看过。”范瑞娟连忙说:“请主席多提意见。”
  毛泽东鼓励道:“你今年比去年演得好。”
  1952年,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范瑞娟参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两个剧目的演出。就在这次大会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了一等奖。周恩来在看了越剧《白蛇传》之后,向中共中央推荐了此剧,认为可以作为招待国宾剧目,并说:越剧《白蛇传》招待贵宾是不会坍台的。
  大约也就在这时,蒙古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泽登巴尔来华访问。毛泽东就陪他看了由范瑞娟主演的越剧《白蛇传》,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1957年初,中国新闻社约范瑞娟写一篇文章,准备刊登在香港的《大公报》上;让她谈谈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想通过她的切身体会,向港澳和海外读者介绍戏曲演员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她如约写了《新中国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幸福家庭》。
  香港《大公报》接到她的文章,发表时考虑到读者对象不同于国内,便将她的文章题目改为《我的丈夫,我的蜜月》予以发表。上海《解放日报》觉得此文不错,便在同年3月24日予以转载。
  一转载惹出事端来了。尽管许多读者读了此文表示赞赏,但内地此时正值反右派斗争前夕,“左”的思想十分盛行,有些人就提出批评,认为《解放日报》是党报,不宜刊登这样生活化的文章,应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还有个别人则上纲上线扣上大帽子。其实,范瑞娟本是应《大公报》所写,《解放日报》转载是报社的事,与她应该是丝毫不相干的,但因有些人这样一搞,却使范瑞娟有理说不清,思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就在此时,刚到上海的毛泽东听说了这场风波。他立刻为她抱不平,说:“我的丈夫就是我的丈夫,这是无可非议的。”并说:“上海人口几百万,几百封信是少数嘛。报上也总不能天天都是上甘岭,讲讲丈夫、蜜月也可以嘛!”
  由于毛泽东表了态,范瑞娟夫妇的压力迅速得以解脱,《解放日报》社也由此摆脱了类似的指责。可她对被解脱压力的原因当时并不知道,是过了很久才知道原来是毛泽东为她讲了话,所以她在这件事上一直很感激毛泽东。
  赞赏常香玉主演的豫剧《破洪州》
  常香玉是我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生于1923年。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戏曲学校校长等职。
  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毛泽东在这年冬天开了一个郑州会议,建议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必须阅读两本政治经济学的书。期间,常香玉被请来为毛泽东等领导人献演豫剧《破洪州》。她主演戏中的穆桂英,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過了几个月,已是1959年的春天,北京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照例要安排一些文艺节目演出。这时,毛泽东忽然想起前不久常香玉演的戏,感到可以调到北京来演出,于是,他就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云:   总理:
  我在郑州看过一次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如你同意,请处理。
  《破洪州》剧本仍有缺点,待后可商量修改。
  毛泽东
  四月二十四日
  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信,随即指示调河南豫剧院的有关演员来京演出。常香玉仍演主角穆桂英。他们的精彩演出,又一次赢得了满堂掌声。
  《破洪州》中穆桂英有两句唱词:“先有公,后有私;先有国,后有家。”当常香玉唱到这儿,毛泽东竟站起身来,带头鼓掌。
  常香玉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开会时有机会见到毛泽东,并聆听他的讲话。
  鼓励湘剧演员彭俐侬:把艺术传给年轻人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毛泽东因开会,或视察工作,常路过或特地到长沙。在长沙,除了会见一些亲朋好友,了解人民生活情况,也喜欢听听湘剧。除认识了湘剧演员左大玢以外,也认识了左大玢的师傅、著名女湘剧演员彭俐侬。
  1958年,彭俐侬主演湘剧弹腔《打雁回窑》。散戏以后,省委书记周小舟把她领到毛泽东那儿。毛泽东心情不错,看看她,笑呵呵地说:“认得认得,刚才还看了你的戏嘛。你扮演的柳迎春,演得很好嘛。”
  “谢谢主席!”彭俐侬欣喜万分,又接着说:“还是请主席批评指正。”
  毛泽东听了,便让她坐下,然后就向她分析起剧情来:“你看这出戏莫让薛仁贵射死他的崽,要得啵?”彭俐侬无准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要是不射死他的崽,你们‘两公婆’就不好扯皮,没得戏哒,是吧?”
  毛泽东这种询问中带商讨的亲切口气及随和态度,使彭俐侬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于是就向毛泽东讲述了这个戏的来历。
  “那是野史。”毛泽东听后挥手一笑,然后说:“正史上是有个薛仁贵,是唐朝的一员大将,他没有射死过自己的崽,也没有一个叫薛丁山的儿子,他的独生子叫薛讷。”
  彭俐侬听了觉得很新鲜,长见识,急忙问:“那独生子薛讷是哪个字,怎样写?”
  毛泽东便在手掌上写出“薛讷”二字,然后拿给她看。彭俐侬总算明白了。
  以后,毛泽东又多次观看湖南省湘剧团的演出,彭俐侬因精于湘剧,也担任了业务团的副团长,多次见到过毛泽东。会面次数一多,毛泽东就知道彭俐侬还是左大玢的师傅,便高兴地对她鼓励道:“今后要多培养青年演员,把艺术传给年轻人。”
  有了毛泽东的这番勉励,彭俐侬深受鼓舞。从此,她对湘剧艺术更是刻苦钻研,努力提高,精益求精。不但如此,她还把自己積累的演戏技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青年演员,为培养新一代的湘剧演员,付出了很多心血。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同时在企业的管理中也是一种竞争力,因此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主要作用,并且找出应用企业的方法,从而促进企业在使企业可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且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影响;
忠诚于党的青年rn史来贺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刘庄,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带有女性化的小名“张妮”.这大概是出于穷人家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养活的缘故吧.
DT时代即将到来rn近来,马云的“中国正迎来从IT(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时代到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的变革”观点引发热议.现实中,IT的核心是计算机,而
期刊
服装小作坊无法维持经营,老板黄某扔下“烂摊子”,自己跑去工地打工;61名员工工资没拿到,老板王某却截留公司财产400多万元到自己账户……2014年春节前后,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
在这种场合,闭幕式的发言者们通常都会谈论,我们所有的与会者享受了一场多么美妙的知识盛宴。假若如此,我们就大大地低估了事实真相,这从过去两天会议讨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而真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结束肉体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百年之后,这些财富作为遗产如何处理越来越成为老年人需要重视、关注的问题.rn如何让遗产按照被
期刊
在我国,减刑与假释并存且相互独立。减刑、假释各有利弊,但利弊归属不同。减刑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却不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假释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却不利于执行机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完全执行TRIPS协议.根据我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可以直接在国内发生效力;当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条约.因此,TRIP
读完再版刘忠将军的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闽西到京西,岂止是一段地理的跨越,那是一段时空的穿梭,心灵的腾飞,理想的升华,血染的征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