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为先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现在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错误和过时已经制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通过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H319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政府间的交流,民间的合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艺术、贸易等方方面面数不胜数,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世界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更需要世界的接纳与欢迎。然而在对外交流中,我们跨越民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这些交流凸显了很多我们以往外语运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又直接折射到我们的外语教学。传统的语言教学片面强调了语言的运用,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习得,因而严重制约了人们跨越文化交际的需求。
  文化决定语言,文化孕育语言。交际离不开语言,交际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交际则是文化通过语言的外化。在我们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并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互相转换,更是依赖于彼此文化的互容。语言的习得过程也必然是一个文化获得和感悟的过程。由于客观语言环境及母语等众多因素干扰,我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错觉,将他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割裂开,只是一味追求语言的习得而忽略文化的感悟,抑或是将语言的习得放在首位,将文化的获取放在补充。这样一来在外语教学上就造成了错位培养,致使大量外语学习者重点学习语言而忽略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障碍。基于此,我们清晰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在方法上探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绝对主体。许多教师仍以应试为目标,注重为学生讲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在考试考核中提高学习成绩,教学最大的成绩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随着教学的改革,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出正确的调整,然而多数教师为了寻求良好的成绩和教学效果而坚持语言讲授和语言运用的答题技巧。这些老师即使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片面的认为交际能力培养不过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学中讲授完语言知识补充一点文化知识点让学生作为业余爱好自行记忆背诵。至于对于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就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体会不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自然而然就无法谈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基本是受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接受语言知识,而对老师不强行要求的文化知识点更是得过且过。学生知道学校考评要四六级成绩单,家长过问学习成绩要过级证书,未来就业单位考察也是先要四六级成绩单。这些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学生更加追求实际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答题技巧,对于英语文化的感悟习得十分反感,普遍认为学那些有啥用。在交际实践中经常出现语言交际的失误,更有甚者是文化冲突导致彼此摩擦造成交际失败。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譯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过程是认知主体积极主动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知识个体经验的合理化建构,而不是反映世界的真理;(3)知识的建构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他人协作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 (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建构主义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积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从而决定建构和创造知识意义。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可以概括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中心位置,营造情境、合理协作、协商会话和准确使用学习资源等,促进学生正确运作这些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应用于当前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对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借鉴诸多学者研究经验归纳如下:
  对于教师,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宣讲主体的位置转变为课堂引导者和基础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词汇的使用方法并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为学生剖析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宗教等隐含信息;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参与游戏或表演情景剧等文化感悟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加深对英国国家文化的理解。在文化的传播中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天然结合,既注重语言知识的教育,又加强了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英国国家文化相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并掌握彼此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能力。
  对于学生,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热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求知渴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化驾驭能力。在教师引导下营造的英语文化情景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和认知,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提高语言技能,提升文化品位。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开展交互式的协作会话,通过讨论、争辩、修正等提升自己的内在知识结构,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文红.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49-52.
  [3]司显柱,赵海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J].外语电算化教学,2013(5):70-74.
  作者简介:
  李照明,男,长春市人,硕士,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璐,女,沈阳市人,硕士,敦化市黑石乡人民政府职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谢合平)11月22日,湖北三大名果——晓曦红宜昌蜜桔出口贸易洽谈推介会在内蒙古满洲里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政府主办,晓曦红柑桔专业合
摘要: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认同问题、认同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正确认识影响认同问题的各种因素,不仅是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保持经济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而且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临各种复杂挑战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对巩固和增强这种认同度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同时,从血缘、宗教、地缘、发展程度、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条件建构。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影响因素  D63
该文以下论述就围绕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现状危害、内外诱因、治理措施几个方面具体展开.首先,论及会计信息的含义和作用.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公司、政府
摘 要:通过作者在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成效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改进措施。  关键词: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U472-4  我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急需大批既掌握一定汽车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汽车维护、保养、维修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传统教育由于采用理论课(在教室里)和实训课(在实训车间上)分别授课的模式,这样就使得
戴维?洛奇(1935—)作为享誉国际文坛的英国作家,其作品因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为人称道.洛奇的作品始终关注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困境,比如文学危机问题或者
近几年来中国的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30﹪左右.曾经一度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通信瓶颈”正高速发展,大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建设.通信业主要分为通信设备业和通
该论文试图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借鉴国内学者们对会计报表粉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找出企业管理层舞弊的成因,然后针对企业管理层舞弊的成因,借鉴已有的关
植物保护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本文结合植保专业的特点,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就植保专业实践的内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及实习的运作模式的改革作了介绍和
在实验基础上论证了ERF减振器数学模型和阻尼特性,并给出结构设计思想。对矿山机械应用电流变流体进行了初步探讨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the mathematic model and dampi
摘要:体育作为高职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改革进度不断深化,高职体育教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利于高职体育教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提高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G807.4  高职体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高职体育教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