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世界名片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福州市多措并举,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创新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4年福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常年居全省首位,金额高达731亿元,比去年增长4.7%。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0%以上,其中,水产品产值、产量、加工量、加工产值均居全省第一,蔬菜、禽蛋等农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福州市已成为全国主要渔业基地、远洋渔业基地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禽蛋、蔬菜、李果、橄榄和秀珍菇、白色金针菇生产基地。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也是另一大特色,设施农业面积达26.5万亩,休闲农场(农家乐)436家,其中闽侯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
  在农业品牌创建上,成效显著,2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200个省级以上品牌,福州市先后荣获“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等称号,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渔业周、渔博会活动,展会规模位居全国渔业专业展会第二位。“一区两园”建设稳步推进,福清市被批准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建设试点和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2011年福州市农民年人均收入过万元,2014年达14012元,比增11.2%,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通过推进自立增收、造福搬迁、整村推进三大帮扶工程,深入开展第五轮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十二五”期间减少农村贫困户9万人。2012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严格标准、严格督查、严厉处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完善,保洁制度基本健全,群众文明和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 2015年福州市启动实施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市县联合打造9个市级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示范村,各县(市)区另外打造2-5个县级示范村,突出家园元素,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使村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2014年4月29日,这是一个注定被世界茶业史所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不负众望,成功入选“全球重要文化遗产”。这是继2011年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发源地”、2012年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之后,福州茉莉花茶获得的又一项世界殊荣。作为福州的市花,“申遗”的成功让茉莉花茶成为了福州最鲜明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茶与城  共生共荣
  提到福州,首先想到就是茉莉花茶。冰心曾在她的文章《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茶》中写道:“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喝茶是福州人的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福州人家里做客,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客人泡茶,两人之间的交谈也自然从品茶开始。
  福州是中国东南大门上的一颗明珠,背山依江面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州成为我国古往今来高度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带了美丽的“舶来品”茉莉花。产自波斯的茉莉,虽无国色却有天香,与神奇的东方树叶——茶“结为伉俪”,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福州茉莉花茶。每年7月到9月,正是茶人繁忙的时节,在福州近郊的茉莉花田里,茶人们顶着烈日采摘茉莉,此时的花香溢满福州城镇、乡间,漫步在城市街头,阵阵茉莉清香在似有似无间传来,何等惬意。
  据介绍,为了推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蓬勃发展,打造福州“世界级的城市名片”,福州市于2010年和2014年先后出台了《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细则》、《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针对茉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问题,2009年以来,福州市对新植茉莉花生产基地给予财政补贴,保护茉莉花最适宜种植区域,并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11月,农业部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福州茉莉花茶成为首个同时获准核发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茶类。在世界茶文化交流互动中,福州茉莉花茶的独特魅力也得到了当今世界茶叶界的高度认可。在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已经达到23.26亿元,位列全国十强。
  茶因城兴,城因茶靓。事实证明,福州这方水土和文化滋养着福州茉莉花茶,创造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春天的味道”的茶业传奇;茉莉花茶也让福州成为西方人眼中“花与蜜的城市”。从福州茉莉花茶诞生之日起,茶与城,就在共生共荣的发展中相互成就着彼此,依赖着彼此。
  花与茶  芳韵天成
  福州茉莉花茶与茶文化系统是福州人在农业上的杰作之一,其独特品质的形成与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质的茉莉鲜花和精湛的窨制工艺密切相关,既有烘青绿茶的香高味爽,又有茉莉花的鲜灵浓郁花香,使茶味花香完美地融为一体。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茉莉花生态系统、茶树生态系统和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及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茶的原料为绿茶和茉莉鲜花,而福州恰好有适宜茉莉花与茶树生长的地理条件。福州地处中亚热带过渡带,虽为滨海沿江城市,但山地丘陵众多,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茉莉花、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闽侯县、长乐市、永泰县、连江县和福州市区,该分布区中部属于典型的河口海积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茉莉花与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结合福州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自山上至河流依次为“林—茶—林—城市—茉莉—河流”的垂直景观。在石质山丘上,就地取材,利用石料修葺石壁,用以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最终形成在山上为石埂梯田式茶园、山脚为森林的景观;在土质山丘中,直接被开发成梯田式茶园,梯田围绕山峰层层环绕向下延伸至海拔200米左右,再向下为森林,形成山顶部为梯田式茶园、山麓为森林的壮丽景观。在冲积而成的河流沿岸平原种植茉莉,每到春、夏、秋开花季节,万亩茉莉竞相开放,雪白如画,香飘全城。正所谓“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甚为壮观。   荔枝、龙眼和橄榄树与茉莉间作的景观也成为当地一大特色,由于荔枝、龙眼与橄榄树树干较高,遮蔽度较低,稀植对茉莉花生长影响较小,当地居民便实行了荔枝—茉莉、龙眼—茉莉、橄榄树—茉莉等间作种植,形成河流两岸果树与茉莉相间的景观。茉莉花和茶树成片集中种植,使区域的蒸腾作用加强,形成稳定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在空气温度、湿度、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等指标上,高度1.5米处茉莉花种植园均优于邻近无植被覆盖区域,茶园也明显优于邻近无植被覆盖区域。此外,茉莉和茶树叶也具有吸附烟尘与净化空气的功能。福州茉莉花和茶的这些种植技术蕴含着许多生态智慧,是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传统技艺  延续千年
  “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这句诗中透露了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和茶两种原料加工而成的,通过鲜花吐香、茶坯吸香,一吐一吸,使茶味与花香融合无间。
  据了解,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制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茉莉花茶属于绿茶再加工茶,是福州人民在传承中的创新成果,要经过茶坯处理、伺花、筛花、窨花、盖面、通花、复窨、起花、烘培、转窨、提花,反复多次后匀堆装箱等百道以上工序,这是茉莉花茶独特的制作技术,历经锤炼,百般加工,才能诞生这馥郁芬芳、茶韵长存的茉莉花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茉莉花茶制作过程里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窨茶”。窨,是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制作技术,是把福州茉莉花和茶叶结合,茶中有花香,见茶不见花。福州茉莉花茶采用烘青绿茶作茶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花蕾和其拌拼窨制而成,窨制就是让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工作人员特意强调,花茶的窨制是很有讲究的,有四到九个窨次,每一窨次的每一道工序对水分、温度、时间都有精确的要求,稍有误差便难以窨制出高品质的茉莉花茶。
  在福州鼎寿茶叶的制茶坊,记者远远就闻到了一股茉莉花的清香,推门进入制茶坊后,迎面扑来的除了花香,还有一阵阵的热浪,原来是刚刚运来的茉莉花正在“散热”。工作人员介绍,茉莉花采用的是伏天、晴天、下午采收的含苞欲放的花蕾,不能用雨天、露水天的花。鼎寿茶业的制茶大师一边指挥工人一边向我们介绍:“鲜花在运送过程中由于装压,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必须迅速摊凉,使其散热降温,恢复生机,花也要有一定的温度,37度最适合它开放”,为了让整批茉莉花最大程度盛开放香,必须反复堆花和摊花。等到鲜花开放率达到80%左右时,还要进行筛花,这一系列过程就叫做“伺花”。当茉莉花吐着香气开放时,制茶坊里便开始忙着晒花。紧接着,就要进行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即茶花拼合,也叫做窨花。窨花是将鲜花与事先准备好的绿茶放在一起,让鲜花吐香,茶叶吸香的过程。茉莉花茶制作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加工生产过程超过一个月。
  古人认为,好茶配好花,三月茶配八月花,四月茶配七月花,五月茶配六月花。因此,早春三月份的绿茶,要到八九月份,伏天茉莉花才开始生产,半年时间才能成品。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一直完好地传承下来。2014年8月,“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香茉莉福州茶,茉莉的淡雅清香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福州人将茉莉花茶与茶文化系统视为珍宝,它的精髓在于对成本、工艺、贸易等方面的全面精细控制,是古人千年经验与教训的积累,他们做到了通过农业养活老小、创造利润的同时,维系了自然环境的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其他文献
近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推行大豆与玉米轮作,强化大豆政策扶持。  《意见》称,要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轻言放弃大豆,保持国内一定规模的大豆生产是必要的。要保持大豆生产稳定发展,推行大豆与玉米轮作倒茬。  《意见》认为,促进大豆生产发展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的需要。当前,农业主要矛
期刊
今年北京的春天来得比往年都早,春天很多花都开了,像白玉兰花、日本樱花、贴梗海棠,蔷薇科的桃花、梨花、樱桃花、丁香花等等,百花竞相开放,我们除了可以尽情地赏花,闻花。你知道吗,有很多花,我们还可以食用呢。  有人说吃花是风雅,也是惜物,如今我们食花,要的是那份清雅的心情。  鲜花出现在餐桌上早已不稀奇,不过这里所说的“鲜花菜”主角可是货真价实的花,而不是出现在盘边做装饰的样子货。事实上在中国吃花的历
期刊
“中国七万家茶企抵不上一个立顿。”中国茶企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行话,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最会种茶的人在中国,最好的制茶师傅在中国,最会喝茶的是中国人,喝茶人数最多的也是中国人,然而,全球最大的茶企却在英国,茶文化做得最好的却在日本。我们常常在中国各地的酒店内见到最多的也是立顿牌小包装红茶,很少见到本土红茶。这不仅是中国茶企的隐痛,也是中国每一位爱茶人士的隐痛。知不足方可后进,当下不少中国茶企开始默默地从
期刊
清明刚过,就发现菜市场已经有些新鲜的芽菜上市了。是呀,春风拂柳,万物复苏。中医认为,初生的芽是生命力的集聚,所以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豆芽也称芽苗菜,各种谷类、豆类、苗木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  常见的芽苗菜有:香椿芽苗菜、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多个品种。
期刊
随着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我国畜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但供求矛盾突出、养殖收益下降、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等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难点。  “我国畜牧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成本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继军表示,当前我国以传统畜牧业为主,正在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业转变。  应用科技改造传统畜牧业  去年6月,农业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至今,让农产品升值增效的深加工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我们的农产品市场一不缺技术,二不缺设备,三不缺资金,唯一缺乏的或许是农产品研发的想象力……  柑橘,现在不仅仅用来当水果、做糕点、饮料、果冻之外,还可能被制作成清洁类日常洗涤及美容产品等。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水果、蔬菜,被很多有创意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精美实用的畅销产品。  的确,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把原材料通过深加工,
期刊
本刊讯 10月26日,农业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筹备有关情况。农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介绍,第十三届农交会将于11月7日至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农交会展览规模12万多平方米,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一次展会。农交会期间,将举行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发布等15场重大活动。  本届农交会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
期刊
10月17-18日,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一行赴广西南宁调研龟鳖产业发展情况。本刊在当地企业泰宁集团建立《农产品市场周刊》信息定点采集与发布基地。  17日,在广西泰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宁集团”)总部,调研组一行与南宁市西乡塘区委书记谭良良、泰宁集团董事长符安卫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符安卫首先介绍了泰宁集团及东盟泰宁生态园林龟鳖产业园的
期刊
10月13日,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管理司、陕西省农业厅、延安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洛川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苹果品牌大会在陕西洛川召开。农业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出席会议并致辞。  张玉香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把加强品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种植业品牌是农业品牌的重要组成
期刊
10月25日上午10时许,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粮食局、吉林省新闻办、吉林省驻京办承办;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松粮集团协办的吉林大米2015新米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隆重召开。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吉林省政府副省长隋忠诚、北京市粮食局局长李广禄及国家粮食局、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中纺油脂有限公司、中航国际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北京市商委、北京市粮食局、京粮集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