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严出”的瑞士大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德国和法国等邻国一样,瑞士的大学教育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宽进严出”的培养风格。
  瑞士本国的高中毕业生可以任意申请入读瑞士国内的12所大学。在专业选择上,无论教育部门还是各大学均不设遴选机制,对获得入学资格的学生“照单全收”。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想学习什么专业,都可以在入学后进入相关院系学习。
  当然,入得了学不代表能顺利读下来。
  热门专业收录的学生人数众多,但由于设定了极为严格的考核体系,故淘汰率也是出奇的高。有一些专业的淘汰率甚至高达60%~70%,即大一入学时可拥有300~400名学生,而大一结束时则只能留下100余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强度之高、考试之密集与频繁、竞争压力之大,均非国内同类专业学生可比。
  当然,被淘汰并不意味着被开除,在这一点上瑞士的大学比较人道。被淘汰的学生通常被默认为“不适宜学习该专业”而被允许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当然此前的一年学历就作废了,要从头开始学习新专业。但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也就是说,若学生已经因成绩不佳而被淘汰过一次,就要确保调换专业后不能再被淘汰,否则就要退学,并且以后也只能进入比本科大学低一级的高专院校读书。于是,那些拿了“黄牌警告”的学生在重新选择专业的时候,不会再一味扎向热门专业。
  宽进严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瑞士大学在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两个维度上的兼顾。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被赋予了获准进入一流大学学习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越是好的大学、热门的专业,其精英教育理念越强,往往通过设立极高的门槛,来确保最终获得学位的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
  與“宽进严出”如影随形的,是更为灵活的学制。瑞士的大学施行学分制,在不换专业的情况下,修满毕业所需的180学分通常需3年,但若学生中途因实习等缘故缓修某些课程,则可延迟至4年。硕士和博士的学制亦很灵活,学生和导师的自主性较高。
  当然,这样灵活的学制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制度保障,那就是在瑞士高等教育是免费的,学生只需每学期支付给大学一定数额的大学税,作为自己使用大学各种场所设施的费用。
  (冯忠方摘自2016年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春秋时期,晏婴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他之所以能“三世为相”,自然与其善于安身处世有关,更缘于他清廉从政而得到的口碑。  有一天,晏婴准备用餐,恰好齐景公的使者来了。晏婴遂把饭菜一分为二,结果两人谁也没有吃饱。使者将此事禀报齐景公,齐景公不解地问道:“堂堂一个相国怎么贫穷到这般境地呢?”于是,齐景公也到晏婴家去吃饭,亲自察看他的生活状况。晏婴十分热情地接待了齐景公。不一会儿,饭菜
凌晨3点一刻,爷爷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左脚着地的那一刹,肯尼斯的手机也随即响了。这是他毕生难以忘记的瞬间,肯尼斯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爷爷半夜下床的时刻终于被他“捕获”了。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全家成功阻止了爷爷的900次“出走”,就凭那双特殊的袜子。  在爷爷第一次“出走”之前,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过着琐碎而幸福的日子。肯尼斯从小就跟爷爷很亲近,一起吃饭,一起去游乐场,一起写作业……  那是一个很
将机器臂穿戴在身上,可以轻松举起60公斤货物,这是一个90后年轻人的创意,他叫王潮,开创了国内研究机器臂的先例,公司获得天使人投资,市值高达1亿元。  王潮是个机器迷,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钢铁侠》。电影里钢铁侠的盔甲无所不能,受盔甲的启发,他想到做机器臂。  他反复地看了几遍电影,记住了钢铁侠的外形,然后到處买材料,再进行组装,机器臂做出来了。他安装了一些电器设备,由于知识所限,机器臂动不起来,只能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怎么看待生活。我今年二十三岁,不曾摸爬滚打,只是简简单单,平平安安,还算快乐地长大,着实对生活没有什么太过深刻的感悟。  朋友的问话让我一时语塞。顿了片刻,我反问他,你有什么看法?  朋友说:“生活就是人们看待世间的眼光与角度。人如果能以最单纯的眼光看生活,生活會给人最简洁的真相。”  当时没有给朋友答复。事后我思考良久,对朋友的看法表示不完全赞同。  朋友所说的那种情况,
黄河水静静流淌。没有声音,没有起伏,像一块闪着釉光的香槟色绸布,从天尽头一路铺过来。云彩倒映在水中,升腾,翻滚。绿色的群山,横在河的另一岸,一层淡过一层。成群的黑牦牛慢慢腾腾走进水中,垂下脑袋饮水,把黄澄澄的云彩也一口口吞下去了。三千五百米的海拔,天低低地罩下来。若继续逆流而行,就能踏着河水的梯子,一步步走到天上。  黄河没有继续前行。像一个旅人突然想起出发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折身而返。每条河流都
Grace是我多年前的顶头上司,即使离开她多年,我依然记得她,因为是她辞退了我。  她是一家日企的部门经理。试用期结束前,她找我在办公室谈话,指出了我的性格特点:思维创新求变,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样的性格,不太适合日企,更适合欧美公司的企业文化。  现在想来,她的眼光真是老到。试用期的我,整天穿着深色的职业装,见到长者,微微弯腰经典地微笑,一天下来,我如被绳子捆缚的困兽,在这里上班,实在感到别扭。
新认识的小朋友才读高三,和班里男孩子早恋,寒假手拉手走在商场里,结果迎面撞上了一起去逛街的父母。父母震怒,将她禁足在家,通讯工具全部没收。女孩可怜巴巴地写检讨,被要求深刻反省上次模拟考成绩下滑的原因。开学第一天,男生傻乎乎地站在她面前说,我几乎每天都骑车去找你。女生很惊诧,刚想否认,男生又有点委屈地说,我不敢上去找你啊,站在你家楼下,看几眼你房间里的灯光就够了。女生憋了一眼睛的泪,回头发邮件给我。
七夕按说是年轻人才在意的浪漫情人节,而我年过九旬的奶奶,却年年都要郑重其事地过七夕。爷爷是牛郎,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奶奶是织女,她带着一双儿女苦熬日月。即使天人永隔,奶奶依然愿意相信,七月初七,是爷爷和她相会的日子。  七夕,天蒙蒙亮,奶奶就早早起床了。她对镜梳妆,换上最得体的衣裳,洒水打扫厅堂,在爷爷的照片前上香、摆好贡品。然后奶奶开始生火做饭,她总要特意叮嘱我:“今天不要顽皮,爷爷在天上看着
开学了,邻居家读中学的小姑娘对女儿说,又到了天天盼周末的日子了,你们小屁孩儿不懂初中生的艰难。女儿仰着头说怎么不懂呢,小学生也很累,也盼望假期好不好。  我站在旁边不禁莞尔。  几年前,女儿说过日子就是等,等妈妈下班,等爸爸回家,等周末我们有时间陪她,等她自己慢慢长大,能独自下楼玩儿。  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觉得日子就是无尽的等和盼,在春天里等夏天,在夏天里盼暑假,在秋天里等冬天,在冬天里盼春节
孔子说,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等,都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  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以,能对父母始终做到和颜悦色,才是最难的教养。  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然而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