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提出理性经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相关效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理性探讨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adium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 make a r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tadi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related benefit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sports venues;Business management;Rational discussion
高職院校的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建设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一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系统服务;二是高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场所。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运作正日益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也必须通过相应的产业化经营管理形式,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因其在整个社会体育设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满足大众体育需求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解决社会体育场地不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
1.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的现状与趋势
根据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相关地统计结果显示:高校的体育场馆所占比例不大,体育设施相对较少,但高校体育场馆在其地理位置、价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吸引着一大批健身群体,成为大众健身重要场所。为了充分挖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潜力,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发布了有关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文件,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
1.1高职院校节假日体育场馆利用率低
高职院校双休日、节日和假期并不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主流时间,相对来讲体育教学资源是处于闲置状态。目前,高职院校还不能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运动消费指导;大部分高职院校也没有体育中介市场、体育中介公司、体育经纪人等。这就使得高校体育场馆闲置和对外开放不灵活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从社会体育需要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发挥不够,平均使用率太低等问题。
1.2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方法有待改善
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根据,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管理的效益及效率。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法都是各校自主制定,缺少科学、统一、规范、合理、完整地管理模式,以体育部门集中管理是最为常见和被普遍认可。随着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实践上看,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缺点,因此,导致体育场馆资源理性经营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1.3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种类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使用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的单一化,仅局限于对内是学校内部教学人员自身的免费健身,对外是简单的场地出租和办短期班培训。
2.影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因素
2.1高职院校自身条件影响对开放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的效益
体育场馆的开发效益与各院校规模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各院校规模越大,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盈利状况越好;院校地处郊区,规模较小,其盈利分值越小。规模较大的院校场馆硬件基础良好,市中心是居民密集区,也是各大公司的首选地带,位于市中心的院校场馆有更广阔的体育消费群体,自然其经济效益就好。而小规模院校的场馆硬件环境非常差,自然难以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2.2不同项目的开发对体育场馆效益的影响
凡是具备游泳馆和游泳池的高校,其盈利情况最好,其次是器械健身、足球、健身操和网球。高校体育场馆能否挣钱关键在游泳池,在人们的消费意识中,花钱游泳、跳健美操、打打网球这很正常,也很有价值,而花钱打篮球、排球似乎就不值了。这与场馆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越是稀缺的场馆,越能吸引消费者参与。因此,场馆的稀缺性和群众的需求决定其盈利好坏。
2.3经营方式对体育场馆效益的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体院场馆由本部门直接经营的较多,其次是租赁、集体承包和个人承包。说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方式是以本部门直接经营为主的。采用集体承包经营方式的高校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租赁经营,因此在现阶段,如果要有偿开放场馆,体育教研室或院系集体承包较利于盈利。这是因为承包者具有明确的经济责任,拥有较大的经济权力,存在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能建立起一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有利于取得良好效益。个人承包方式前景好,因为个人承包场馆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较大,有助于激励经营者全力以赴,无论从经营还是管理上都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场馆的开发利用以便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3.结论与建议
(1)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属于投资大,没有资金回收或回收经理效益较小的学校固有资产。应该在力求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主体产业,做到“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2)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最重要的是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走产业化理性发展之路,实行企业化经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在政策上学校应给予适当倾斜,为体育场馆谋求更大的发展保驾护航。
(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的目的是缓解场地不足对全民健身开展造成的障碍, 理性经营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活动,主要是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提供产品性质为准公共产品,开放过程中应遵循适当定价原则和灵活对待原则,不能用一些纯粹的硬性经济指标来评价和衡量。 [科]
【参考文献】
[1]李桂林等.影响济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5):78-80.
[2]许立珍等.对发展我国地方高校体育产业政策问题的理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5):35-39.
[3]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69-72.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理性探讨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adium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 make a r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tadi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related benefit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sports venues;Business management;Rational discussion
高職院校的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建设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一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系统服务;二是高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场所。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运作正日益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也必须通过相应的产业化经营管理形式,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因其在整个社会体育设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满足大众体育需求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解决社会体育场地不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
1.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的现状与趋势
根据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相关地统计结果显示:高校的体育场馆所占比例不大,体育设施相对较少,但高校体育场馆在其地理位置、价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吸引着一大批健身群体,成为大众健身重要场所。为了充分挖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潜力,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发布了有关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文件,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
1.1高职院校节假日体育场馆利用率低
高职院校双休日、节日和假期并不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主流时间,相对来讲体育教学资源是处于闲置状态。目前,高职院校还不能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运动消费指导;大部分高职院校也没有体育中介市场、体育中介公司、体育经纪人等。这就使得高校体育场馆闲置和对外开放不灵活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从社会体育需要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发挥不够,平均使用率太低等问题。
1.2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方法有待改善
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根据,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管理的效益及效率。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法都是各校自主制定,缺少科学、统一、规范、合理、完整地管理模式,以体育部门集中管理是最为常见和被普遍认可。随着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实践上看,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缺点,因此,导致体育场馆资源理性经营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1.3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种类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使用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的单一化,仅局限于对内是学校内部教学人员自身的免费健身,对外是简单的场地出租和办短期班培训。
2.影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因素
2.1高职院校自身条件影响对开放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的效益
体育场馆的开发效益与各院校规模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各院校规模越大,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盈利状况越好;院校地处郊区,规模较小,其盈利分值越小。规模较大的院校场馆硬件基础良好,市中心是居民密集区,也是各大公司的首选地带,位于市中心的院校场馆有更广阔的体育消费群体,自然其经济效益就好。而小规模院校的场馆硬件环境非常差,自然难以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2.2不同项目的开发对体育场馆效益的影响
凡是具备游泳馆和游泳池的高校,其盈利情况最好,其次是器械健身、足球、健身操和网球。高校体育场馆能否挣钱关键在游泳池,在人们的消费意识中,花钱游泳、跳健美操、打打网球这很正常,也很有价值,而花钱打篮球、排球似乎就不值了。这与场馆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越是稀缺的场馆,越能吸引消费者参与。因此,场馆的稀缺性和群众的需求决定其盈利好坏。
2.3经营方式对体育场馆效益的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体院场馆由本部门直接经营的较多,其次是租赁、集体承包和个人承包。说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方式是以本部门直接经营为主的。采用集体承包经营方式的高校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租赁经营,因此在现阶段,如果要有偿开放场馆,体育教研室或院系集体承包较利于盈利。这是因为承包者具有明确的经济责任,拥有较大的经济权力,存在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能建立起一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有利于取得良好效益。个人承包方式前景好,因为个人承包场馆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较大,有助于激励经营者全力以赴,无论从经营还是管理上都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场馆的开发利用以便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3.结论与建议
(1)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属于投资大,没有资金回收或回收经理效益较小的学校固有资产。应该在力求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主体产业,做到“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2)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最重要的是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走产业化理性发展之路,实行企业化经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在政策上学校应给予适当倾斜,为体育场馆谋求更大的发展保驾护航。
(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的目的是缓解场地不足对全民健身开展造成的障碍, 理性经营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活动,主要是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提供产品性质为准公共产品,开放过程中应遵循适当定价原则和灵活对待原则,不能用一些纯粹的硬性经济指标来评价和衡量。 [科]
【参考文献】
[1]李桂林等.影响济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5):78-80.
[2]许立珍等.对发展我国地方高校体育产业政策问题的理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5):35-39.
[3]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