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言文教学的有机生命体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有机生命体——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及精髓应该重“言”轻“文”,重思想价值与吸取。
  【关键词】 文言教学 本质属性
  近几年,对语文教材要不要选文言文,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不主张学,认为文言文没有什么用。如果从狭义“实用”的角度讲,现代人不用文言文写作,也没有“现代文言文"需要解读,学了等于浪费。但任何事情以“实用”为取舍原则,那么国家民族的文化根基就会越来越薄弱,思想就会越来越肤浅,目光越短视,行为越平庸,剩下还能有什么呢?再者文言文在现代真的没有用吗?实际上,语言是有承继性的。况且文言文最功利的目的性体现在古代诗歌鉴赏上.,绝大多数学生首先是对诗歌文意的费解,导致对诗歌鉴赏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费解;其次,小到成语理解,实虚词的词义辨析,大到现代文阅读的文意理解。有了文言文扎实功底,这些知识板块相应内容便迎刃而解。
  所以新课改中高一语文教材仍有相当篇目古诗文。
  但怎样教文言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重心放在何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衔接?初中一堂公开课《愚公移山》,让人感触颇深。老师大量时间设计成学生辩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好”。像这样的讨论是不是文言文教学应该做的事?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语文实际能力,发展学生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现在我们放弃语文本质的东西,去讨论属于社会学的东西,似乎不妥当。当然,有人会说,提高思辨和表达能力不是提高语文水平吗?这种说法当然不错,但你可以正儿八经地组织辩论,不应该在文言文的一篇课文中找一个脱离课文文体主旨的“由头”。
  无独有偶,高中一堂公开课《琵琶行》,老师把教学设计重心放在了音乐欣赏上播放了许多民乐来让学生说出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那么这堂文言文课是让学生扎实掌握文言词句的含义、句法特征、表现手法还是艺术欣赏力呢?诚然,艺术欣赏力培养是学科教学任务,但缺乏了对文言语言实质问题的掌握与理解,过分强调外在形式,加之学生音乐欣赏基础几乎空白,思维处于懵懂状态,说出的答案自然无专业水平与价值。
  我以为文言文教学重心在“言”而轻在“文”,诚然高中选择的教材自是经典篇目,“文”上特色均为典范,但文言文不能与现代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教授,否则我们就是抓住了“部件”却丢掉了灵魂。
  那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哪里呢?我认为字词是基础,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掌握150个实词是远不能适应高考文言考察的需要。相信老师会让学生努力培养语境感——从文句中推断词义。少处也许尚可,多了到处是盲点,推断从何谈起。所以还是少点“技巧”多点“功夫”吧。扎实从理解记忆词的本义开始,让学生“拆解”字的“部件”——形符、声符入手,掌握古汉语“字”的本质学文,进而扩展词义与范围。
  语言是有继承性的。况且,文言文功利性目的最直接的体现在诗歌鉴赏上,绝大多数学生首先是对诗歌文意的费解,从而无法去鉴赏内容与表达技巧;其次是小到对成语的理解,实虚词的词文辨析,大到现代文阅读的各个层面。
  我们有了文言文扎实的功底,这些知识板块的相应内容便可迎刃而解。
  其次,文言文教学精髓还在其思想教育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从始至终就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不曾忘记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知识文化的主要特征。尽管在当时的政治制度制约下,他们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他们笔下的诗文传达出的那种爱国主义,仁爱、弘扬正气等传统道德情操,那种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敬天惜物顺应的情怀等,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有值得我们继承和吸收的思想文化内容。
  总之,教学同其它工作一样,必须抓住本质的特征,文言文区别于现代文的本质特征就是由于时代的距离,有些字词与今天意义不同,文言文教学重点应该是抓住这个本质特征进行。不论是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还是在自学的基础上由老师进行指点,都不能没有这个环节。这样,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才会好地衔接,文言文教学达到的目的才全面、完整,而没有偏离教材选编文言文的意图。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 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
期刊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孩子们本来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创作力,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学生对作文不再感兴趣?我认为应试作文的指挥棒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想写就写,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轻松起来,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发掘身边的小事,大胆写作  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作文目标教学理论的引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作文带来了春天。学生如鸟出笼,如鱼得水,眼睛大了,眼界开阔了。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舟,在习作的海洋里遨游,自主性强了,创造性得到提高。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面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自主设置目标,激发创新欲望  射箭要有靶子,写作要有目标。作文教学要有明确的情感目标、写作目标和创新的目标。那么,
期刊
【摘 要】 习惯就是能力,好的习惯越多,它的能力就会越强。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事业,如果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那么他的学习效率就高,效果就会好一些;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也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关键词】 重要性 学习习惯 培养  1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好的习惯越多,它的能力
期刊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意识以及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为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
期刊
近年来,地理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论,地理教学中重教轻学,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脱节的现象还较严重。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踏入我们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
期刊
对中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接受”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三个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重点,探究是关键,而自主的关键是自疑,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本人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树立正确的素质观的意识  新课改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写入数学课程标
期刊
小学生由于年龄及其它的一些原因,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且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我任教小学语文多年,传授知识时,时常因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而精简授课内容。但过于言简意核学生又不容易理解,影响教学质量。而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