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反思习惯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也是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通过这些反思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习惯;学习能力
  教师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手段有三种:对问题的反思、对错题的反思及对想法思维的反思。
  一、对问题的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很少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与思考,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试题息息相关,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能够做对题目就是优秀的,对于学生是靠死记硬背记住的答案,还是依靠自己的学习技巧得出的答案他们都不甚在意,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是会严重限制学生对问题的反思,会影响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反思问题出现的根源,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有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开小差”,导致对本章节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在课后解题时由于1.5+3=4.5与1.5x3=4.5结果都是一致的,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掌握了这一章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课后的作业量过少,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够,从而导致学生以后遇见这样的问题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解题掌握本章节的重点,而应从出现问题的本质出发,探寻学生出错的原由:因為学生误以为1.5X3是1.5与3的和,其实1.5X3应该是3个1.5相加的和,同时又恰巧两个答案均是4.5,学生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解题正确,其实是错误的解法。当找出出错的原由后,教师再让学生解题,学生的准确率就会直线上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的原由寻找解题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对错题的反思
  小学生每天的课后巩固是通过练习来完成的,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对于学生做错的地方,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统计,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课后补充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对错题的深入统计与反思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些错误资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率。
  例如,在“分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题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后作业统计发现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解题正确率基本是百分之百,但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题的正确率却只有百分之五十。在这百分之五十的错误中,又有近百分之80的学生在解异分母加减法时,是分母与分母相加减,分子与分子相加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总结与反思,思考一下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这部分内容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同分母的基础上。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后面的运算学生就都能解决。教师通过对课后错题的分析,能够快速找出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进行了专门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三、对想法思维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最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特别是让学生对思维的反思。简单来说,学生对思维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的学习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在含义,在了解知识点的更深层含以后,教师甚至可以要求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出题来“考一考”对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对思维想法反思的好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意义重大。
  如教学“图形的变化”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图形的变化,教师一定要向学生阐明这一章节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然后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当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他们自然会开始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从教师本身出发,还是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教师都一定要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冯德军.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再利用时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29-130
  [2]吕玉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106
  [3]詹玉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27):80-81
  [4]谢燕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9):86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镇赵楼子小学,甘肃庆阳745400)
其他文献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大学课程是大学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就中山大学十多年来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予以回顾,同时介绍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图形认识作出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经历了从点、到线、再到面、体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渡,“旋转体”是学生在对基本图形认识基础上的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本文以“旋转体”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旋
文章提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
目前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存在单点失效、网络带宽占用高、扩展性不强等缺点。文中针对这些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系统运用移动代理作为各
【摘要】深度代表着一种观念,深度学习代表着一种对学习程度的理解,深度学习也代表着一种对学习结果的正确认识。正确理解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结果,对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起到关键作用,正确认识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结果,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习结果  数学学科是一门注重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有着鲜明的学习特点。不同学年段的数学学习也呈
文章就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中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对于合理制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类型的入侵行为层出不穷,人们迫切需要能检测出新类型入侵行为的技术。将数据挖掘与入侵检测相结合,能够增强入侵检测系统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得入
【摘要】考生普遍认为高考理综试题难,时间不够用,有些题会做,但是没有时间完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学生不能熟练运用解题方法。  【关键词】逆向思维;图像法;整体法等  筆者以2019年全国理综Ⅰ卷的物理试题为例,谈谈物理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有效长度法  应用安培力公式F=BIl时要注意:B与l垂直;l是有效长度。对于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l,等于连接两端点线段的长度。  (广州市真光中学,广东
[Objective] Calculation of winter wheat acreage in Henan Province using EOS/MODIS-NDVI data at different time sequences. [Method] After process of EOS/MODIS ima
远程医疗是基于生物医疗、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等多学科,将数据传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密切结合的高新技术。设计了以ARM芯片为核心的医学检测设备,将嵌入式系统应用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