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中国在20世纪末已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其发展速度居全球首位。人口老龄化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保障和经济压力,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成为一个突出且棘手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养老保障体系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风险。文章提出,要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政策。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保险 风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或份额)不断增加,或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这样一种渐进过程。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当一个国家 60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 7%时,则称为老年型人口社会。1我国在 20 世纪末 60 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我国人口结构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就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从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政策的特殊性,国民财富的累积还未达到相应的程度却要承担庞大的老年人群各方面的需要,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详见表 1。
表1 中国六次人口普查中年龄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务院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二、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的社会经济压力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提高了老年人口的赡养率,使得养老保险金支出迅速膨胀。计入社会统筹账户的养老保险金采用现收现付制。显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制度内現有生产性劳动人口无法负担规模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截至2011年,我国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达到1.4万亿。这严重制约着制度转轨,使得个人账户只是作为计发养老保险金依据的名义账户。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膨胀,因而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研究表明,2040年仅养老保障费用的比重将是1984年该比重的两倍。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面临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笔者通过综合分析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总结出了以下主要风险,有:
(1)基金运行和基金投资风险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管理有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双重特点,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和操作风险。我国缴费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目前主要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然众所周知,国债的收益率和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低于工资增长率的。因此,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的保值增值并未得到实现。对于投资而言,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政策的不稳定性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因而经济周期和其他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严格限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项目和比例。这造成过分追求风险相对较低而忽略了养老保险基金必须达到有效的保值增值的刚性的局面。
(2)通胀风险与贬值风险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账户面临很大的通货膨胀风险,这是因为记账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并不是同步变动的。通货膨胀使得养老金不能从价值上增值而只能从数量上增值,当通货膨胀率大于记账利率时,养老保险基金会贬值过高的通货膨胀使得即使优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也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甚至可能贬值。
综上所述,在目前人口老龄化高峰期背景下,养老保险主要面对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基于对每种风险的特质的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外部政策风险是根源性风险,运行与管理风险是最普遍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和通胀风险是最明显风险,贬值风险是最持久的风险。
注解:
①徐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2.08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在哪里[J].中国金融,2010(17)
[2]徐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2.08
[3]王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思考.当代经济管理,2012.04
作者简介:李晓荣(1992.08—),女,汉族,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保险 风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或份额)不断增加,或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这样一种渐进过程。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当一个国家 60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 7%时,则称为老年型人口社会。1我国在 20 世纪末 60 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我国人口结构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就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从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政策的特殊性,国民财富的累积还未达到相应的程度却要承担庞大的老年人群各方面的需要,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详见表 1。
表1 中国六次人口普查中年龄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务院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二、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的社会经济压力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提高了老年人口的赡养率,使得养老保险金支出迅速膨胀。计入社会统筹账户的养老保险金采用现收现付制。显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制度内現有生产性劳动人口无法负担规模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截至2011年,我国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达到1.4万亿。这严重制约着制度转轨,使得个人账户只是作为计发养老保险金依据的名义账户。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膨胀,因而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研究表明,2040年仅养老保障费用的比重将是1984年该比重的两倍。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面临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笔者通过综合分析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总结出了以下主要风险,有:
(1)基金运行和基金投资风险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管理有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双重特点,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和操作风险。我国缴费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目前主要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然众所周知,国债的收益率和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低于工资增长率的。因此,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的保值增值并未得到实现。对于投资而言,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政策的不稳定性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因而经济周期和其他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严格限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项目和比例。这造成过分追求风险相对较低而忽略了养老保险基金必须达到有效的保值增值的刚性的局面。
(2)通胀风险与贬值风险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账户面临很大的通货膨胀风险,这是因为记账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并不是同步变动的。通货膨胀使得养老金不能从价值上增值而只能从数量上增值,当通货膨胀率大于记账利率时,养老保险基金会贬值过高的通货膨胀使得即使优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也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甚至可能贬值。
综上所述,在目前人口老龄化高峰期背景下,养老保险主要面对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基于对每种风险的特质的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外部政策风险是根源性风险,运行与管理风险是最普遍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和通胀风险是最明显风险,贬值风险是最持久的风险。
注解:
①徐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2.08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在哪里[J].中国金融,2010(17)
[2]徐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2.08
[3]王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思考.当代经济管理,2012.04
作者简介:李晓荣(1992.08—),女,汉族,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