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引导,打破思想政治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社会科学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生物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对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引导,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着眼于立德树人的宏伟蓝图,将生物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既不牵强附会,也不貌合神离,真正实现高中生物和课程思政的浑然相融。课程思政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局限于社会科学的问题,打破思政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壁垒。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
  (一)高中阶段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相当特殊和重要的阶段,此时他们的“三观”初建,对个体和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意志并不坚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在高中阶段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然而思想政治课要达到上述目的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单一的、一条线的教育,而应是多元的、多维度嵌入式的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可以有效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课程思政可以为各个学科指明价值导向,使各个学科虽然教授知识不同,但是能秉承同一价值主旨,进而使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落实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操作性
  在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并且基于自然学科贴近生活、科学理论充实的特点,我们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理论依据。例如,在“遗传与进化”专题中我们渗透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人文理论可以在生命科学中找到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个体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但由基因和人类文明所引导的人类社会却生生不息,各个国家、民族密切相关、休戚与共,只有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能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人类社会才能取得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三)课程思政对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
  生物学注重观察和逻辑推理,注重對表观事实的研究,也正因此,使得学生难以实现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在普遍的认知中,人们通常认为除非从事相关的职业,否则这些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增益。通过在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我们得以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落脚点鸟瞰自然科学的全貌,重新审视学习自然科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提升生物学科教师的政治素养
  生物课教师大都对思政领域的专业内容比较欠缺,要想提高生物教师的胜任力,其自身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需要掌握思政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培训来提升其他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为融入课程思政打好基础。
  (二)深入挖掘高中生物学中适于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素材
  生物学的发展关系着农业、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更关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实施生物学课程思政就必须做到生物学科知识和课程思政之间的有机结合,绝不能生搬硬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挖掘知识点与上述问题间的联系,如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原理探讨如何提高农业产值从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遗传与变异”的相关原理解释优生优育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健康;利用“生态调节”的相关原理探索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的可行途径,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现代生物科技”相关原理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发展为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带来的益处,同时探讨生物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社会公平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同时树立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科学发展史
  生物学课程内容是按科学发展史编排的,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特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我们一贯把教学重点放在遗传规律的探究上,却几乎没有教师提及“为什么孟德尔要做豌豆杂交实验”。实际上,只要引导学生紧扣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在当时,人类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吃饱肚子”的问题,所以在当时除了孟德尔还有大量科学家都在做植物的杂交实验,希望能够发现遗传的原理和规律,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全人类,需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多维度学习“科学家的故事”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大量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教学中我们只关注实验本身,很少有教师会引导学生着眼于科学家。实际上,科学家们的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也是很好的课程思政素材。例如,我们一味强调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取得的成果,甚至有教师认为孟德尔的成功是一个“幸运的偶然事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孟德尔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使他具备相当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数学统计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这一实例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可能在当下看似无用,但或许在未来将成为我们取得成绩的重要支撑,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位教师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己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科教育始终,深入探索科学知识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尤其自然学科的教师更应积极探素思政教育在自然学科中的理论依据,打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壁垒,培养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谢兆辉,焦德杰,王丽燕,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融合点的发掘[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14):71-75.
  [2]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王丽燕,许褆森.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05):782-788.
其他文献
小学美术作为学生情感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学生的美感培养。因为学生的情感能力在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开展有效地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进行培养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育。学习美术不仅可以经过创新来展现自己的美术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美术还是承载感情的重要方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学生和家长都非常重视英语这一门学科,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如何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上好英语课的重点是利用好课堂,能做到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通俗来说,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发挥专业素质的战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
期刊
摘要:革命文物资源的体验更直观、内容较丰富、更亲近学生,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但是,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包括革命文物各地分布不均衡、革命文物的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相关工作人员团队建设比较松散等。应通过高科技手段,分享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充分挖掘革命文物价值;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开创团队建设新局面,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提升高校思想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并跃升为基础教育的新热点。地理核心素养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本文以《中国的气候—???—气温》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 养
期刊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且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的,因此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内涵特点  (一)以良好学习氛围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知识表现的方式,还能让教学得到拓展延伸,可以让自主学习和素养培养更好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新课改得到有效落实,并针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作引导设计,使音乐学习成为兴趣,推动综合性的自主成长。在应用方法上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优势,用信息技术丰富
期刊
摘要:新课改之后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也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初中的学科当中,科学已经成为了必考的科目。因为在当今时代,我国重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开展科学探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
期刊
摘要:图式理论起源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格式塔心理学(the Gestalt psychology),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他在其《记忆》一书中对“图式”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图式理论已经成为阅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明确指出人们是通过激活大脑中相关的图式来理解新信息的。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面对农
期刊
摘要: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读音、识词以及组句等方面的教学投入较多,而对学生如何系统地理解文章内容缺乏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容易让学生产生片段式的英语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英文思维。因此,基于传统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例,探究如何提升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支架搭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还可以让他们透过古诗词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体系。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常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让他们接受更多古诗词知识,通过受古诗词的文化熏陶,可以丰富其内心世界。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古诗词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古诗词中许多修辞手法,在现代也有运用。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古诗词的意境深远,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