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凡”续写“不平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中有许多平平凡凡的意外,教师要捕捉不经意间的灵感与顿悟,直面突发的问题与困惑,运用教学机智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呈现更多的不一样的精彩,由“平凡”续写“不平凡”。
  关键词: 课堂意外 教学机智 精彩
  
  一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俗易懂,富有画面感,充满着情趣。两小渔童童稚的行为,透露出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伶俐。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地朗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地诵读,透过他们的姿态和表情,我知道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诗歌的情境,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诵读,学生对诗中的形象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正是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刻,我让一个擅长朗读的同学范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儿童?活泼、可爱、调皮、聪明……一个个鲜活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脱口而出,我把它们都写在黑板上。受到我的表扬,很多同学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神情。
  此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说:“我看到了平凡的儿童。”此话一出,全班立刻哄堂大笑。只见她满脸通红,好像犯了大错似的。怎么会是平凡的儿童呢?我也觉得奇怪,就让她说说理由,她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提醒自己:可不能打消她学习的积极性,得给她信心和鼓励,难得她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转念一想,似乎又有道理。“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特别,她自己说不出理由,你能帮她找找理由吗?她说的是‘平凡’的什么?”这问题一问出来,原本的嘲笑变成了狐疑,陷入了沉思。
  “我也认为是平平凡凡的儿童。因为我小时候也做过类似的游戏。看到他们做这样的游戏,自然是不奇怪,自然是很平凡的事。”学生A颇得意地说。学生B不甘落后地补充:“我觉得是平平凡凡的一幅生活画面,因为我们身边有许多富有童趣的生活画面,而这首诗歌选取的只是众多当中的一幅而已。”当他们说出这两种解释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同意。我看见那个女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点头示意表示赞许。
  “这两个同学的理由非常充分。由‘平凡’这个词,我们还会想到另外一个词——不平凡。那么,你认为不平凡的是什么?”我继续追问道。
  学生C迫不及待地说:“不平凡的是两个儿童的所作所为,用伞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学生D头头是道地分析:“不平凡的是作者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原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诗人一写出来,显得非常有趣。”“不平凡的是诗人的一颗童心,发现了童真的美。”学生E慢条斯理地说。这是多么有诗意的回答。这不正是童真的想法吗?我对他们的想法大加赞赏。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思辨中度过。
  二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两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有矛盾的地方。但我们细细品味,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学生的经历各有不同,对同一种现象,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它不仅是诗中儿童的生活,而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那样富有童真和童趣。这正是生活体验对学习的反照。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从那出人意料的“平凡”到那自然而然的“不平凡”,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索问题的乐趣,同时也为理解诗歌,走进作者,走进诗中的画面,走进自己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诗中画面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鲜活的,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情感体验,由“平凡”创造了不一样的“不平凡”。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以这样说,是学生的“无意”促成了这“不平凡”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的世界是丰富的,是奇妙的,有时也是让我们感到意外的,这正是童真的表现。
  教师,可不能把那样的“无意”拒之门外,得用慧眼去捕捉不经意间的灵感与顿悟,直面突发的问题与困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这些突发生成的“意外”,巧妙地成为课堂中最耀眼、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一是要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受到尊重的学生大多与教师非常合作,待人礼貌、友善、自信心强,进入社会后更具竞争力。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也就能出现更多的“意外”,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一个过程。
  二是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有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自然就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三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这种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堂突发情况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二是对课堂突发情况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三是合理处置课堂提问活动中的突发情境的能力。从多角度来锻炼这种能力,才能及时调控课堂,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
  平平凡凡的课堂,平平凡凡的意外,铸就不平凡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张世平.教师的心理教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推进教学进程、促进教学反馈,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入 思辨 品评 拓引    语文课程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这是管理学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战火连天的三国争霸中,蜀汉的管理者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本文主要从以诚聘人、知人善任、培训教育、以情留人四个方面来讨论蜀汉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成功和不妥之处,希望管理者们能领略出其中蕴藏的管理哲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实践中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逐渐在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实现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均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的90%以上,吸纳了大约75%的就业人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广大语文教师为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努力。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地掌握,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据初步了解,在职校(包括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的需求,物联网的应用已经体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物联网就是将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物联网的
作文,作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写真话、抒真情,以放松的精神状态尽情徜徉,笔走龙蛇,是语文新课标、新理念期待出现的作文教学的崭新景象。  古人说:“拳要打,字要练。”训练对于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作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低年级时的看图说话,用一、两句话说说图意的练习已为习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入门,教师还要花一番工夫仔细琢磨,既要使学生保持
摘 要: 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具体化 形象化 学习兴趣    目前,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浓
化难为易,变苦为乐,这是改革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学生作文的“假、大、空”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应让孩子们“轻装上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在作文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作文指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回归生活,疏通创作源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组成部分。为了在低年级提早进行写的训练,教师应以趣为径,以说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