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社会责任”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笔者的一次校本课程编写内容为例,着重从“阅读”、“讨论”、“实践”等环节上讲述如何在教材内容选择、材料补充、学习方式、课后演练实操等等方面渗透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社会责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50-01
  我国教育部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核心在于“全面发展人”。在此框架上,生物学科提出学科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可以看出,“社会责任”其实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将知识内化后产生的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意识,是学生将“生命观念”升华后形成的有社会擔当的素质。可以说,“社会责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也是“核心素养”的最高要求之一。
  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下,开发有学校特色更符合本校学生认知的校本课程也成为学校乃至各位一线教师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渗透学科思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社会责任”意识,是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在开发本校生物校本课程时的一些所做所思来谈谈通过校本课程渗透“社会责任”培养的一些举措。
  有老师说过,生物学科能培养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学生能关注相关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的解释,辨别议题的真伪;(2)学生能主动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3)学生能结合本地资源开展实践,尝试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笔者相当赞同,因此,在选编生物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微生物发酵”时,笔者刻意从教材内容选择、材料补充链接、学生学习形式、课后演练实操等方面渗透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该校本课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工程”的相关内容。旨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提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因此,笔者选编的主体内容有: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及培养;家庭发酵制品制作等等。每一小节,笔者从以下几个环节设置:引入、阅读(给出材料);讨论(正文后设置相关问题);实践(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一次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动手实践等形式,亲身参与到选修课的学习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深化“责任”意识。
  一、“阅读”体味“责任”
  每小节阅读材料的选择尽量贴近生活或科学发展前沿的事例。通过学生阅读,体味新时代青年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在介绍微生物功能时,笔者选择了“让微生物吃掉脏东西”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和他国对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解决环境污染方面所做的研究。当看到“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始终处于‘追踪’人家的阶段,目前所用的环保菌剂均为进口产品”时,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科研与其他前沿国家的差距,但同时也树立了自己振兴国家的责任意识,纷纷表示要努力争取靠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在微生物种类介绍时,笔者给同学们准备了视频:“人体上的生命之超级生命体”,学生们通过观看,明白了大部分微生物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他们边看边思考,提升了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面临的问题(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疾病与健康问题等)的能力,同时树立了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等责任意识。
  二、“讨论”辨明“责任”
  每节课的阅读材料后都有笔者插入的讨论小专题,供选学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如微生物培养一节,引入了“‘超级细菌’——泛耐药菌”的新闻,并布置讨论任务:“超级细菌的前世今生”,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该菌广谱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俗话说“话不说不清,理不辨不明”。每节课上材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讨论时,学生们承担着组织者、材料收集者、辩论者等角色。一次次的磨合,让他们逐渐养成了身为小组一员,应对所在小组负责的担当意识。不同的辩题让学生们思维碰撞着、情感共鸣着,升华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三、“实践”感悟“责任”
  每节内容的最后是笔者给出的建议活动:仍以“超级细菌”为例,建议活动为:一次药品使用调查,并将调查形成文字,给出建议。所选定的调查范围可是周围同学,可是家庭成员,可是所住小区的邻里或药店、医院周围的人群。之所以设计这个活动,是想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中去,承担起健康义务宣讲员的责任;在“微生物发酵相关知识”学习后,笔者给出“完成一份发酵制品”的活动:如蒸一次馒头、做一次酸奶、腌一坛咸菜等。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体味各业的职责和不易,感悟做任何事情都需认真。发酵制品的制作往往需要时间投入,期间还要一定照料,如控温、控水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们精力投入。可以说没有较强责任感,是无法完成一件成功发酵制品的。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提升自己,了解社会,增强对人、对事的责任感。
  以上只是笔者自己在做的一点点尝试,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补充。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也不是一两天、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提升。但笔者相信:每个教育承担者,都迈出自己的一小步,那么一定能成就更多孩子的一大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实现个人价值,成为有理想、敢担当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2]袁虹.核心素养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会学生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任教三十多年来,在担
基层通讯员最尴尬的事件,就是不能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报道任务。主要原因是会上讲的大部分是“同志们”式的公文语言,而“本报讯”需要鲜活的个案。如何从“同志们”中找出“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 阅读;积累素材;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46-01  在作文课中,学生往往对写作兴趣不大,缺乏激情,信笔涂鸦,或心思紧张,思维认识和思维创造呈封闭状态,心理势态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tRA)缓释系统(DDS)玻璃体腔及结膜下植入预防术后的PVR的疗效.结论 维甲酸缓释系统玻璃体腔给药安全,方便,650μg与1070μg玻璃体腔缓释给药可有
彭友善先生字至斋,号超真,别号虎癖居士。1911年7月生于江西余干县的书香门弟,自幼即嗜丹青,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后转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绘
摘 要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关键词 良好;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48-01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
实验目的:1、了解正常中国人股骨的解剖形态特点,以及股骨各项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并且与国外人种进行比较,确定按照国外人种设计的假体是否合适中国人.2、将各项参数进行合理
已经有许多研究分析了植株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透射(TPAR)和吸收(APAR)。这些报告旨在研究达到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之前,APAR和(或)TPAR同LAI之间的关系。有些作物,如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教师注重对该课程的教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教师在
甜菜属内各物种之间远缘杂交,历来是甜菜育种家感兴趣的主题。从野生种转移有益基因,丰富基因库,改善栽培种性状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虽然甜菜远缘杂交困难重重,但几十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