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变能力作为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其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圆满上好体育课,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所面对的教学环境复杂,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十分困难。我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要求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在这样的历史任务背景下,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教学实践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课堂应变能力
课堂应变能力,指的是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通过随机应变而使教学进程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1]。在开放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其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课堂的流动性、教学的动态性、内容的延伸辐射性、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外来因素的干扰性,以及学生运动能力、知识水平的不平衡性,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能够做到精准严密,适合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突发事件在所难免。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打破教学过程的平衡。面对突变的教学情境,体育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马上调整既定的教学程序,针对突发事件的干扰进行有效调控,就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低下,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不感兴趣,与体育教师不配合,因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事件,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要求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在这一历史任务背景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主要因素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偏僻边远的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目前还采用传统的农业或畜牧业生产方式。人们的社会意识相对保守,缺乏现代文化知识,认为让孩子学会认字、能算账就可以了,进行体育锻炼不如让孩子在家里放牧、干农活,既能给家里帮忙,又能锻炼身体、增长力气。由于意识跟不上,大多孩子在体育课堂上与教师不能积极配合,对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体育教学因而成为“放羊式”教学。处在偏僻落后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通常把体育划分在两类课程当中,对体育课不重视,对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投入普遍不足,也致使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受阻,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易变性。
2.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兼通”的双语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区,现有47个民族,约1516万人,其中世居民族就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其中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2个民族人数较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到高中毕业总共学习10年,但仍有—些学生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差。全疆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总的特点是:北疆好于南疆、城市好于农村。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地区工作时针对双语教学与各民族互学语言曾经作出明确指示:“学习现代化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民族要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我们共同的事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双语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大批“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这也是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变能力不能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3.小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虽然小学生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2]。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教师如果不能掌握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就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措施
1.加大教育政策宣传力度,增加体育投入,提高民族地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因其思想相对保守,缺乏现代文化知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社会意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地方政府、学校就应加大教育政策宣传力度,使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家喻户晓。学校也应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体育课,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让每位教师在继续教育的情况下,丰富自身的体育基础知识,提高技术。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增加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让体育教师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从而不仅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而且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1)认真备课,提高教学应变能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备课的中心问题是确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课堂上随意现象的发生[3]。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根据学生、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全面地预想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周密细致地组织教学。只有教师认真备课,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提高预见能力,才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科学、有效地应对。
(2)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提高教师应变能力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民族、人数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对个性强、基础好、兴趣高的学生,应不断提高要求,增加练习难度,提倡以好带差的活动,发挥其特长和积极性;对素质差、技术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采用诱导的方式;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应加倍关心,多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做到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掌握主动,预防和处理偶发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4],使每位学生受益。
(3)进行双语学习,加强沟通交流。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体育教师在学习使用好本民族母语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双语学习,这不仅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4)掌握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注意宗教信仰的不同。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从自身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做起,引导各民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使体育教学团体充满凝聚力,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5],进而减少因民族差异造成的偶发事件。
三、结语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上好体育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我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在落实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背景下,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学校不仅要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而且要加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更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认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体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参考文献:
[1]顾民.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J].广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8-60.
[2]王振宇.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心理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胡靖平.我国小学体育师资培养途径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93-94.
[4]祁军胜.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应变能力[J].陕西.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0,(4):40-42.
[5]雷慧.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甘肃科技,2010,(6):169-170.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课堂应变能力
课堂应变能力,指的是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通过随机应变而使教学进程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1]。在开放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其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课堂的流动性、教学的动态性、内容的延伸辐射性、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外来因素的干扰性,以及学生运动能力、知识水平的不平衡性,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能够做到精准严密,适合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突发事件在所难免。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打破教学过程的平衡。面对突变的教学情境,体育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马上调整既定的教学程序,针对突发事件的干扰进行有效调控,就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低下,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不感兴趣,与体育教师不配合,因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事件,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要求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在这一历史任务背景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主要因素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偏僻边远的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目前还采用传统的农业或畜牧业生产方式。人们的社会意识相对保守,缺乏现代文化知识,认为让孩子学会认字、能算账就可以了,进行体育锻炼不如让孩子在家里放牧、干农活,既能给家里帮忙,又能锻炼身体、增长力气。由于意识跟不上,大多孩子在体育课堂上与教师不能积极配合,对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体育教学因而成为“放羊式”教学。处在偏僻落后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通常把体育划分在两类课程当中,对体育课不重视,对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的投入普遍不足,也致使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受阻,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易变性。
2.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兼通”的双语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区,现有47个民族,约1516万人,其中世居民族就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其中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2个民族人数较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到高中毕业总共学习10年,但仍有—些学生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差。全疆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总的特点是:北疆好于南疆、城市好于农村。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地区工作时针对双语教学与各民族互学语言曾经作出明确指示:“学习现代化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民族要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我们共同的事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双语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大批“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这也是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变能力不能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3.小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虽然小学生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2]。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教师如果不能掌握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就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措施
1.加大教育政策宣传力度,增加体育投入,提高民族地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因其思想相对保守,缺乏现代文化知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社会意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地方政府、学校就应加大教育政策宣传力度,使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家喻户晓。学校也应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体育课,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让每位教师在继续教育的情况下,丰富自身的体育基础知识,提高技术。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增加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让体育教师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从而不仅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而且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1)认真备课,提高教学应变能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备课的中心问题是确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课堂上随意现象的发生[3]。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根据学生、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全面地预想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周密细致地组织教学。只有教师认真备课,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提高预见能力,才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科学、有效地应对。
(2)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提高教师应变能力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民族、人数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对个性强、基础好、兴趣高的学生,应不断提高要求,增加练习难度,提倡以好带差的活动,发挥其特长和积极性;对素质差、技术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采用诱导的方式;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应加倍关心,多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做到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掌握主动,预防和处理偶发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4],使每位学生受益。
(3)进行双语学习,加强沟通交流。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体育教师在学习使用好本民族母语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双语学习,这不仅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4)掌握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注意宗教信仰的不同。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从自身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做起,引导各民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使体育教学团体充满凝聚力,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5],进而减少因民族差异造成的偶发事件。
三、结语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上好体育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我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在落实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背景下,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学校不仅要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而且要加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更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认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体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参考文献:
[1]顾民.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J].广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8-60.
[2]王振宇.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心理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胡靖平.我国小学体育师资培养途径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93-94.
[4]祁军胜.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应变能力[J].陕西.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0,(4):40-42.
[5]雷慧.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甘肃科技,2010,(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