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音乐课堂中的“趣、实、美”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备课、设计到授课,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因此,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笔者以一堂初中音乐欣赏课为例,来探讨如何实现音乐课堂上的“趣、实、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初中音乐课堂
  本文选取的一堂初中音乐欣赏课,授课内容为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中的第一乐章。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拍手跺脚”的小游戏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将学生的注意力拉进了课堂之中。之后,便以播放视频《莫扎特传》的方式进一步引入和介绍。在授课环节中,通过播放视频、音频以及提问的方式交叉,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并且选取乐曲的各个主题,以不同的方式带学生体验旋律,比如第一主题以“bong”来演唱旋律,第二主题通过手势来感受旋律走向,第三主题通过挥动丝巾来欣赏音乐,第四主题同样也是设计了手势来使学生记住其知识点。在分主题感受、学唱之后,再给学生播放全曲,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到其中的主题,并且在欣赏乐曲视频的过程中,标记了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结构中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所对应的乐段。
  但是作为一堂音乐欣赏课,且是放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定是要以高要求的眼光来审视的。
  首先该课堂为音乐欣赏课,目的在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第一,作品创作者莫扎特是以什么方式来体现情感;第二,课堂教学者教师是如何来体现情感。从这个层面来看,在这一节欣赏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仅停留在感知层面,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简言之,也就是没有深入了解莫扎特的作品风格特征。
  其次从该课的细节过程来看,在欣赏过程中,对主题音乐仅采用教唱的方式,没有更加深入的思考音乐主题应该如何唱、音乐素材应该如何用以及变化演绎音乐主题。因此在课程细节上没有涉及到莫扎特音乐本身,只是停留在了程序本身。
  这堂音乐课整体而言并未起到一个高水平的示范作用。一堂好的音乐课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若能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学生便能学得扎实灵活、轻松愉快,从而树立终生享受、学习音乐之愿望。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一节好的音乐课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哪些方面?笔者总结了几点,认为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应具备“趣、实、美”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一、音乐课堂之“趣”
  “趣”指兴趣,包括老师如何引起学生兴趣以及学生如何保持兴趣两方面。音乐课堂不似其他文化课堂,没有硬性考核以及成绩要求,所以相对于学生来说压力较小,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通过音乐课来缓解学生在其他文化课学习中所经受的压力。孔子曾言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经由引发、保持和提高的过程,引发由教师完成,保持和提高则落实在学生身上。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激发、保护学生的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比如在前文案例中所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与方式,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愿学、乐学,愿意陶醉于音乐美的享受中,因此教师应运用生动有趣、新颖独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堂“枯燥”“沉闷”,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阻碍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因此,音乐课堂需要“趣”。
  二、音乐课堂之“实”
  “实”包括三方面。第一,在教学內容上充实;第二,在技能训练上扎实;最后,在教学目标上落实。
  在教学内容上充实。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定是真正能够教授给学生知识的,而非为了提升学生兴趣而设计的一些华而不实的音乐活动,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将知识真正学到手,并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本文所述初中音乐课堂实例中,虽然在课堂互动回答问题上可能仍存在“作秀”之嫌疑,但是在其内容设计上相对来说是完整的、充实的。
  在技能训练上扎实。音乐教育包括两方面,技能训练和情感体验。技能训练能够通过扎实的训练获取,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体验音乐情感。比如上述音乐课中教师在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时,通过教唱的方式来感受旋律,边唱边练边感受。这便是技能训练之扎实的体现。
  在教学目标上落实。一切的过程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如何评价一堂音乐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首先,在课前教师就必须拟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在课中设计内容来达成这个目标,在课堂结束之际检验是否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之“实”是上好一节音乐课堂的重要保障,因此音乐课堂需要“实”。
  三、音乐课堂之“美”
  音乐课堂以音乐为主线,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包括音乐美、氛围美、体态美。
  音乐课堂中的音乐美。音乐是课堂的主体,是最基础的部分,如果音乐足够美,那么其他的一些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法仅仅是作为这个音乐本体的点缀。因此教师要对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同时也不必局限于教材,只要是认为适合于音乐课堂的内容,则可以选用。
  音乐课堂中的氛围美。音乐课堂是氛围最为轻松、愉快和欢乐的课堂,如何创设音乐课堂的氛围美,也是值得教师设计与摸索的环节。
  音乐课堂中的体态美。在音乐课堂中不乏教师配合着体态律动随着音乐一起来进行,因此音乐课堂中需要展现出体态美。比如在上述初中音乐课堂中,在学习主题三的时候运用了彩色丝巾来配合旋律来进行律动。这个形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表现出来的效果上可能不尽如意。首先第一点,挥动丝巾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新颖的体验,所以学生可能会比较兴奋,变成了形式化的舞动丝巾,并不是随着音乐去挥动丝巾。所以体态美的层面是更需要注意的。
  音乐课堂是一堂情感体验课,是情感的讲诉,是非常美的课堂,所以音乐课堂需要“美”。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中的几点,笔者设计了该节课的改进要点,以下:
  1、教师通过钢琴以其他方式来体验“莫扎特式”音乐风格,例如节奏的张弛造成情绪的变化。使得音乐课堂更加注重音乐本体。
  2、介绍莫扎特所属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典雅、节制)。通过此种方式来实现发展美育。
  3、丝巾律动可根据颜色划分情绪,使学生聆听音乐进行情绪判断。能够使得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情感体验更加明显。
  4、播放音乐时不发出声响,使学生充分感知音乐、体验音乐。
  结语:音乐具有教育功能,下分至学校,学校下分至每一堂课课。作为审美教育、精神教育的主要载体,音乐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应设计并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并且秉承“趣、实、美”这几个特点,来更好地上好一堂音乐课。
  作者简介:李东,女,1998年11月,湖北,在读硕士,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语文教学,它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和交流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部分教师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第一要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理解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学
期刊
五月,有幸观摩了林特执教《童年的水墨画》,那诗意的画面,学生创编的《江上浪花》还历历在目,今天又幸福地欣赏到举重若轻、润物无声的《鸟的天堂》!  烙印一:策略运用:联系上下文。  1、不可计数中的数怎么念?为什么?  2、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这段文字中就藏着答案。  烙印二:层层剥笋,直达核心。  这是一株榕树?  生在文中圈出词语,汇报后板书在黑板上。(茂盛有生命力翠绿美丽卧在水面上有许多根枝干
期刊
摘要:为了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小学阶段不仅仅要为基础的数学框架留下知识体系,更要注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以后学习十分重要。本文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重点阐述了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突破现有数学学科教学局限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还不够重视,很多教师还是更注重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这
期刊
摘要:支架式的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中的支架其实最初是应用在建筑领域中,之所以被引用到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是因为其原理与我们的教学大致相似。所谓支架就是说我们使用某种物品来建立一个暂时性的支撑,当我们成功之后,就会撤掉这种暂时性的支撑,也就是说,教师在应用这种理念到课堂时,就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基础性的目标来让其作为暂时性支撑,在掌握了根本的时候即使撤掉支撑,也能够流利
期刊
摘要:在我国人道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体系的创建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要知道明美术教育是一类能够锻炼学生感知能力的学科,特殊教育系统中的美术教育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而言,想要保障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可谓困难重重。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孩子最喜欢的形式展开美术教学,才能使得特殊美术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进入了新的时代,因此对于现代化学生要求也与以往不同。对于教育而言,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而通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在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
期刊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这些年国家制定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积极创新以往的人才培养措施,在制定讲课内容、教学措施时,应结合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多样化教学,促使学生在计算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现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熏陶和引领作用,对于有效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讲也至关重要。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及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与融合,是新课标改革和素质化教育推行的需求,其摆脱了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推动了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使当代高中学生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期刊
摘要:古代经典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浓缩,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智慧的凝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对初中学生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语言表达、写作和古诗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朗读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初中语文要求越来越严格;新的课程标准更是要求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也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阶段。班级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也成为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逐渐意识到一个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和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能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为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打好基础。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身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