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实验改进与创新.实验创新除了创新实验本身的价值以外,在实验创新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思想和行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实验创新的独特教育意义.
实验创新最简单的体现方式之一便是自制教具,从教具的设计思想到演示手段,从实验步骤到演示技巧,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包含创新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小孔成像”实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自我感觉良好,在此提出与同行一起分享研究.
一、材料:硬纸片三张,半透明塑料膜一张(可用保鲜袋代替),透明胶,剪刀及小刀.
二、制作过程
1. 把两张硬片剪成20×20cm和19×19cm规格,并卷成圆筒状,用透明胶固定好,做成两个一大一小的纸筒,如图1所示.
2. 在小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薄膜,用透明胶封好,如图2所示.
3. 把另一张纸剪成几个圆形纸片,其半径大小为大筒外径的大小,并分别在圆形纸片的中心打上三角形,圆形,四方形等小孔,如图3所示.
4. 把圆形纸片盖在大筒的一端,用两片透明胶上下封好把它接在小筒的一端,如图4所示.
5. 把小纸筒蒙有薄膜的一端套进大纸筒内,小孔成像成像观察仪就是这么简单产生了,如图5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三、使用方法:实验演示时时,把大筒小孔端向着被观察的物体,眼睛从小筒另一端向里观察,便可在薄膜上观察到物体所成的像,如图6所示.为方便学生观察,可以把小筒接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把物体的像通过投影仪更清楚地投影出来,如图7所示.
四、实验优点:(1)材料易找,仪器简单易做.(2)换上图3所示带有不同小孔的纸片,即可以探究小孔的形状对所成的像的影响.(3)通过小筒在大筒内的伸缩,改变子小孔与光屏的距离,可以探究像的大小和此距离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的拓展
按小孔成像的原理,此实验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拓展.
1. 实验器材:一张纸.
2. 操作方法:(1)在纸上钻一小孔.(2)把手掌立在桌面上,钻有小孔的纸片托在手掌上,并使纸片正对室内的日光灯.如图8所示.(3)仔细观察,便可在桌面上找到一条长方形的光斑,此即日光灯通过纸上小孔所成的像.
3. 实验小结:(1)此实验操作更简单更方便.(2)所钻的小孔不易过大.
以上便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责任编辑罗峰
实验创新最简单的体现方式之一便是自制教具,从教具的设计思想到演示手段,从实验步骤到演示技巧,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包含创新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小孔成像”实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自我感觉良好,在此提出与同行一起分享研究.
一、材料:硬纸片三张,半透明塑料膜一张(可用保鲜袋代替),透明胶,剪刀及小刀.
二、制作过程
1. 把两张硬片剪成20×20cm和19×19cm规格,并卷成圆筒状,用透明胶固定好,做成两个一大一小的纸筒,如图1所示.

2. 在小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薄膜,用透明胶封好,如图2所示.
3. 把另一张纸剪成几个圆形纸片,其半径大小为大筒外径的大小,并分别在圆形纸片的中心打上三角形,圆形,四方形等小孔,如图3所示.
4. 把圆形纸片盖在大筒的一端,用两片透明胶上下封好把它接在小筒的一端,如图4所示.
5. 把小纸筒蒙有薄膜的一端套进大纸筒内,小孔成像成像观察仪就是这么简单产生了,如图5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三、使用方法:实验演示时时,把大筒小孔端向着被观察的物体,眼睛从小筒另一端向里观察,便可在薄膜上观察到物体所成的像,如图6所示.为方便学生观察,可以把小筒接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把物体的像通过投影仪更清楚地投影出来,如图7所示.

四、实验优点:(1)材料易找,仪器简单易做.(2)换上图3所示带有不同小孔的纸片,即可以探究小孔的形状对所成的像的影响.(3)通过小筒在大筒内的伸缩,改变子小孔与光屏的距离,可以探究像的大小和此距离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的拓展
按小孔成像的原理,此实验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拓展.

1. 实验器材:一张纸.

2. 操作方法:(1)在纸上钻一小孔.(2)把手掌立在桌面上,钻有小孔的纸片托在手掌上,并使纸片正对室内的日光灯.如图8所示.(3)仔细观察,便可在桌面上找到一条长方形的光斑,此即日光灯通过纸上小孔所成的像.
3. 实验小结:(1)此实验操作更简单更方便.(2)所钻的小孔不易过大.
以上便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