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Web网络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模型研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煤矿行业的作用不可忽视。煤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全世界各地也均是如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基于计算机Web服务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模型进行简要研究,它的有效实行不但能提高煤矿企业的运行效率,更能够为行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WEB服务;安全技术;可视化模型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出口、投资、消费领域等,这些都要依赖能源的有效、持续的保障和供应,因此可以说,煤矿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问题。我国在煤矿开采时,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的死伤。基于此,本文笔者介绍了基于WEB网络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井下发生危险的概率和提高矿难营救的成功率。
  一、基于WEB网络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的开发
  WEB网络能够借助网络模式的应用实现地理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将井下人员的实时状况传递给井上人员,正因为如此,它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煤矿事故救援的过程中,往往后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比如不能明确井下的具体人数,或者对井下的结构了解不完整,这些因素的存在,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笔者认为,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必须在整套工作的流程中确定安全保障手段,确保采煤的过程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此外,井下人员必须合理掌握操作流程,井上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时刻保持与井下工作人员的配合。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对井下的情况做出具体的评估,而基于WEB网络的井下人员检测系统可以在安全受到影响时及时做出安全提示,以保证采煤过程中有及时的、安全的应急措施。使用Web网络构建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可以补充和制约煤矿的监测和管理,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是促进煤矿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WEB网络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的集成特点
  基于WEB网络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起到的主要作用便是信息化预警。在井上安装计算机的终端系统,并通过数据线将其与井下数据接口进行连接,以保证网络的畅通与信号的正常传输。接口是两个识别卡系统,具有自动识别功能,比如,当井下的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识别卡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信息终端,井上守护在计算机终端旁边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发展危险因素,进而做出应急方案。
  系统中采用的是并联电路,蓄电池是24小时循环放电,不能停歇,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持续运转。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动态数据采集快、适应能力强等的优势与特点,借助于此,其可以对井下情況进行时刻检测,不会间断,以保证在任何时间段内发生任何危机,都会发出警报,给相关人员以提醒。
  此外,井上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会掌握每个井下人员的实际位置,包括具体位置及工作状况,以此为基础,一旦发生危险,可以及时提醒井下人员用最快的方式逃离现场,或者指挥救援,保证井下人员尽快逃离危险地带。同时,系统可以单个或者多个对井下的人员进行呼叫,把相关的指令或建议及时传递给井下人员,也有利于对井下人员进行工作监督。系统还可以根据分布情况对井下的巡查人员进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三、使用WEB网络的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出现的不足及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虽然有很多优点,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但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逐步去解决。比如,信号传输方面的不稳定性。稳定、准确的信号传递是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的重中之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时传输信号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很难确保传输信号每时每刻都能有效的传送和接收,加上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对传感硬件造成一定的破坏,这些都会导致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不完整,甚至没有。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原有埋设传感线的基础上,可以加设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发挥无线信号穿透能力强、影响因素少、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除了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传感器的灵敏度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传感器灵敏度不够,则不能及时报警,会影响逃生与救援工作,进而达不到保证安全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压力应变电阻仪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运用压力应变电阻仪,事先在物体表面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保证表面光滑,之后,涂抹适量的丙酮试剂,再经过风干,就可以黏贴应力片。借此时刻对物体因受力产生的应变情况做及时地跟踪与观察,一旦有情况发生,其能第一时间以信号的方式传送到计算机终端,让相关技术人员掌握井下人员的实时状况,有效完成井下清点和保障安全的作用。
  此外,部分操作人员对这套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其在成本上略微偏高,技术含量也很高,因此建议在这套系统之外,建立计算机网络联网体制,在煤矿开采人员进入矿井时,不但井上的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施工人数,管理部门也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如果一旦发生矿井安全事故,减少了煤矿施工方向上级汇报的时间,也为井下遇难人员的营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四、结束语
  对煤矿行业而言,安全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工作。在引入了完备的WEB网络煤矿安全计算可视化系统后,一些棘手的问题就得到了迎刃而解,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克服其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充分发挥技术特点,最终保证煤矿行业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高媛.基于zigbee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路由算法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0,3(11):45-47
  [2]颜丙磊,徐钊,李凡甲,刘景超.基于低功耗标识卡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09,12(3):98-112
  [3]黄绪勇,李国义,郑月坡,石红艳.智能标识卡在井矿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0,1(1):108-110.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矿供电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系统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原先的先进设备现在已经落后,煤矿原有的机电设备能力明显不足,时常发生大的机电事故,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叙述了中国煤矿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常见的煤矿机电问题,指出,煤矿的安全生产依赖良好的机电技术。  1、中国煤矿安全的现状  伴随着煤矿资源开采的增长。其发展也有明显的问题出现。  a) 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一些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
在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装置中,对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试验。当循环气体中冷凝液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时,声发射信号在175~200kHz特征频域内的能
开采易自燃煤层时防灭火工作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煤炭自燃的4个条件不同时存在。该文以"防治加监测"为主要防灭火手段,主动采取了注氮、灌浆、高压长
放眼陕西产业经济格局,煤炭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全国坐标上来看,陕西煤业依然举足轻重。然而,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陕西煤炭企业遭遇
【摘要】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也给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在给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其中垃圾邮件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而当前针对垃圾邮件也已经有了一些识别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行为识别的反垃圾邮件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行为识别;反垃圾邮件技术;探讨  计算机是当前办公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设备,同时电子邮件也逐渐成为
引言作为“复杂电缆布线”这个老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以太网供电(PoE)受到了视频监控行业的广泛欢迎。例如:基本的传统固定视图安保摄像机就需要两根电缆:一根用于供电(从一个24VAC
摘要:本系统采用飞思卡尔C型仿真车模,以飞思卡尔9S12系列单片机为整车的控制器,以CCD数字摄像头进行路径识别,7.2V镍镉电池供电,针对双电机独立驱动电动车电子差速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伺服电机转角与双电机差速的映射关系的相应曲线与数学模型。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电机控制;飞思卡尔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8.013  目前电动车主要的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内容繁杂,是供电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沟通的桥梁。近年来,随着供电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供电企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增加,而电力用户对于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高。这就需要供电行业对于用电检查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力求寻找到一个新的制度体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用电检查工作介绍  1.1用电检查工作的内容  一般来讲,电力检查工作是指供电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的新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本质、内涵、实现路径等的认识,明确提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依靠谁、为谁而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找准了发展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新矛盾新挑战的积极回应。经过30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各方广泛赞誉,这种通过合作追求互惠的理念和做法,充分展现了中国助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国担当。“一带一路”倡议推出3年来,我国已经和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不仅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指明了方向,也造福了沿线各国人民,还为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成长拓展了新空间,创造了新机遇——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