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正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什么是语感?它有什么特点呢?怎样培养?下面就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谈。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
  二、语感的特点
  1、直觉性是语感最为显著的特征。
  人对言语的把握,主要凭直觉,有时候,可以不假思索,一听就懂,或者脱口而出,信笔而成。听相声,不等演员的话音落下,观众便会止不住哈哈大笑。读文章,往往会觉得某句话不通,某个词用得不准,这些识别和感受,凭借的完全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性主要体现在对言语对象能够迅速地做出正误、真伪、是非、美丑的判断,不通过理性的分析,就可以产生敏锐的感受和领悟。
  2、语感的产生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对词,与其说是理解,不如说是检索,依靠记忆和表象,人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词的网络,当一个词映入眼帘时,大脑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在这个网络中进行检索,如在网络中存有这个词的意义时,应该说他对这个词是理解的,否则便是不理解的。由此可见,没有记忆和表象,语感是无法操作的。
  3、语感在听话、阅读和说话、写作时各有不同的功能。
  在听和读时,表现出的是理解功能;在说和写时,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能。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做起:
  1、精彩范读,熏陶语感。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可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名家朗读名篇,使学生在听的过中受到"双重美"的熏陶;也可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在具体语境中加强学生语言感能力。如在讲《安塞腰鼓》一文时,播放一段带视频的诵读,连续听几遍后,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后生那种粗犷、豪迈、热烈、奔放的性格特点,受到语感的熏陶。
  2、朗读品味,领悟语感。
  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如《荔枝》一文中: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出这段话写出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美好感受和为儿子的孝心而欣慰。“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在妈妈的眼中那分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怎么忍心把它吃掉,而一个“托”字,把妈妈对这种世间尤物的爱怜,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孩子似的那种激动和喜悦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心中隐隐的酸楚。
  4、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活动,组织语言极为快。因而,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这样,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语感不但能增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驾驭文字的能力,而且对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今后语文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其他文献
学界目前一般将秦王室在芷阳的葬区称为"东陵",本文经过分析后认为,秦时尚不存在将帝王墓称为"陵"的做法,而此前普遍认为是帝王陵的公陵、永陵和寿陵,应该是地名而不是陵名。
如何做好企业保密工作长效管理,本文认为,应在保密组织上突出"一个责任",在保密机制上抓好"两个完善",在保密教育上坚持"三个开展",在保密防范上加强"四个重点"。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目前部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薪酬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就是部分员
":互联网+"时代正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将进一步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涵义与特征,接着阐述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传
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程度,即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在某一特殊或整体区域,生态敏感性作为该区域生态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依据,由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ctor,MBR)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但膜污染问题一直是其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对膜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好
纺织印染污泥的量随着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大量增加,所以寻找经济有效的处理处置技术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城市污泥等有机固废通过厌氧发酵获得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品
在高寒环境下,曲轴箱通风系统内水蒸气容易在曲轴箱通风管结冰堵塞。我们对曲通管路的结冰问题进行了分析,概述了目前曲轴箱通风管防结冰技术,并提出一种优化的防结冰方法和
罗时江在洱海北部三条重要入湖河流中受污染程度最高,是北部入湖河流控制与治理的重点。该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来研究罗时江流域内不同时期的污染特征变化。结果表明
对秦东陵有关问题的几点看法●张海云孙铁山近时读了一些研究秦东陵的文章,颇有启益,但对其中某些论点却不敢苟同,现就我们近年来对秦东陵问题的思考,再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