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 “神话”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ua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43名天才少年来到安徽省城合肥参加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复试,再过3天,他们中经过几轮筛选之后的合格成员,就将组成新一届的少年班……他们会是今年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准神童”。
  
  1978年,中国科大提出创办少年班设想,并于1978年3月,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招收了700多名学生。在这些学生里面,包括了破格选拔的20名少年,他们当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应运而生,迈出了中国超常教育的第一步。
  30多年来,“神童教育”坎坎坷坷,几起几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但随着“神童风潮”愈刮愈烈,无数家长的“神童情结”肆意扩张,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神童悲剧”。
  
  那些曾经的神童
  宁铂——“中国第一天才少年”
  如今,人们在谈到“神童”教育时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名字——宁铂。他曾是全国瞩目的“神童”。1977年,作为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的第一人,宁铂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让全国不少父母为制造“神童”着迷,他自己也成了无数孩子的榜样。然而,当年的“神童”,经历了怎样的生涯路径?此时的宁铂,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涯状况呢?
  其实,宁铂的“神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1978年入校到2004年元旦后离开科大,其间,他做过许多次离开的挣扎,但无一成功。在这25年的时间里,宁铂必须服从大家的安排,满足师长、学校、国家,媒体围观一位“神童”的嗜好,譬如他的“七步成诗”。作为一个“神童”,他必须压抑16岁甚至更早即已到来的青春期的骚动,不能说,更无处求教,因为他是宁铂。宁铂确实聪明过人,但是他的分数与神话不符,因此他还必须无数次与分数不理想的现实展开搏斗,因为不这样就会让有些人觉得宁铂已经不行了。所有的事实让这位“神童”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在对天文学的求学之路阻断之后,他只能转向了对神秘的“星象学”的研究。
  无论社会舆论如何,宁铂本人似乎对“神童”的光环并无太多的好感。早在1998年,宁铂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一期有关“神童”教育的讨论,针对“神童”教育,他表达出不予肯定的态度,而这期节目,也被传为是宁铂在向“神童”教育开炮。现如今,素有“中国第一天才少年”之称的宁铂就在离江西南昌不远的一座寺院落发出家,并且担任了该寺佛教学院的讲师。
  科斯——妈妈眼中的“失败神童”
  莱伯•科斯本来很可能成为另一个莫扎特,至少他妈妈是这么认为的。今年30岁的科斯回忆说:“我的父母,尤其是我妈妈,一定要让我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科斯的妈妈是一位精神病医生,她坚持表示,自己的儿子在3个月就开始学说话,6个月就能像大人一样交谈。她还说,科斯在3岁时就能做算术,看乐谱,并能流利地说好几种语言。
  因为自己的天赋,科斯没有一个“正常”的童年。他的童年生活混杂了音乐课、和家庭教师讨论、到博物馆学习象形文字等各种活动。
  目前,30岁的科斯在IBM公司从事技术支持的工作,同时,他还经常进行各种兼职的演出。他会说好几种语言,包括人造外星语言“克林贡语”和世界语。科斯说,他对自己生活的大多数方面都是很满意的,但科斯的母亲却不像儿子那样乐观,她说:“我觉得他是一个失败的‘神童’,对此我觉得没什么可高兴,我已经完全垮了。我感到很失望,我的心都碎了。”
  虽然母亲始终抱怨自己不成大器,但科斯对自己的选择却一点也不后悔,他希望自己的音乐生涯能够继续,也希望自己能有稳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也一直在变好。
  无论是宁铂的最终出家,还是科斯的令母亲失望,对于公众和教育体制来讲都是一种失败的结局。因为按照社会和家庭的预期和规划,他们应该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涯发展路径,并且达到一般人无法超越的发展境界。这也就是说,如果“神童”的发展路径与常人无异,并最终只成了一个普通人,那么就是“失败”甚至“倒退”。
  直到今天,我们对天才的盲目追求不但没有慢慢消减,反而通过其他的形式变本加厉,而且越来越“务实”和“长远”了。之所以变得“务实”,是因为家长和大众不再牢牢盯住天才这个本身就无法明确定义的概念,而是关注了实实在在的高考分数;之所以变得“长远”,是因为类似中国科大的“少年班”已不解渴,“早教班”才是成才“关键”。
  
  早教潮流,家长的“神童”梦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令家长热血沸腾的口号,在广州就催生了40多个早教品牌机构。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是0至3岁的小孩,他们提供的一堂45分钟的早教课程,低则过百元,高则两三百元,但是即便如此,似乎依然无法满足广大父母的迫切需求。
  如此高价的儿童早期教育能否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我们目前无法等到参加早教课程的孩子们长大后来验证这个问题,但是却可以从一些客观的事实来了解一下早教行业的真实情况。首先,我国0至3岁的教育培训仍未纳入学前教育管理当中,教育部门尚未出台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等,因此对于早教机构,由于至今都没有教育质量标准,所以很难辨别清楚此类机构的服务质量究竟是高是低。其次,早教机构的师资力量也是有待提升的。虽然各个早教机构都标榜自己的老师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都经过公司独特的早教理论培训,但真实的行业情况则是国内不少早教机构只对员工培训2至3个月就上岗了。
  调查发现,由于一些父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因而早期教育进入家庭之后就被演变成了“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练”。
  正是家长们的“倾囊相赠”,带来早教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恰恰验证了我国生涯教育领域的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生涯辅导的不仅仅是生涯发展关键时期的莘莘学子,对他们的生涯决策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家庭成员同样需要补一补合理生涯发展的知识。
  
  神童也需要重点发掘与整体规划
  总而言之,无论是众星捧月的天才,还是无名的庸才,最后都会被一个统一的社会标准来进行标定,标尺就是社会价值,而我们撇去浮华真正应该关注的,则是如何让行走在生涯道路上的每个人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或者标榜所谓的天才,因为每个行走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人都是自己的天才,而真正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将这个天才培养成良材。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能够用人之长,还能用人之短。”其实,德鲁克的这个重要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但能够发掘学生的长处,还能规避学生的短处。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发掘重点与合理规划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就目前来讲,我们比较擅长的是发掘重点,而往往忽略了整体规划。往往因为过分地放大了某个重点而导致培养对象的生涯发展整体失衡。
  虽然“神童”教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啼笑皆非的记忆,而“早教”潮流也验证了让孩子成为天才的意识依然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但毋庸置疑的是,“神童”的多元化内涵当中也包含了社会大众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希望——大家终究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将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只不过需要予以明确的是,无论出于哪种期望或者目标,每个人的发展路径只有自己才能决策和负责,也只有自己才能定义出自己心中的最佳归宿,发展需要自己充分把握,经不起他人甚至大众的指指点点。
  庄子曾经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宁可做一个快快乐乐生活在烂泥塘里面的乌龟,也不希望被人类高高地供奉在庙堂之上”。其实,大众眼中的童星“陨落”,并非真正的江郎才尽,“神童”的称号本身就是大众赋予的,并非他们自己的真正意愿,而所谓的“天才”发展路径同样也是大众所强加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个人理性规划。
  因此,当大众发现当年的“神童”因为没有按照“正确”的规划达到应有的目标时,不应该站在大众的立场去下一份“死亡判决书”。真正合理的做法,应该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冷静观察他们的发展,静下心来想想,其实他们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摸索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路径。(据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网、《中国教育报》整理)
  (责任编校:白水)
  
  比培养“神童”更重要的5件事
  1.快乐和坚强。现代人活的好苦好累,所以保持快乐的心态是重要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能耿耿于怀,要能够迅速地从委屈中自我恢复,要善于调节沮丧和失落感,往积极的方面想。“快乐”包括的内涵太多,比如,懂得体谅他人才会快乐、懂得接受失败才会快乐、懂得付出不求回报才会快乐等等。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弱不禁风”怎么面对漫漫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受点打击就跳楼跳河?坚强的人,摔的头破血流依然勇敢地微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才能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把握人生的各种机遇。
  2.独立和负责。独立首先当然意味着生活自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包办式生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性格。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参加夏令营的表现,中国孩子居然连找水喝、添减衣服这样简单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夏令营最大的感慨居然是“妈妈太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他怎么可能去服务他人和社会?一旦做了决定,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总是责怪家长没有做这没有做那,而家长也愧疚地道歉。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负责的习惯,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实际上,当你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糟糕,都是自己造成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
  3.专注和耐心。生活是很复杂的,又是很简单的。复杂的是,你总感觉一天到晚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情;简单的是,你可以在某一时刻只专注于某一件事。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懒懒散散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每做一件事,都全身心地投入,耐心加恒心,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
  4.表达和交流。许多人肚子里很有墨水,但是就是吐不出来。学会表达,无论语言还是文字,就能够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思想,并且进行沟通。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那么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
  5.团结和合作。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容易自私自利,但是人在社会中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必然要和别人相处。所以,要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学会热情友好地交朋友,愿意与他人分享。当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必须要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的社会,所以,要通过游戏和生活实践让孩子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摘自新浪博客:一笑心晴)
  
其他文献
同伴互评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工作中的开展,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作用,构筑出具有关联性的学习评价环境,令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了解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基于此,文章以同伴互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的应用需求,并对同伴互评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核心素养是大学生培养的基本内容,能够契合新时代发展的诉求。可以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维度和方向,使英语教育质量、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英语核心素养在学生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可以帮助社会获得高能力、高标准、高素质的优秀英语人才,使大学英语教育开启全新的篇章。对此,本文结合英语核心素养内涵、探析英语核心素养培养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解决传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增强英语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使英语教育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英语写作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英语知识不断巩固内化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思想意识和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体现。语言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外语学习和外语写作的过程,是外语学习者不断出现错误,不断修改错误的过程。本文从修改理论的研究综述、修改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修改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四方面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教师与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都要重视修改策略,摒弃传统的线性修改模式,从而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MOOC为主要元素所构建的新型翻转课堂,可实现教学信息的即时共享、教学流程的跨时空性,并形成多样且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高校需以MOOC为抓手,对任务内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并逐渐建设一套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且在线上、线下科学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延伸。
几年前,教学北师大教材中《一片树叶》的故事时,一节创编表演课引起了我的思考。学完这个故事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第二节课我便根据课文补白处(接着,小山羊走过,小猪走过……)来了个顺水推舟——还有哪些小动物走过,它们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思考好后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独立思考后,各小组便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小组汇报时,不失时机地对其他组提出了仔细倾听、做好评价准备的要求。  第一次小组合作时,孩子们
期刊
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新闻发言人是信息的传播者,一言一行都会对事件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要做“消防员救火队”,而不是火上浇油,切莫做以下七种类型的发言人。  无可奉告型:虽然是部门或企业的发言人,但往往一问三不知。对政策对状况都不清楚。本来新闻发言人突破了以往官员“训诫”式的角色定位,通过与记者进行平等对话,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但事与愿违,很多新闻发言人面
期刊
编者按: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提问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是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堂的教学离不开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问题是联结教与学的最佳桥梁与纽带,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数学要
期刊
国内对传播视域下的翻译虽然有了一些研究,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统计和分析国内基于传播学视域下翻译研究的历年刊文和专著数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可以知道,目前翻译传播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数量总体偏少、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略微偏重于宏观研究;还没能建立完整的翻译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指导作用研究还不够具体。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传播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中去。
随着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对怪诞小说的分析文献愈加增多,如《夜叉》《魔道》等.但是部分分析文献中,只论述了人物的病态心理,并没有深入刻画人物的实际内心思想,这样的分析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约束了怪诞小说的发展.施蛰存先生写的《魔道》属于一种寓言化小说载体,施蛰存先生在此作品中,隐喻了各种丰富的意象.在小说叙事过程中,充分融合意象,能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脑海构建出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这也是施蛰存小说独具特色魅力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文学艺术中相当独特的风景.本文主要站在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以《魔
近年来在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中华民族文化缺失现象愈发严峻。这不但会对跨文化人才培育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映出我国国民群众文化不自信现象。本文以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植入意义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植入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植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