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季铵化聚乙烯醇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化学试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使聚乙烯醇发生季铵化反应。利用ATR-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考察了碱与醚化剂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季铵化聚乙烯醇膜离子交换容量数值的影响,初步提出了KOH在聚乙烯醇季铵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样品的XRD、FTIR谱图分析,解释了季铵化聚乙烯醇经长时间干燥不能完全溶解的原因。研究出高离子交换容量季铵化聚乙烯醇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季铵化聚乙烯醇铸膜液与戊二醛交联,制备得到具有较高离子交换容量的季铵化聚乙烯醇膜。 Using 3-chloro-2-hydroxyprop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as etherification agent, quaterniz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occurred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ATR-FTIR.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 of base to etherifying agent,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quaternized PVA was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n the process. The XRD and FTIR spectra of the samples were used to explain the reason why the quaternized polyvinyl alcohol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dissolved after prolonged drying. The optimum synthesis condition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polyvinylalcohol with high ion exchange capacity were studied. Using quaternized polyvinyl alcohol casting solution and glutaraldehyde crosslinking, prepared with higher ion exchange capacity quaternized polyvinyl alcohol film.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两课”教学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环节,体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网络时代大背景下,传统的新闻编辑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此,传统的新闻编辑要改变传统的新闻编辑模式,从而实行新闻编辑的改革创新工作,进而促使其能够在竞争激励的新兴媒体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传统新闻编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为新兴媒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编
为提高溶解氧测定仪校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保证溶解氧测定仪检定过程中检测结果读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文章设计了基于溶解氧测定仪校准装置自动识别的算法。该算法包括图像采集和预处理、数字区域定位与倾斜校正、数字字符分割与归一化、数字字符识别和识别结果输出。且该算法设计能够满足不同设备型号及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
文章介绍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评审人员的技术能力。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基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青岛市主城区大气自动监测站实时发布的数据,统计分析颗粒物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PM2.5与其它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
期刊
基于铸造多晶硅片的生产流程,从铸锭、开方、切片、脱胶与清洗等五个生产环节分析铸造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杂质引入的可能途径;并且分别叙述了几种杂质对于多晶硅片电性能与后续电
提出了3n+1问题的两个新观点.一个观点是关于数位移动的问题,揭示了3n+1问题以及相关的推广问题中的运算与相应数字系统中数字串的移动是等价的.另一个观点是关于3n+1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