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创新 探索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6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行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这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作品69首。经过初赛、复赛,共评出十五首作品参加决赛。在决赛晚会上现场演奏作品,由九位评委评分,最终由作曲家黄德兴创作的《春与荔枝湾》和马伟雄创作的《浩气黄花》荣获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一等奖。其余十三首作品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本届获奖新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此次创作大赛获奖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借景抒情的题材,如:《春与荔枝湾》《晨熹露语》《西关故事》等。这类作品虽然没有重大社会内容,但是它们用其独有的粤韵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大自然和人的内心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二类:史诗性严肃题材,如:《浩气黄花》《珠玑往事》等。这类作品气黝韦,赞颂了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操以及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其史诗性和交响性。第三类:描写广东风貌与时代风尚,讴歌民族豪情的题材,如《珠江春暖》《珠江晴波》《又见珠江》《春天的情怀》等。这些作品题材大多都来源于社会生活,立意新颖、与时俱进。作曲家通过赋予新作品题材上新的内涵,表现了新时代人们的新思想。
  二、技法创新
  中西交融
  纵观获奖作品,其创作技法在保持广东音乐韵味的前提下,吸收了现代西方的音乐元素和音乐特点,在新作品中,和声思维、复调思维、配器思维、色彩思维等都有所体现。作品融合了西方的写作及乐器演奏技巧,将西方音乐炫技华彩与广东音乐加花润饰手法相融合。作品创作最大的亮点是大胆探索多线条、横向、复调性的写作形式,巧妙地运用多声部手法,注重挖掘与发挥各乐器音色的个性化特征,努力在创作中探索“立体感”。荣获此次大赛最高分的—等奖作品——胡、箫、古筝三重奏《春与荔枝湾》就是一部成功之作。这部作品的创作技法既有对比的复调,模仿复调,也有支声复调。其精彩之处是高胡、箫、古筝三条横向旋律各自都充满浓厚的广东音乐韵味,在重奏中各声部都能体现粤韵是广东音乐作曲家一直研究的难题,这是一次成功的突破,归功于扎根在广东音乐土壤中默默耕耘的作曲家。
  三、风格独特粤韵浓郁
  获奖作品在继承传统广东音乐元素上,不断挖掘地方音乐元素,突显广东音乐风格韵味,体现了作曲家对广府文化意象的美学追求。新作品大多选用广东音乐特色乐器如:高胡、二弦、竹提琴、椰胡、洞箫等作为主奏乐器,旋律音调素材主要借鉴民间音乐的创作元素,突显广东音乐旋法、技法特点,力求表现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如获奖作品二弦与竹提琴二重奏《斗趣》,作者选用广东音乐特色乐器二弦和竹提琴作为主奏乐器,运用广东戏曲锣鼓作伴奏,加入传统广东音乐旋法、技法进行创作,使作品的旋律、音色、节奏都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充分体现了广东音乐的本土气息。
  还有一些作品选用“乙反”调式进行创作,荣获大赛一等奖作品《浩气黄花》就是一首成功的“乙反”调新作。乐曲首先用悲凉的“乙凡”音调旋律,塑造情绪悲切的主题音乐形象,抒发了人民对先烈的缅怀之情。接着用高胡、唢呐、高音笙领奏,又与乐队交融为一体,奏出深沉、宽广、凝重的大跳旋律,最后用极其浓郁的音调讴歌了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操。全曲既有独特的广东音乐神韵,又蕴含中国民族的传统精神。这是作曲家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基础上,大胆挖掘音乐语言的成功探索。
  本次大赛收获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作品,涌现了一批创作人才。然而,通过比赛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作品较多用大乐队编制,而突显广东音乐特色的传统组合五架头、三件头的作品却很少。还有个别作品旋律性方面略有缺失,陶诚评委指出:“旋律性不能缺失,旋律性的创作是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无论是什么作品都要让人永久记忆。”
  历时一年的比赛终于落下帷幕,本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与上届赛事已有十年之隔,笔者衷心希望今后的广东音乐创作大赛能有规律的进行,不断挖掘出承载岭南文化的广东音乐高水平新作。
  [压题图片为游宁丰(右一)、黎子流(左三)、王东(左一)为获奖者黄德兴(左二)、马伟雄(右二)颁奖]
  黄颖仪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专业音乐高等学府,有着八十年光荣、辉煌的历史。蔡元培、萧友梅、黄自、陈洪、贺绿汀、丁善德等一大批彪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册的重要人物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稳步形成了上海音乐学院扎实、严谨、开拓、创新的学科传统。薪火相继、代有传人。八十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拥有大师级人物作为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稳固地保证了优良办学传统与高质量学科水平的延
11年10月1日至6日,“相约世园·放歌浐灞”——中国西安合唱艺术节在西安人民剧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执委会、中国合唱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与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大型活动办公室具体实施运作。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支合唱团同台竞技,用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艺术,为西安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2011西安世界园
金秋之际,弦歌如诉。2012年11月1日晚,上海音乐院交响乐团和艺术家们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来到国家大剧,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奉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音之韵——大型协奏曲·交响乐乐会”。  “春华秋实”活动是个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供展示教育及艺术创新成果,并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益演出的平台。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京献演,为首都观众奉献了数十场各种形式的高水准
富的民间歌曲正在如水土流失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歌的研究者和民歌的实践者们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民歌传承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歌是阿弓镇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田间山野,随处可听到悠扬的山歌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阿弓镇田间山野中的山歌声渐行渐远,大有绝响之势。进入21世纪后,山歌光碟取代山歌在阿弓镇各族人民的村寨中响起,这
引 论   我国早期的民间传统音乐研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音乐本体,较少关注和涉及与民间会社的经济供养模式相关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冀中音乐会”研究专题逐步展开,加之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在乡土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理念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影响,会社的经济供养模式开始被一些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其中,尤以张振涛在其专著《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中所做的相关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十多年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简称粤港澳三地)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充分体现出三地的天然地理优势和共同文化背景。在经济合作方面,国务院颁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粤港澳三地建设成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标志着三地合作已成为国家行为。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三地文化部门确立了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先后于2003年和2009
“直到20世纪初,传统与民间音乐仍是非西方国家的主要音乐类型。在埃及,传统音乐的表演主要用于中上阶层的消遣娱乐,而民间音乐则产生践行于城市与农村的下层阶级中。”①然而,随着埃及新文化运动的逐步深入以及西方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强势文化在埃及的广泛传播,埃及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自然的共生关系日益分崩离析;同时,这种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相遇与交融,导致了埃及音乐的“现代化”,应运而生了三代作曲家,使其展开了本土
“女人的使命是激发他人的灵感,而不是自己写作……”勒伯汉②曾如此忠告过女性。③“诗人的灵感多半来自女人,可是懂得诗作的往往是男人。”④“窈窕淑女是我们的创造物,……窈窕淑女即是诗作,劳拉⑤正是诗。”诺马·布朗(Norma O.Brown)对于诗与女性关系的表述。⑥“男人期待女人并非是一位艺术家,而是一件艺术品。她会不会写诗无所谓,只要她自己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首充满灵感的诗。”布尔门达尔做出哲学意味
北京的春季是风和日暖、花树繁茂的时节。4月24日晚,由同时担任西方交响乐团与东方华乐团音乐总监的指挥家叶聪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2013—2014音乐季隆重举行的《龙声华韵——高为杰作品专场音乐会》更是为这鲜花盛开的大好春光增添了一束灿烂的艺术之花。  高为杰先生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之一,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83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
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2010年9月16至18日在广州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全国52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师、音乐刊物等单位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美国柯达伊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席,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Ella 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