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埃及本土作曲家音乐创作方法取向刍议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20世纪初,传统与民间音乐仍是非西方国家的主要音乐类型。在埃及,传统音乐的表演主要用于中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2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粤韵飞扬”,广东民族乐团以八十余人的大阵容,由指挥家  胡炳旭和乐团常任指挥张列执棒,集陈佐辉、曹玉荣、梁玉嵘、卜灿荣、伍国忠、潘伟文等广东音乐演奏(唱)家,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具有浓郁岭南音乐风格的音乐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与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音乐会:南国乐风 时代新声  节目单中列出的11首曲目是经过
问题由来:  在中国数千年的音乐历史上,20世纪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百余年间,顺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历史潮流,几代音乐家上下求索、勤于创造,审慎而又智慧地处理了一次次迎面而来的中-西、古-今、雅-俗等多重关系,目标如一地致力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接,最终为20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做了两件彪炳史册的大事。其一,全面系统地记录、整理了存活于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遗产,将其公开
西安音乐学院与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联合排]的莫扎特经典歌剧《唐璜》(Don Giovanni),于2011年9月29日和30日在西安人民剧院成功上]。这是本剧在西北地区首次对外]出。开]前,来自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的声乐指导米歇尔·盖尔克宣读了德国驻华使馆一等参赞薄瀚德博士发来的致辞,担纲导]的斯特凡尼·考赫代表吕贝克音乐学院致辞,歌剧监制王真教授代表西安音乐学院致辞。  众所周知,能够在歌剧]出中始
2009年3月9日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的“金湘2009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演出。次日在北京京民大厦召开“金湘交响乐作品研讨会”,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长高佳佳教授主持。发来贺信或电话祝贺的有:上海音乐学院朱践耳、杨立青,上海歌剧院张国勇,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天津音乐学院姚盛昌,首都9币大音乐学院杨青,中国交响乐团严良垄,中国广播乐团彭家鹏,作曲家郭祖荣、鲍元恺、王立平、程大兆,中国音协傅
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专业音乐高等学府,有着八十年光荣、辉煌的历史。蔡元培、萧友梅、黄自、陈洪、贺绿汀、丁善德等一大批彪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册的重要人物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稳步形成了上海音乐学院扎实、严谨、开拓、创新的学科传统。薪火相继、代有传人。八十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拥有大师级人物作为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稳固地保证了优良办学传统与高质量学科水平的延
11年10月1日至6日,“相约世园·放歌浐灞”——中国西安合唱艺术节在西安人民剧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执委会、中国合唱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与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大型活动办公室具体实施运作。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支合唱团同台竞技,用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艺术,为西安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2011西安世界园
金秋之际,弦歌如诉。2012年11月1日晚,上海音乐院交响乐团和艺术家们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来到国家大剧,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奉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音之韵——大型协奏曲·交响乐乐会”。  “春华秋实”活动是个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供展示教育及艺术创新成果,并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益演出的平台。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京献演,为首都观众奉献了数十场各种形式的高水准
富的民间歌曲正在如水土流失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歌的研究者和民歌的实践者们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民歌传承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歌是阿弓镇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田间山野,随处可听到悠扬的山歌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阿弓镇田间山野中的山歌声渐行渐远,大有绝响之势。进入21世纪后,山歌光碟取代山歌在阿弓镇各族人民的村寨中响起,这
引 论   我国早期的民间传统音乐研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音乐本体,较少关注和涉及与民间会社的经济供养模式相关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冀中音乐会”研究专题逐步展开,加之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在乡土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理念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影响,会社的经济供养模式开始被一些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其中,尤以张振涛在其专著《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中所做的相关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十多年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简称粤港澳三地)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充分体现出三地的天然地理优势和共同文化背景。在经济合作方面,国务院颁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粤港澳三地建设成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标志着三地合作已成为国家行为。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三地文化部门确立了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先后于2003年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