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探究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rencewa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实践力具备很强的实践性,仅靠终结性的纸质化测试,难以全面、精准地“一步考查到位”,需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本文聚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以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尝试对地理实践力的三大组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运用地理工具”和“形成地理探究兴趣与审美观”展开评价。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过程性评价;乡土课程资源
  地理实践力含括“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运用地理工具”、“培养地理探究兴趣与审美观”三大内容,是承载和融合了“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体”。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将地理实践力提升为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意味着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将更加重视对学生“动眼、动脑、动情、动手”等方面的培养,即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应用“综合体”,找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个性、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并持有独特的地理审美观及激发地理探究兴趣。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要立足地理课程标准,基于教材知识与乡土资源结合才更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同时,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也非“单打独斗”,而是与其它三大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如图1所示。
  一、评价方式的选择
  地理实践力具备很强的实践性,仅靠终结性的纸质化测试,难以全面、精准地“一步考察到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这在高中地理新一轮课改中被大力提倡和落实。
  过程性评价从时间看,是对若干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实践活动作出及时评价。从评价性质看,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如在每个节点上,可先采用“师生共评表”对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随后,将这些材料装入档案袋中,实行档案袋评价法,对每组的成果全程记录、保留痕迹;期末地理教师根据档案袋反馈的总体表现情况,给出各小组实践操作水平的定性评语和小组成员的实践得分。终结性评价则以笔试测验方式为主,试题中融入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个体展开考查并测验得分。最终,将实践得分(60%)与测验得分(40%)相加,即可大致评估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
  二、过程性评价的实例
  聚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以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尝试对地理实践力的三大组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运用地理工具”和“形成地理探究兴趣与审美观”展开评价,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1.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地理实践活动包括“野外自然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如采用调查报告的方式,小组调查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的起源、自然生长条件、加工与销售等。
  活动过程:①对应铁观音茶的生产过程,将班级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调查铁观音茶的分布与自然生长条件;第二组调查铁观音茶的加工过程与品种分类;第三组调查铁观音茶的销售途径及市场占比;第四组结合前三组的调查结果,走访农户了解目前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②各小组根据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然后进行班级的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了解福建省安溪县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体会农业区位因素中的社会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树立求真求实科学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评价方案:根据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师生共同填写评价表,如表1所示,满分20分。
  2.地理工具的运用
  袁书琪教授认为,地理工具既可以指地理信息系统或野外考察时使用的罗盘、地质锤等实物的辅助工具,还可以指“输入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和“分析管理功能”等思维过程的工具,具有抽象意义。以第二种抽象的地理工具为例,如绘制“福建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并分析地理问题。
  活动过程:①小组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网络数据等多种途径,收集福建省自新中国成立后至少三个阶段(如1953年、1982年、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②依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福建省不同年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并以此为基础,判读三个年份人口增长模式、分析每一个特殊比例年龄组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和预测福建省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分析当前及未来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融入到活动中,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学会资料搜集的方法及提高绘制图表的能力;学会判读人口增长模式图,了解人口问题;深刻体会人口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学会关注人口问题,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评价方案:师生根据图表和报告,填写评价表,满分10分(如表2)。
  3.探究兴趣与审美观的形成
  地理兴趣与审美观包括地理探究兴趣(好奇心)和审美观(环境欣赏)两部分。以收集福州市近30年的变迁图片进行展示交流为例。
  活动过程:①小组通过走访福州的大街小巷,访谈调查“老福州人”的故事等方式,收集福州不同时期的材料,并进行合理地筛选和处理,整合成一定的展示体系;②小组以多媒体及海报等汇报形式,介绍福州市区历史演变的过程,尝试分析其动力原因,并对今后福州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在收集資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不同时期的福州市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学生更能感受到今天福州的美好生活环境,增添幸福感,培养家国情怀;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及成果,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评价方案:师生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填写表3评价表,满分10分。
  三、小结
  各过程性活动可评出最佳作品,在校内进行展示,同时将活动的全部作品汇编成册,这样既可保存学生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又可作为活动开展的范本供下一届学生学习与参照。教师讲授有关章节知识时,也可从成果集中选取经典的作品作为案例使用,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实用。
  因此,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大提升,有利于将学科的核心素养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也有一定推动作用,可实现“教学相长”。“看得见”的成果,也是收获颇丰、历久不衰,成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表1)  本内容为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4单元第2节,对应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部分的编写多以某一区域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必修1和必修2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原理应用到区域分析中,并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基础,显性知识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隐性知识是 “集聚效应”。集聚效应隐藏在教材的编排结构中,折射着编者的学科素养和学科理念。一般来说,同一类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一致的,导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出现分化,并在集聚效应的影响下分别发育成不同的功能区。如教材编者用第19页图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同课优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认识到“同课优构”有利于构建更优的知识框架、合作模式、教学模式和素养模式,有利于实现有效地理教学。  关键词:同课优构;有效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同课优构”之“基”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为地理学习内容的组织、选择和呈现明确了方向。而根据教学内容所选取的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直
一、前言  概念解读:项目式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解决一个主题下彼此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活动。项目式地理教学的探究活动是项目式教学实践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项目式探究活动更提倡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决策或师生共同决策,并注重学生项目过程管理能力和核
加快划定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中国已有成功划定小比例尺(低分辨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洪水风险区划图、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的经验和技术,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主要自然灾害系统(包括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历史灾情等要素)数据的共享、整理与综合分析、计算与模拟,必将会大大加快地震、台风、洪水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综合自然灾害大比例尺(高分辨率)风险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的地理活动案例,对教材中的乡土地理活动案例以及对可以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典型案例作出统计,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以更好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生活化  “乡土”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解释为“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教学中的“乡土地理”就是师生所在区县为教学内容的“区县地理”。随着高中新
摘要:本文以全国卷Ⅰ“文综”地理高考真题为引子,对试题背后所蕴含的“一体四层四翼”内涵、地理核心素养及课程育人价值进行挖掘,旨在对2018年的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课程价值;地理情景  教育部倡导的“一体四层四翼”的“一体”为“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高校选拔、导向中学教学”,即为什么要考,强调高考的功能与价值;“四层”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核心
一、 直击高考(见表1)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  1.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水循环是指水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运动形态、物理状态的变化。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见表2)。  2.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见图1)。  (2)洋流对地理环
一、研究背景  诸葛八卦村创建于宋末元初位于浙江兰溪,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以大公堂、丞相祠堂为代表的100余座明清建筑。村落古建筑结构精巧,典雅古朴;雕梁画栋,重檐歇顶;井塘点缀、巷道相交,富有诗情画意。上世纪90年代,知名度逐步提高,游客人数日渐增加,旅游环境恶化。本文应用SWOT模型研究该村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诸葛八卦村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
摘要: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课题研究为例,探讨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价值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形成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题研究;地理实践力;价值;建议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借鉴西方国家地理教材的编写体系,在每章开始设置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课题研究栏目,涉及课题概述、研究目标、动手准备、检查进度和总结五个部分。通过课题研究为学生创设实践空间,介绍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突出学生地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