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数据偏差与居民实际感受问题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由于存在权重变化及质量改善问题而存在高估,同时由于居民对个别商品敏感、收入差距较大、数据编制发布不透明等因素影响,整体感受会觉得发布数据存在低估,本文从两方面来阐述CPI数据偏差与居民实际感受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CPI 权重变化 质量改善 居民感受
  一、引言
  准确计量价格是经济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之一。价格指数不仅能够影响通货膨胀率,还会影响实际产出和生产率的统计。进而对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劳动报酬产生影响。本文将从权重变化和质量改善两方面来说明CPI高估问题。同时从居民对食品、衣着等较敏感,各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结构不同,以及数据编制发布过程不透明等方面对居民感受与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三方面对当前CPI数据编制及发布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以降低公民感受偏差,更真实反映价格变动。
  二、问题
  (一)CPI编制存在高估现象
  1.权重变化。为了说明问题,本文构建最简单的模型,假设现实中只有两种商品,牛肉和白菜第n年的权重分别为wn1,wn2,价格为pn1,pn2。第n+1年的权重为w(n+1)1,w(n+1)2,价格为p(n+1)1,p(n+1)2。则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权重变化同样会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其中wn1+wn2=1,pn1>pn2;w(n+1)1+w(n+1)2=1,p(n+1)1>p(n+1)1)。
  可以看出,wn1与CPI是正比例关系。
  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PI中食品类所占比重较大,通过上面的推理可以得出食品权重降低而依然按照过去的权重的情况下,CPI将会被高估,这是第一个偏误。
  2.质量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经常会发生变化,同一篮子内的商品在报告期和基期,商品名称虽然相同,但商品的功能和质量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消费者可能在使用质量已经发生变化的产品,使得所编制CPI的包含质量变化的部分未被纳入,这会导致CPI在反映消费者效用方面的变化时出现偏差。
  统计部门却不是这么进行的,他们只是按照一篮子商品来进行抽样调查而不管是不是质量较之以前有了改进或者效率比之以前提高了许多。这样做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有些东西并不是可以很好的衡量出来的,比如ATM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是会提高百分之多少的便利却是一个十分难以衡量的东西,这是第二个偏误。由于权重变化及质量改善,按照美国Bokskin委员会的测算,CPI被高估1.1个百分点,其中0.6个百分点是与CPI未能反映产品质量变化有关的。
  (二)居民感受CPI存在低估
  通过近五年来得当期物价满意度调查数据小于30可以看出人们对当期物价的满意率一直在低位徘徊。说明收入增长与其自身消费难以有效匹配,而且受居民对最易接触日常类消费品价格涨幅较大影响,使得对官方发布的代表一般商品的CPI数据产生感受差异。同时由于数据编制发布流程及解释工作不足,使得普通居民进一步走向偏差误区。通过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可以看出,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往往也是不同的,这进一步影响到居民感受差异,最低收入者往往感到价格涨得快。
  1.个别商品较敏感。CPI是一種平均类指标,如同人均收入一样,有将各种数据平滑的效果,平均类指标极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居民感受到的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居民看到的是个别的商品的价格的涨幅,而统计局公布的是一般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涨幅。
  居民最易接触到的是日常类消费品,而日常类消费品涨幅一般较大,耐用消费品涨幅较小,导致居民感受产生差异。统计局编制的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全社会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变动情况。人们对物价指数和实际感受有出入除了与人们不了解物价指数的具体编制过程、对比口径出错和各自收入水平不同有关外,还与人们日常接触和掌握的片面情况有很大关系。
  2.收入结构不平衡。城镇居民各阶层的消费支出相差悬殊,消费结构各不相同,现行的统计标准是一个平均的数值,难以反映各阶层所面临的通胀压力。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各阶层人们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城市里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偏好、能力、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用一个统一的指标来反映所有人,尤其是不能反映低收入群体的现实压力,这是人们感受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3.编制过程不透明。一是编制计算过程不透明。一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数指标的形成严重缺乏透明度,公众对其不知情,对其科学性和真实性无法监督,易被人为操纵,形成偏差。二是采集样本偏小。统计抽样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人力财力问题,但是样本偏少会极大影响数据的质量,用一个点的数据代替一个地区的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对整体的影响也是呈指数增长的。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是居民感受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建议
  (一)权重调查
  一是缩短权重系数调整周期,现行调整周期难以跟上人们经济发展速度,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消费结构也随之日新月异。按照现行标准即两年一调整,显然时效不足,建议缩短为一年调整一次,这样可以及时将新生事物囊括进来。二是选取调查对象要广,随着农村网络的发展,农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所以在样本选择上要考虑扩大农村比重。三是建议将权数计算上溯年限由四年调整为2年。
  (二)公开程序
  CPI指数编制过程公开,从篮子产品选取到各产品比重确定再到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公开,除了现行的官方网站外,还可以制成宣传短片在机场、火车站、公交车上进行循环播放。另外应该给予公众参与监督权,各数据采集部门应该设立公众信箱专门处理公众意见并及时发布处理情况,以最大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充分发挥CPI的功效。
  (三)分层编制
  根据不同收入阶层分类编制CPI指数,这样更有利于决策制定者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施策。这种个性化统计既能解决一刀切问题,又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税收、转移支付等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能反映出CPI对不同阶层的影响。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统计署的做法,按照分层的概念编制甲、乙、丙、综合4类消费物价指数,用来反映通胀或紧缩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从而提高统计的精确度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许永洪,曾五一.《基于中国城镇统计数据的CPI偏差估计》,《统计研究》2009年第4期.
  [2]陈宝泉,李春玉,陈新钱.《CPI涨幅与居民实际感受偏差问题研究》,《福建金融》2007年第4期。
  [3]徐奇渊.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J].统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信噪比高、检测限小、无损伤等特点,对采集自南极、青岛和安徽地区多种植物的茎、叶和花被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检测出的20多种元素中,有Ca,Mn
以土质文物本体为模拟对象,采用土柱实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由敦煌土制备的土柱中氯化钠(NaCl)和硫酸钠(Na_2SO_4)在土柱中的迁移速率,计算得到了氯化钠和硫酸钠在土柱中的表
公众平台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一种创新,是一种新的自媒体营销模式.通过从面试指南针公众平台的发展概况出发,分析面试指南针发展中遇到的营销问题,针对知名度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论文利用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NCAR/NCEP土壤湿度资料及各类经济数据,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致灾因子危
【摘要】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简称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毋庸置疑,“入篮”意味着人民币获得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平起平坐的地位,共同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踏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征程,对我国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影响 
【摘要】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风险性,很多重大的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很难进行人为的预测和预防。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体制下,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美元的影响是更加直接和深刻的。其中,美联储议息会议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方针更为引人注目,美联储议息会议也被称之为“FOMC”会议,它是隶属于联邦储备系统,美国很多的货币政策均是由其制定和调控的,以此来最大限度实现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计量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推导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计量模型。根据推导出的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通胀率变量的模型,阐述我国存在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菲利普斯的曲线特征,并根据此特征来给予相关经济政策建议。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 通胀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率先提出的,用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
通过对小麦冠层温度和有关性状的长期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体温持续偏低的低温种质,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它的一系列重要内、外性状较对照品种和体温持续偏高的高温种质为优,而在
【摘要】林分类型信息的提取是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热点和难点,而大兴安岭地区又是我国重点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植被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为林分类型精确识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采用的数据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的SPOT-5影像和不同时相的RADARSAT-2全极化SAR影像组合而成的11个波段为变量,其数据为像元值,目视解译选取的训练样本分为落叶松(Larixgmelin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