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教师的引导、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探讨转化方法并采取适合农村英语教学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教学;合作学习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对英语教师而言,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解决好英语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学困生的特征
英语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英语,烦英语。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 学习品质差
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英语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 来自学生
首先,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中的音标、单词、短语、句子和语法心生畏惧;又如,学困生对单词的中文意思容易记错混淆。其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速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英语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来自教师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英语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是英语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3. 来自教材
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英语教材多次改版,学生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仁爱版),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
4. 来自家庭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类学生的成绩明显下降。
5. 来自社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
2. 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 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用“very good, wonderful, perfect”这类评价性语言,有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农村中学只靠教师来转化学困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努力改善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家庭小气候,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教学;合作学习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对英语教师而言,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解决好英语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学困生的特征
英语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英语,烦英语。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 学习品质差
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英语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 来自学生
首先,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中的音标、单词、短语、句子和语法心生畏惧;又如,学困生对单词的中文意思容易记错混淆。其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速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英语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来自教师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英语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是英语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3. 来自教材
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英语教材多次改版,学生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仁爱版),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
4. 来自家庭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类学生的成绩明显下降。
5. 来自社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
2. 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 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用“very good, wonderful, perfect”这类评价性语言,有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农村中学只靠教师来转化学困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努力改善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家庭小气候,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