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上合理性提问的建议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关键词】合理建议;初中物理;合理性提问
  
  1.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又如,电学部分“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是按科学探究的程序展现的,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力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出的问题如果只是单一地从正面去讲,让学生从电路中改变的方法(可改变电源电压、也可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入手。许多学生会养成导体的电阻对导体的电流有影响,反之,当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的电阻也会改变,这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结论,如果能同时从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想电路中改变电阻的方法。这就使学生的思维不再从单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发散式的提问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因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专家所特有。“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人人能创新,人人可成才。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3.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例如,对密度的概念,学生知道“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铁、铜和铝的密度分别为、和,单位是千克/米3。如果采用曲问的方法提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3.1立方厘米的铁块与多少立方厘米的铝块质量相等?4.1克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如果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是答不出来的。长此以往,就会诱使学生思考、琢磨,从而将知识消化、巩固。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满堂灌”、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发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特别是新课程学习,更能体现出提问的价值。
  4.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多媒体——这个集声、光、电和现代高科技
期刊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语文有着这样的描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担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好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
期刊
【摘 要】政治学科的高考题目就有时政题,这是政治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所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考试体现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德育课。从内容上讲,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会科学;从设置的出发点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为学生将来看待问题和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语文审美教育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
期刊
【摘 要】学生是发展的,学生是有差异的。面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误,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的错误;其次,把学生的错解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错误”价值,挖掘错误中思维的闪光点、创新点,因势利导;三是探究错误的成因,寻求纠错的方法,内化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是渗透质疑、选择、反思的数学精神。  【关键词】差异性;发展性;个案分析;学生视角  学生是发展的
期刊
【摘 要】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阅读教学    1.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近些年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当今社会,知恩图报已离我们已经太遥远。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改变。所以,就需要老师来一点点地培养。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性    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高度参与,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要自由、开放、活泼、创新。但学生不是机器,你按什么键他就呈现什么功能,这需要老师正确引导,慢慢培养。所以每位教师都应与时俱进,专心科研,及时反
期刊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并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有效;开拓思维    随着新课
期刊
【摘 要】真境孕育真情,真情引发真言,从而产生自然而然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真实的交际活动。因而,创设真实的情景便是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生命所在。  【关键词】口语交际;呈真;现真;设真;仿真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还要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目标得到落实,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呢?我认为真境孕育真情,真情引发真言,从而产生自然而然的、具有实际意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关键词】教学;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