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下游地区水陆交通建设与综合运输网络研究

来源 :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澜沧江下游地区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际交通经济运量及运输物资构成的全面分析,认为澜沧江下游作为重要的水电、旅游、森林、热作资源开发基地和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战略通道,在下世纪初,其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从国家地缘战略的高度加以优先考虑。论证了以加强水陆交通对接建设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交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干旱区在世界和我国都占有较大面积,绿洲作为干旱区活动的主阵地,绿洲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和我国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新疆绿洲经济特性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绿洲经济不发达的形
本文介绍了1991年在禹城站用五种方法,同时测定和计算小麦的蒸发量,结果发现:1)无论15分钟短时间的,或一日的,或长时期(20天)累计蒸发量,包文比能量平衡法的结果与涡旋相关法、空气动力学法、水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个计算蒸散发能力和饱和湿润表面蒸散发量的经验公式,并把互补相关模型应用到湖北省十六个流域,江汉平原水网区和东湖的蒸散发估计。模型的计算值同水量估计值以及蒸发的研究和计算提供了另一条简便易行的途径。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适合球式热风炉的一种新型燃烧器—细流交叉混合燃烧器的能力计算、结构设计及阻损计算,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的水文、气候、地貌及河流特征等实地考察后确认,澜沧江正源应为扎阿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青乡拉赛贡玛山南面的冰川末端。
本文提出了江汉平原的渍害标准,并从地表水动态,地下水动态、微地貌及垦殖与耕作等主导因子分析入手,探讨了江汉平原渍害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为渍害的诊断改造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利用160个站1951—1988年的气温资料,本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变化过程和时空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十年平均气温从50年代至今一直在升温,80年代较50年代升高0.2℃。一般升温随纬度的增高而加强,冬秋季全国普遍增温,且升温幅度最大,夏季一般降温或升温幅度很小。总的趋势是近4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冬暖夏凉的变化。
区域干预包括区域分工与协作受阻和区域差异扩大两个方面。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是空间差异扩大的区域均衡问题,其区域政策都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人均GDP达500多美元(二、三年代当年价)]时制定和实施的,中央财政用于区域均衡政策的经费一般占到10─30%。我国区域政策面临区域发展和区域均衡双重任务。“九五”及到2010年期间,我国区域政策的总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均衡。主要措施是加快空间一体化市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这里所要谈的是目前正在争论和我认为是重要的问题.一般情况且不去叙述,简单说一点我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看法.第一个是中国近代史始于何时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与资产阶级统治形成及其开始没落、消灭的时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近代.中国没有独立的资本主义时代,有一个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我们通常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历史.因此,历来
报导了高周疲劳零件过早失效的某些事例,对延长高周次机器零件使用寿命的某些途径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