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

来源 :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60个站1951—1988年的气温资料,本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变化过程和时空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十年平均气温从50年代至今一直在升温,80年代较50年代升高0.2℃。一般升温随纬度的增高而加强,冬秋季全国普遍增温,且升温幅度最大,夏季一般降温或升温幅度很小。总的趋势是近4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冬暖夏凉的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从水文地质的基本原理出发,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导出了地下水系统状态转移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山西省太原市3个地下水源地为例,用长系列观测资料对地下水系统进行了过程辨识。
文章以我国9种主要类型土壤和同一地域的棕壤和四种褐土亚类以及红壤带中的非地带性土壤,如酸,中,石灰性紫色土,探讨了在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形态赋存状态及形态的分
本文通过对我国,南斯拉夫及英国的一些典型地表喀斯特沉积样品的微观观察(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综合前人成果,讨论了多种陆相淡水碳酸盐沉积物(石灰华、藻微礁、钙壳核、荒漠叠层石及钙结壳等)沉积过程中藻类(蓝藻、硅藻、绿藻、红藻及轮藻的)钙化作用(充填、结壳及代换作用)、捕获和粘结作用、同化作用和分泌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地表喀斯特沉积中新的藻类作用的可能类型——构架作用(shoring effec
本文根据山东南四湖蒸发站1985-1990年的实验资料,分析了水面蒸发与气象因子,水体面积,水体深度,蒸发器结构和安装方式的关系,以及20m^2蒸发池与各类型蒸发器蒸发量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20m^2池蒸发量的
干旱区在世界和我国都占有较大面积,绿洲作为干旱区活动的主阵地,绿洲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和我国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新疆绿洲经济特性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绿洲经济不发达的形
本文介绍了1991年在禹城站用五种方法,同时测定和计算小麦的蒸发量,结果发现:1)无论15分钟短时间的,或一日的,或长时期(20天)累计蒸发量,包文比能量平衡法的结果与涡旋相关法、空气动力学法、水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个计算蒸散发能力和饱和湿润表面蒸散发量的经验公式,并把互补相关模型应用到湖北省十六个流域,江汉平原水网区和东湖的蒸散发估计。模型的计算值同水量估计值以及蒸发的研究和计算提供了另一条简便易行的途径。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适合球式热风炉的一种新型燃烧器—细流交叉混合燃烧器的能力计算、结构设计及阻损计算,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的水文、气候、地貌及河流特征等实地考察后确认,澜沧江正源应为扎阿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青乡拉赛贡玛山南面的冰川末端。
本文提出了江汉平原的渍害标准,并从地表水动态,地下水动态、微地貌及垦殖与耕作等主导因子分析入手,探讨了江汉平原渍害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为渍害的诊断改造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