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句话既道出文艺的创作和欣赏的规律,也反映了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规律。借用此句解构高考解题亦恰当不过。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江苏高考语文的重灾区,得分率较低。如何切实提高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这就有必要指导同学们“入乎其内”,不仅要读懂作品,更要熟知命题指向及答题技巧,方可“出乎其外”,取得佳绩。
  试 题 回 眸
  例1 (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
  第11题: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答案(1) 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 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答案(1) 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 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例2(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
  第13题:“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试 题 解 析
  例1的第11题虽换一种说法,但仍是一道作用题,其实就是问“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要求理解第3节与上下文的关联和安排。题干指向已经很明确,关键是同学们要能根据文段概括出上下文所写的内容。既然此段在文章的中间,并且题干明确问“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必然要考虑“照应上文……”和“为下文写……作铺垫”。有许多同学只概念化地答成承上启下,不作具体阐述,故不得分。
  第14题要求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答题时首先应结合思考一下文中叙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各自有几处叙写,再分析每处叙写的各自作用。文中主要叙写了雪和腊梅两个自然景物,关于“雪”的叙写有三次,其作用分别是:一开始写“昆明下着雪”,作用是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的紧张,形势严峻;中间写“雪越下越大”,暗示孟弗之与蒋姓学生矛盾冲突的尖锐;结尾写“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暗示萧子蔚与澹台玮之间不同见解和分歧的消融。关于“梅林”的叙写有两次,第一次写孟弗之与蒋姓学生矛盾冲突后看到“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暗示了孟弗之看到蒋姓学生自私、胆怯时沉重抑郁的心情;第二次最后写萧子蔚看着澹台玮“往腊梅林中去了”,景与人相映,以梅的傲雪衬托澹台玮坚贞的品格。如此理解分析,文中“雪”与“梅林”的深刻寓意和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就很清楚了。
  例2的第13题,作品以邮差的行踪为线索,串联起小城生活的几幅速写,勾勒出小城宁静的生活状态。因此,结尾邮差的这一声赞叹,既是邮差一路走来大好心情的自然的流露,也暗含着作者对平静恬淡的小城生活的自觉的赞美。作者借邮差先生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实际就是赞叹小城生活环境的美好,这样的结尾自有一种悠悠荡来,而余音无穷的妙用。
  第14题题干中已经明说“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实际上暗示了考生思考的方向:作品的情节既然淡化了,毋庸讨论,那么同学们就应该从小说其他要素思考,小说内容的其他方面包括人物塑造、环境描写、风格形成等等。认真审读全文,《邮差先生》中的邮差先生则连姓名都没交待,他这一天的经历也很简单,他听过的抱怨也是以往听过无数遍的。作者似乎随便写到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两手湿淋淋的老太太,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然而,这恰恰是小说的特色所在。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小城的淡雅宁静的生活以及清淡舒缓的抒情风格。同学们如果能从这些角度审读文本,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应 对 策 略
  1. 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向。
  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文学类文本对作用题的考查,从直接笼统的提问(2004-2006年),到具体指向性提问(2007-2010年),再到具体指向性和结合全篇探究性并列考查,(2011、2012年),命题的趋向性比较清晰,命题的指向性更明确具体,作用题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命题的考查要求更高。此类作用题虽升格为探究题,但答案依然在文中,切忌脱离文本而答。
  2. 审清命题着力点,明确答题指向。
  如果把江苏对作用题的考查仔细推敲,作一个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作用题的命题着力点所在。
  从考查内容来看,一是考查重要语句的作用,如2012年《邮差先生》的第13题:“‘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二是考查文章主要情节的作用,如2010年《溜索》的第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三是考查表现手法的作用,如2004年《草堂诗魂》第20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四是考查文本中意象的作用,如2011年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五是考查作品风格的作用,如2012年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从答题的指向来看,一是考查在文本中的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麦天》的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二是考查在文本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如2008年《侯银匠》中“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三是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如2011年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四是考查综合性的作用,如2012年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3. 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意识。
  作用题是高考命题的常规题型,虽然考查的内容众多,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首先,同学们在阅读文本时要真正做到“入乎其内”,从作品的人物、意象、情节、结构、风格和主旨等方面理清思路,比较全面地把握文本,切勿囫囵吞枣阅读文本。其次,常见的表现作用同学们要了然于心,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结构上来看,一句或一段话在文首的作用有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贯穿全文的线索等,在文中的作用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在文末的作用有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从修辞角度来看,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能激起读者思考;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等。从记叙的手法来看,采用了插叙的写法,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增加作品的时空跨度和内容的容量,使文章行文富于变化,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从表达方式来看,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等。同学们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些答题技巧,答题必然会“出乎其外”了。
  现 场 练 兵
  明亮的河
  卢一萍
  ①这是我见到的第二条澄明之极的河流。第一条是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河。它是至美的帕米尔高原的组成部分,它与那景象是协调的。而叶尔羌河却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只有褐色的岩石和山顶的千年积雪与它相伴。深蓝的河流得不到大地的呼应,只有黄羊偶尔去饮几口水,只有走单的狼不经意地到了河边,在水里映下自己孤独的面容;呼应它的只有天空——白昼里湛蓝的天空和夜晚有月色星光的天空。
  ②在这无边的荒凉中,流动的河是唯一能使人感觉到生命存在的物象。它在鹰飞翔的高度,以其蜿蜒的身姿、孤寂的流水以及没被玷污的、源自久远的深蓝,足以让人感动并得到安慰。
  ③我特意到了河边,掬起一捧水来,饮下,然后把凉而湿的双手捂在脸上。水润着我的肺腑,清醒着我的头脑,而我的口中留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
  ④这种忧郁的味道源自孤独吗?
  ⑤不是的。因为它从一条溪流成长为一条大河,一直在孤独地战斗。
  ⑥我曾去过这条河的源头,除了零星的草甸,稀少的红柳,就只有亘古荒凉。
  ⑦孤独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它固有的品性。
  ⑧这忧郁来自它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⑨在这土地与河流构成的大地上,土地一直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坚守着自身的原则,有什么便向世界提供什么——食物和美,丑陋和贫穷;而河流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它以飘逸的流动之姿,以不停的歌唱,毫不停止地奔波,直到自己应该到达的宽度和广度之中。
  ⑩而这条以不可想象的力量,劈开了喀喇昆仑山的河流,却在山下的大漠中消失了。
  沙漠不让河流本身死亡,而让它的理想泯灭。
  这种活着无疑是受刑、受辱。它是沙漠的囚徒,不能到达海,这条河流就只能说是在苟且偷生。
  然而,它具有成为一条大河的条件,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是它的源头。假如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有一条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的大河。果真如此,这片大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呀,它又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但具有劈山之力的它,却被尘沙囚禁了不知多少年。现在,它没有前进,反而不得不退却。
  我终于明白,它的忧郁是一个理想破灭者的忧郁,它仅仅是一个遥望大海怅然哀叹的囚徒。
  难怪它的流水声里夹杂着叹息。
  我以为我理解了这条河,至少看出了它明澈之中包含的忧伤。不想,当我因困顿而入睡之际,却听到一个十分洪亮的、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说:“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结束的方式,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你要认识它,只有成为这条河的养子,在它的岸边垒一间石屋,住下来,听它的语言。”
  “这么说,这条河流连忧郁都没有了?”我小心地问道。
  “这是一条明亮的河,像没有云彩遮蔽的太阳一样明亮。”
  “哦,明亮的河……”我一遍遍喃喃自语。
  “它知道自己前景绝望,但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畦庄稼、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
  当我醒来,我眼里噙着泪水。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士河》中的诗句——
  空气有自己的生活,与我们不
  同,不易理解,那是蓝色的风的生
  活,起源于上方的天空,腾飞而上,
  不知在什么地方告终……
  1. 请分析画线句“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2. 文章的结尾引用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士河》中的诗句对表现作品内容有什么作用?请加以探究。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8316424)
  (作者:唐步荣,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其他文献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是从整体上阅读作品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分析作品的结构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把握住一篇文章的结构,弄清它的层次关系,包括段与段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关系,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本。  概括作品的主题,是在理清结构,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出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对于一篇文章的主题,分析理解是基础,概括表述是关键。  【知识汇总】  1.
期刊
【考点分析】  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等。  “作品的内涵”是指作品所展现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使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通过“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而获得的。  【知识汇
期刊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 )  A. 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 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 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 陷井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 雅
期刊
【时文呈现】  2012年11月2日中午,江苏扬大附中学生徐砺寒在放学途中,不慎剐坏一辆宝马车。车主不在,他没溜走,而是原地苦等,因赶着上课,只好留下道歉和赔偿联系的字条。这引发一连串后续:车主感动之余,不让徐赔偿;一家修车行表态愿免费帮忙修车;网友也纷纷感慨……(11月6日《人民日报》)  一张字条,激起了心灵磁场的共振:对男孩的执著和担当,人们由衷感动,并丝毫不吝啬褒扬。这番善举,也引起连环效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11页“本期作文”。  例文一  平凡之美  盐城市第一中学 王慧  记得尼采曾说过:“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生活中,往往都是平凡之中蕴藏着更多的精彩和美丽。  或许,当这个时代粉饰着华丽,裹挟着喧嚣向我们席卷而来时,更多的我们只是踮着脚尖奋力想要挣脱平凡的枷锁,可我们获得了什么?只有无尽的疲惫和遥不可及的泡沫幻想……  所以,适时地收
期刊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 塞车/水瓶塞子 扒皮/吃里扒外  抹脸/转弯抹角 假期/久假不归   B. 济世/人才济济 应届/应有尽有  豪强/强词夺理 铜臭/遗臭万年   C. 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提防/提心吊
期刊
【考点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的重点所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题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重要的句子,说说它的含义;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命题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知识汇总
期刊
【热点展示】  “爱情天梯”  50年前,重庆市江津中山古镇村民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引来闲言碎语,两人私奔进海拔1500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安全出行,刘国江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 2007年,刘国江病逝,10月30日晚,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徐朝清老人去世,享年87岁。(11月1日《京华时报》)  “一场特殊追悼会”  1998年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
期刊
【考点分析】  本考点要求同学们掌握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由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知识汇总】  一、 基本特征  1. 散文的基本特征  (1) 情感强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  (2) 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 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 小说的基本特征  (1) 通过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  方叶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