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教学特点和理论,从中国的实际和培养复合型体育英语人才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施ESP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开拓体育英语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体育英语 任务型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交流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现在教育以普通用途英语教育为主,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于是,高校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的要求,特殊用途英语的出现成为必然。
  
  一、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
  
  1.ESP是发展的产物。ESP 是英语教学发展的产物。英语教学是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首先是指在阅读基础上的语法翻译法,再是重视口语教学的直接法,直到人们渐渐明白在各个领域中英语的用法有差异,于是交际法出现了。交际法的兴起与专门用途英语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ESP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产物。最初人们研究语言时着重语言本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历时语言学产生,到了20世纪初,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共识语言学,随之社会语言学也应运而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可见,ESP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ESP存在的理论依据。根据索绪尔的语言观,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是言语能力的社会产物,是必要的惯例的总和,这种惯例为社会群体所接受,使每个人能进行言语活动。言语是个人运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时的行为,因此是因人而异的。索绪尔同时还指出,研究语言就是要研究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所谓的语言功能就是指不同类别的言语行为。因此,所谓专门用途英语就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是专门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言语范围。其实,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语言,在语言学中也叫语域。Halliday认为语域变异是由于语言使用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专门语言都有其专门的词汇和语法。虽然这些理论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词汇,语体,语域研究不断深入,ESP存在的理论更加完善。
  3.ESP存在的教学依据。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深入,人们学习专门用途语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1994年,国家教委制定了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课题组经历两会以后,最后对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对外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即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即:“外语 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 专业”、“专业 外语”等模式。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与教学理论
  
  1.ESP是指“在内容和目标有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或教学计划”。它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一种英语语言的变体。它的教学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它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早在1964年Halliday就提出了ESP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 of the law;for docto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 目前我国各行业急需既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熟练掌握从事实际工作所学的行业英语,还通晓特定行业一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语言习得理论或是语言学理论紧密相连。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受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主要采取语域分析和句型练习两种方式。行为主义理论者认为语言学习过程由剌激,反应,模仿和加强练习四个步骤组成。根据这种语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句型练习。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调查中,语言学家把许多不同专业的英语材料聚集在一起,通过对比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般教学规则。最后,他们发现不同专业的英语在阐述问题时的语言风格是不一样的。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一些语言学家,比如英国的Henry Widdowson,提出了文本和修辞分析法。这种研究方法建立在乔姆期基提出的语言能力理论上,20世纪50年代末期,乔姆斯基对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进行了批判,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按照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人的大脑里本身储存一个语言学习系统,能够理解语言。由于这种语言能力,人们可以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辨认语法错误,理解模糊含义的句子。语言能力不同于语言行为,它是潜在人体内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认识母语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受这一理论影响,语言学家试图通过各种训练来使得学生获得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第三个阶段,语言学开始用情景分析法来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很长时间里,情景分析法一直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是建立在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功能语言学家则坚持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是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他们互相依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语言教学各种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再次确认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学会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如何做出适当的反映,而不是只学习词汇和语法。教会学生交际能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处于不同情景中,学习相关的表达法。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第四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综合使用学习策略和语言技巧这两种方法。语言学家不再把语言表层结构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他们把人作为一种具有认知能力的动物进行研究,开始关注人在使用语言时的思维活动过程。在专门用途英语中使用的教学法和语言材料是根据需求分析而选择的。语言学家认为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某些需求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三、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
  
  在非英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由于入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国外的教学法。在中国针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曾有过不同教学法的尝试,如浸泡式英语教学,对比教学,情景教学等等。笔者在近几年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因材施教,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教学中,通常以每个模块中的主体或每个单元中的话题为该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组织教学,以强化语言的应用和习得的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在确定教学活动时,往往从三个方面考虑。
  (1)语言知识的引入如何与主题结合;
  (2)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机能的训练如何与主题结合;
  (3)语言的输出如何围绕主题展开。
  笔者针对体育英语专业的学生,制定了一套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模式,设计如下:教师先探讨新的话题,如:weightlifting,并介绍新的词汇和短语,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结对或分组完成任务,教师则在一旁协助。分组做任务的学生要讨论如何把他们做的结果和过程告诉其他同学。这种报告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在语言学习阶段,教师总结语言的特点和用法。具体步骤为:
  (1)新语言材料的引入。新语言材料的引入是指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新语言之前,呈现给学生的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获得第一次感知。但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在输入语言材料的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把该语言的使用环境及与话题有关的思维脉络、思维发散的方向也同时提供给学生。在教weightlifting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A.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weightlifting and all kinds of federations?B.Can you tell us the equipment of weightlifting and classification and rules of weightlifting?
  通过问题的思考及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首先获得与举重有关的知识,激起他们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2)语言的练习。新语言材料的练习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机械性练习,二是有意义的练习。英语语言的学习中模仿是必不可缺少的,尤其在课堂及教学中,总需要有一定的机械性练习,纠正发音和语调。体育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入校时对英语没有进行严格检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音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机械练习更是必要。而有意义的练习介于机械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之间,注意语言的形式转向注意语言内容和意义,使学生的认知从知识外部特征转向知识内在联系。
  当学生学习有关举重的名称时,教师可播放比赛实况。如中国举重队浙江籍队员占旭刚在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获70公斤级抓举和挺举冠军的实况。学生可以通过目睹比赛过程,获知什么是抓举和挺举,反复练习和运用所学词汇。
  (3)新语言材料的输出。在这个阶段,学生要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交际性的任务。这个阶段的语言活动通常可以在小组或结对练习中完成。教师让学生模拟比赛实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这时,教师在一旁协助完成交流,并对语言运用进行指导。
  (4)语言行为表现评估。行为表现评估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用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估工具中的一种。语言行为表现是学习成果的体现,那么语言行为表现评估就是要求学生使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应该显示出学生所知道的知识和可以做事的能力。笔者把评估分为课堂表现评估和期末考试。课堂表现满分为30分。由于教学材料和方式不固定在课本上,并且每周都有检测,所以80、90%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只有极少数学生由于对体育英语专业没有正确认识,态度松懈,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除了注意课堂培训之外,还应积极创造语言环境,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学习任务,提高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普通用途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贴近经济社会,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一大变革。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虽然崛起较晚,但发展很快。任务型教学模式是笔者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的方法之一,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教学界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ESP教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A Mclntosh and P.Strevens.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1964.
  [2] JackC. Richards: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其他文献
根据现场调查,揭示了热力开采稠油埋地管线腐蚀的特点。文中对腐蚀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通过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防腐技术后,管线腐蚀状况有所改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