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各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风起云涌,可留心观察后,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致使很多语文教师对第一课时教学究竟应该怎么上感到困惑和茫然。
  【关键词】第一课时;小学语文;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时间通常来说需要两到三个课时。为了能够让课程出彩热闹,老师们往往会选择第二课时来进行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从而导致第一课时不被重视成为一种常态。有些老师对第一课时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对于教学效果也不关注,然后寄希望于后面的课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补救,甚至会把两个课时的内容都放在第二课时,导致第二课时需要教授过多的内容,学生囫囵吞枣,上课效果甚微,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因此合理安排第一课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第一课时需要制定怎样的教学目标,需要教授怎样的内容,怎么样安排才是合理的呢?
  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学习也应该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学习一篇生疏的课文,在第一课时应该让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有一个了解,并且能够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而不是一上来就让学生学习重点语段,研究难点的句段,以及深究文章的主体。这样学生上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难以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内涵。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读通文章的要求都不能做到,又怎么能够进一步去品析文字,了解文本内涵?
  二、提高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指导预习,奠定基础
  预习是一个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进行求知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个预先对新学习对象进行了解、质疑以及思考的主动求知的过程。面对一篇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并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觉主动地学习课文。大部分小学生缺乏自学的能力,因此想要提升课堂效率,充分利用预习这个环节十分有必要。语文第一课时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教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这部分可以主要放在课前预习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对此进行检查,并对学生易错的字进行重点讲解,进行有重点、有取舍的生字新词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顺利完成识字的教学目标。
  (二)学前创设情境,唤起学生阅读期待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作为学习新课文的开端,需要教师能够花精力、下功夫研究怎样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第一课时时第一次接触到新的课文,需要教师能够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课时开始教学时应该创建合理的场景,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比如对作者进行介绍、趣谈文章写作的背景、资料巧现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有趣的话语、营造的生动画面、播放的动人音乐、引人注意的故事材料开启新课文的学习之旅。教师要在教学形式上激发学生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上的震撼,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对新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在学习《走进丽江》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搭配多媒体展现七彩云南的生动画面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该课文的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课文朗读的能力
  “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还是学习语文以及进行其他各类学习的必要技能。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求里基本都会强调要学生能够“读熟、熟读”,因此这也成为第一课时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及目标之一。例如在《水》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读通课文。一般来说,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从文章中找到难懂以及存有疑问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梳理重难语句,之后再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读,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熟读全文。
  (四)以字词为重点,抓准学习的“基础点”
  语文第一课时教学中的“魂”就是字词教学。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同一要求:能够通过上下文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场景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积累词语。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教学当中,字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死板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扎实地学习词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够完成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
  以苏教版语文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中“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的用词准确性教学为例。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可以先画出“花丛、树林、小溪”的景象,然后让学生将“飞过、越过、穿过”搭配在相应的景色旁边就可以充分理解这几个词的差别与使用:因为花丛较低,所以蝴蝶能够飞过花丛,而树林较高较密,蝴蝶只能穿过,蝴蝶不能在小溪上停留,所以采用越过一词。通过画搭配词语的方式形象直观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词语,还能够让学生明白看似相似的词语其搭配有巧妙的预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了词义。
  (五)紧抓段落,突出实效
  有些老师存在一种想法,他们认为在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当中不能够精读课文,更不能感悟课文的含义。而笔者认为,应该从课文的题材、学生的年级、学习情况、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考虑,不同程度上可以进行精读感悟。第一,在进行精读感悟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能够内化课文,做到有要求、有层次地读。第二,对文章中的关键词、重难点语段要详细地进行解析引导来让学生进行感悟题解,让学生能够揣摩语言表达的精华,从中获得感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全文的重点,引导关键问题,为后续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以《数星星的孩子》为例,该课文第一段内容引出主人公,而在最后一段明确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首尾呼应。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应该以这两段作为突破进行教学。
  (六)选好切入點
  要选好切入点,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获得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感悟到文章中语言表达的巧妙之处。我们知道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学生读、识字、把握分段与整体关系之外,还应该选出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能够从表到里、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的含义、体会表达的精妙。笔者总结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切入点”:(1)对课文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逻辑段、结构段或意义段进行详细的解读学习;(2)对于文本中统领问题下对应子问题进行学习;(3)理解和感悟文本中核心的内容或者重点段落;(4)为第二课时的衔接做好铺垫工作。这种启下式的衔接铺垫,通常是老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的总结,或者是有针对性地抛出具有更深含义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下节课学习的期待。这样就可以为下面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凌芝瑜.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2]陈鑫. 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2).
  [3]夏燕. 如何让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丰富精彩起来[J].语文天地,2017(3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舟骨在腕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腕舟骨的逆行血液供应和几何形状,骨折后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对比增强MRI检出近端片段缺血灵敏度显著优于非增强MRI.早期缺血性坏死保守治疗无效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法规,是机关党建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提升教学效率,需要从各个方面优化课堂,转变课堂风 貌。本文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讨论,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优化课堂情境构建、为学生留有更多时间等,全面达成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全面提升课堂效率,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绩,适應教学发展与
本文分别采用水热法和浸渍法制备担载Ce的MCM-48介孔分子筛催化材料,并考察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材料对环己烷催化反应的性能.研究发现,水热法制备的Ce-MCM-48-x比浸渍法制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大蒜水提液对亚硝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影响清除亚硝基的因素.结果表明:浸提液对·NO2和由Fenton反应产生的·O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
编辑同志:信念是人生行为的准则,它就像闪光的灯塔,指引着光明的道路信念像熊熊的火焰,强化着生命的脉搏。一个共产党员不能没有理想和信念。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在加氢反应中,使用碳二加氢催化剂的相关操作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催化剂对于加氢反应的相关影响以及如何进行优化等.主要针对催化剂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温度、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它既是课堂目标,也是课程目标。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字词的体悟或内容主旨的解析上,必须关注特定语用中的字词,见微知著;关注特定语段中的表达,体悟奥秘;关注特定语境下的手法,迁移运用。  【关键词】语用;课堂;表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关注特定语用中的字词,见微知著  【案例】教研组磨课,自己执教《雷雨》
等深岩又称等深积岩,是由等深流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本文介绍了能够用于深海等深流沉积作用研究的一系列方法.研究人员要想找到等深岩存在的依据,那就需要在研究深海海床时,采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尝试,总体效果也十分可喜,但仍有许多不足。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被重点抓起来,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失衡状况,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的综合能力存在不足。本文详细叙述了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思维  【中图分类